<p class="ql-block">《張遷碑》筆法教程</p> 《張遷碑》全稱為《漢故谷城長蕩陰令張君表頌》,亦稱《張遷表頌》,漢靈帝中平三年(公元186年)立碑于山東東平縣。現陳列于山東泰山岱廟碑廊。<br>碑高292厘米,寬107厘米。碑主人張遷,字公方,陳留己吾(今河南寧陵境內)人,曾任城(今河南洛陽市西北)長,遷蕩陰(今河南湯陰縣)令。<br><br>故吏韋萌等為追念其功德,刊石立表以紀之。碑陰三列,上兩列各19行,下列3行,刻有捐錢人題名和錢數。碑陽隸書15行,滿行42字,共567字,字徑3.5厘米。<br><br>碑陰刻立碑官吏41人銜名及出資錢數,共3列41行323字,隸書,字徑3.5厘米。<br><br>額篆書“漢故谷城長蕩陰令張君表頌”,2行12字,字徑9.5厘米。<br><br>書體意在篆隸之間又能有意曲屈,似漢印之繆篆。12字分兩行而無列,布局緊密大小錯落,渾然一體,或挪讓、或盤曲、或長短、剛健有力,實為額中之妙品。<br><br>此碑自出土以來,為歷代金石、書法家所推崇。詞旨淳古,隸書樸茂,字體方整中多變化、樸厚中見媚勁,方圓兼備,乃漢代隸書中方筆拙趣的典范。<br><br>《張遷碑》明拓本為最早版本,而又以其第八行“東里潤色”四字完好的故宮博物院藏本為最佳,稱“東里潤色”本。<br><br>清楊守敬評曰:“已開魏晉風氣,此源始于《西狹頌》,流為黃初三碑之折刀頭,再變為北魏真書《始平公》等碑。<br><br>”清劉熙載評曰:“漢碑嚴密如《衡方》、《張遷》,皆隸之盛也。”清康有為評曰:“至于隸法,體氣益多:凝整則有《衡方》、《白石神君》、《張遷》。” <p class="ql-block">轉自《中國書法》公眾號,侵刪。</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北碚区|
广汉市|
额尔古纳市|
泽州县|
沾益县|
克山县|
邛崃市|
抚松县|
眉山市|
滦平县|
醴陵市|
乌拉特中旗|
海口市|
斗六市|
潍坊市|
潮州市|
绥德县|
河北省|
绍兴县|
平顶山市|
香格里拉县|
五大连池市|
通城县|
丹棱县|
新丰县|
建水县|
南华县|
罗定市|
宁远县|
威远县|
庆安县|
右玉县|
彭阳县|
宜川县|
甘谷县|
芦山县|
新建县|
苏尼特右旗|
宁明县|
太仓市|
乌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