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回到家鄉哈爾濱,頭一件事就是“上江沿”一一這是哈爾濱人的說法,就是去松花江邊兒。</p> <p class="ql-block">“江沿”之行,通常都是從防洪紀念塔開始。防洪紀念塔是哈爾濱的標志性建筑,是為紀念戰勝1957年特大洪水,于1958年10月1日建成的。</p> <p class="ql-block">聽母親講過,1957年抗洪的時候,她們省委機關的干部都上第一線了,挖土,扛沙袋。那時的省領導都很年輕,三四十歲,身先士卒,沒有官氣。</p> <p class="ql-block">防洪紀念塔由紀念塔和回廊兩部分組成。查資料才知道,設計者是蘇聯人巴吉斯·茲耶列夫設計師和哈工大李光耀老師。</p> <p class="ql-block">△蘇聯設計師巴吉斯·茲耶列夫。</p><p class="ql-block">▽當年37歲的設計師李光耀。</p> <p class="ql-block">走近細看紀念塔上的二組雕塑,非常有50年代的特點。塔頂的四個人物:工農兵+知識分子。工農兵是當年標配。記得當年知名的電影制片廠廠標都是這個樣子。</p> <p class="ql-block">1946年10月成立的長春電影制片廠廠標。</p> <p class="ql-block">1949年4月成立的北京電影制片廠廠標。</p> <p class="ql-block">1949年11月成立的上海電影制片廠廠標。</p> <p class="ql-block">防洪紀念塔頂的工人農民形象,大氣、豪邁,一看就是咱哈爾濱人!可那兵,不是一般的兵,看樣子我還以為是蘇聯紅軍呢。虧得有知青老戰友曹志博張利告知,那是我國的五五式仿蘇軍裝。我覺得他們說的是對的。</p> <p class="ql-block">塔頂的第四個形象,是位知識分子。要知道,1957-1958年正是反右斗爭之際,幾十萬知識分子被打成“右派”,受到殘酷斗爭無情打擊。而1958年建成的紀念塔上,知識分子能與工農兵比肩而立,應該是哈爾濱的驕傲吧!</p> <p class="ql-block">塔身中部浮雕,是24位真人大小的抗洪勇士,從宣誓上堤 、運土打夯、抗洪搶險、戰退洪水、到慶祝勝利的場面……</p><p class="ql-block">我的父母當年也曾是抗洪大軍的一員!致敬,父輩!</p> <p class="ql-block">防洪紀念塔的塔基上,標有哈爾濱三次特大洪水的水位。1932年,119.72米;1957年,120.30米;1998年,120.89米。</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哈爾濱1932年大洪水</b></p><p class="ql-block">1932年的大洪水,哈爾濱損失慘重。當年7月,哈爾濱連續降雨27天,上游的嫩江、松花江吉林段和拉林河流域也是連降暴雨,形成了松花江哈爾濱段的大洪水。</p><p class="ql-block">8月7日,松花江決堤,地勢低矮的道外區大部分受淹。顧鄉、道里部分地區受淹。街道上可以行船。記得看過描述當時水災慘狀的文章:當時哈爾濱38萬人口,23.8萬人受災,道外區貧苦人家居多,洪水來時,房倒屋塌,災民流離失所,洪水退后,瘟疫猖獗,有2萬多人在洪災和疫情中喪生。</p><p class="ql-block">(以下歷史照片選自網上)</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哈爾濱1957年大洪水</b></p> <p class="ql-block">1957年夏季,哈爾濱地區連續降雨40多天松花江水位已經接近歷史最高點。8月末,上游的嫩江、松花江吉林段的洪水沖向哈爾濱,又有小豐滿水庫泄洪的疊加,哈爾濱岌岌可危。哈爾濱市政府組織了十幾萬人上堤抗洪。沒有大型工具,全憑人拉肩扛。在一個多月的時間里,戰勝了滲漏、管涌、決口等種種險情,保住了松花江大壩,保住了哈爾濱。</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哈爾濱1998年大洪水</b></p> <p class="ql-block">1998年特大洪水是一場包括長江、嫩江、松花江等江河流域地區的大洪水。是20世紀中國全流域型的特大洪水之一。嫩江、松花江洪水也是150年來最嚴重的全流域特大洪水。受災最重是的黑龍江、江西、湖南、湖北四省。</p> <p class="ql-block">▽1998年,全國抗洪的情景(網圖)</p> <p class="ql-block">△哈爾濱洪水漫上了防洪紀念塔。</p><p class="ql-block">▽哈爾濱抗洪前線的子弟兵。</p> <p class="ql-block">當記者的時候,我參加過抗洪搶險的戰地報道。當時松花江的洪水已經沒過哈爾濱江堤,全靠壘在江堤上齊胸高的的沙袋阻擋。解放軍武警部隊在江堤上死看死守,哪有險情就沖向哪里。我搶拍了一張武警某部在江堤上列隊待發的照片:背后是松花江濁浪翻滾的洪水,堤壩上沙袋墻前是武警戰士整齊的隊伍,赤裸著上身的戰士們用血肉之軀筑成了一道銅墻鐵壁……</p><p class="ql-block">采訪時發現,這支部隊的帶隊首長竟是發小楊海紅。</p><p class="ql-block">?遺憾的是沒能找到發在《北方時報》上的這幅抗洪照片。</p> <p class="ql-block">▽發小楊海紅。98年抗洪武警某部隊首長。</p> <p class="ql-block">再回看防洪紀念塔上這三組洪水數據,我仿佛看到了滔天的洪水,看到了與洪水抗爭的哈爾濱人。我為我的家鄉驕傲!為我是一個哈爾濱人自豪!</p><p class="ql-block">1932.8.12 </p><p class="ql-block">洪水水位119.72米</p><p class="ql-block">洪峰流量16388立方米/秒</p><p class="ql-block">1957.9.06 </p><p class="ql-block">洪水水位120.30米</p><p class="ql-block">洪峰流量12200立方米/秒</p><p class="ql-block">1998.8.22 </p><p class="ql-block">洪水水位120.89米</p><p class="ql-block">洪峰流量16600立方米/秒。</p> <p class="ql-block">防洪紀念塔的另一部分是它的歐式回廊,也是特色最為鮮明的哈爾濱地標。回廊高7米,長35米,由20根立柱組成。</p> <p class="ql-block">▽以下三幅防洪紀念塔照片為網圖。</p> <p class="ql-block">來到防洪紀念塔身后的堤壩上,坐在石階上看松花江水滾滾流淌。</p> <p class="ql-block">再見了,松花江。</p><p class="ql-block">再見了,家鄉哈爾濱。</p><p class="ql-block">明年夏天,我再回來看你。</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拍攝于2022年8月</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朋友反饋</b></p> <p class="ql-block">文萊哥發來一張珍貴的照片,是在防洪紀念塔前的留影,時間大概是1961年。謝謝文萊哥一貫的支持。</p> <p class="ql-block">建軍小弟發來他父親在1957年抗洪一線的珍貴照片。感謝建軍。</p> <p class="ql-block">楊海虹發小的回復。筆者在抗洪一線采訪他的那次,他榮立了三等功,真棒!</p> <p class="ql-block">楊海虹:你的美篇圖片精美、文筆流暢,圖文并茂,堪稱佳作,為你點贊!</p><p class="ql-block">當年我和戰友們一起參加過兩次抗洪搶險,1991年8月,我在武警機動支隊參加了前進大堤、太陽島外貿大堤、東方紅民堤和呼蘭河戰備公路抗險。省級領導來堤上慰問時,你是隨團記者,你們的到來更加鼓舞和增強了廣大官兵抗洪搶險的信心!也是在那次抗洪搶險時,作為團職干部的我,第一次榮立個人三等功,并在省市抗洪搶險救災總結表彰大會上受到表彰。當兵近30年,這是我第一次榮立的個人三等功。</p><p class="ql-block">第二次參加抗洪是在1998年8月,地點是太陽島,此時我已經調總隊政治部工作多年,沒有直接帶部隊上堤抗洪,偶爾上堤也是陪同軍地有關領導和新聞媒體……</p><p class="ql-block">我的記憶中,1932、1957、1991、1998年松花江哈爾濱段水位一年比一年高。以上是我個人記憶,供你參考,楊海虹(紅生)[握手][OK][偷笑][抱拳][抱拳]</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楊海鷹:</b></p> <p class="ql-block">▽C位的楊海鷹(齊生)與我同齡,1962年九歲小學三年級。</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马公市|
建瓯市|
曲麻莱县|
宜兰市|
青阳县|
渭南市|
博野县|
崇阳县|
民勤县|
大余县|
剑川县|
科技|
海门市|
云梦县|
景泰县|
顺昌县|
诸暨市|
漯河市|
阳东县|
肃宁县|
根河市|
南京市|
济阳县|
东兴市|
四川省|
江油市|
田东县|
佛山市|
祁东县|
红河县|
平塘县|
威远县|
合江县|
武冈市|
乌海市|
广宗县|
斗六市|
榆中县|
蓝田县|
云阳县|
安丘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