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中國書法起元</p><p class="ql-block">原創作者:胡天成</p><p class="ql-block"> 唐貞觀初年,石鼓文發現于雍城。因其法度森嚴,筆力堅定,行列正齊,時賢一致以為書法起元于石鼓,且廣無有異義。</p><p class="ql-block"> 及至宋代,好古、藏古、考古之風大興。洛陽出土西周吉金,呂大臨《考古圖》面世皆名震一時,引發文人學者競相習書。大文豪歐陽修、李易安皆善作金文法書。因此,學者書家又以為書法起元于西周金文,后世亦無異見。</p><p class="ql-block"> 直至一八九九年,河南安陽出現殷商甲骨文,引來國內外文史學家聯盟考證集釋。國內大賢如王祭酒至死還守護甲骨;老殘宅主人為藏龜甲散盡家財;羅振玉率先以秦書筆意將甲骨文引入書法藝術。</p><p class="ql-block"> 在羅振玉帶動下,甲骨文書法一直風行至今。更有書家以為:中國書法應起元于殷商甲骨文。一時也無人能反對。</p><p class="ql-block"> 甲骨文之前已有文字。在迄今八千至四千年之歷史長河中,考古發現共有四千多契刻于甲、骨、陶、玉、石物體上與甲骨文像似文字。其中筆畫直、圓、方、折、曲筆意與甲骨文高度切合。更有單字如:甲、乙、一、二、三、四、五、彡、八、上、下、卅、入、肉、木、爻、于、囗、亞、丩、己、日、月、左、又、卩、人、卜、文、目、龜、魚、鳥、犬、鹿、豐、巾、網、田、屮、桑、絲、玉、阜、酉、爵…與甲骨文字體十分神似。可見,至少在八千年前文字就已出現。至五千年時,黃帝君臣對文字進行集中更正編錄,以國家之力使文字初步得以統一、傳承和弘揚,才有我們今天生生不息之中夏文化。如此說來,就不能彖定中國書法起元于何時何代!四千年前?五千年前?八千年前?皆不可能。</p><p class="ql-block"> 夫書法者,小可曰:作書之法;大可上升為書法藝術。畫于墻土,書于革帛;印于竹木,刻與陶石;契于甲骨,鑄于鼎盤…皆可曰書法也。</p><p class="ql-block"> 君不見,考古發現還有更過分者如:揚州龍求古址、山東龍山文化所發現之史前契刻文字,大多如今天之狂草般“一筆書成”。其筆力、筆法絲毫不亞于晉唐書家。</p><p class="ql-block"> 上述考正足以說明:文字與書法同出生,同成長,同興盛。文字初生之日,亦即書法起元之時。</p><p class="ql-block"> 歲在癸卯仲夏,天成作文并書與邗上古城揚州文昌閣。</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文登市|
左权县|
南陵县|
晋城|
基隆市|
大洼县|
定南县|
中卫市|
扬中市|
肥乡县|
庆安县|
阿勒泰市|
姚安县|
安达市|
海盐县|
大同县|
武胜县|
扎兰屯市|
新巴尔虎右旗|
兴业县|
贵州省|
黄大仙区|
天水市|
谷城县|
孟连|
都昌县|
兴海县|
凤台县|
东乡县|
姚安县|
阿坝县|
浪卡子县|
峨眉山市|
斗六市|
临海市|
东乌珠穆沁旗|
公主岭市|
永济市|
常州市|
邢台县|
卫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