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拍鳥過程中,在濟南大明湖公園、河北冶河濕地先后有幸邂逅了身披純橄欖褐色的羽毛“外套”,脖子上戴著靚麗的“紅領巾”紅點頦。紅點頦也稱紅喉歌鴝,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被稱為籠中“君子”。自古至今在中國四大名鳥中占有一席,是珍貴的鳴鳥,它生性桀驁不馴,爭強好勝,對自己的鳴聲特別自信,善用高亢嘹亮、美妙多變的鳴唱求偶和宣示領地,一方面是紅點頦有白天休息晚上活動的遷徙習性,另一方面可能是羽毛漂亮、鳴唱太引人入勝的緣故,平時很少能見到它,運氣還好,在大明湖和冶河濕地有幸拍到了它的千姿百態。</p> <p class="ql-block"> 紅點頦,是屬脊索動物門、鳥綱、雀形目、鹟科、歌鴝屬的一種鳴禽。又名西伯利亞歌鴝、紅頦、點頦、紅喉歌鴝、紅脖、野鴝等。體長14-17厘米,體重16-27克。共3個亞種。雄鳥體羽大部分為純橄欖褐色,額和頭頂較暗沾棕褐色,眉紋和顴紋白色,眼先、頰黑色,耳羽橄欖褐色,有時微具細的淡褐色和沙褐白色羽干紋。兩翅覆羽和飛羽暗棕褐色,外翈羽緣棕色。</p> <p class="ql-block"> 紅點頦,尾上覆羽橄欖褐色微沾黃棕色,尾羽暗杰褐色,羽緣淺棕色。下體頦、喉赤紅色,外圍以黑色的邊緣,胸灰色功灰褐色,腹白色有時微沾淺棕黃色,兩脅和尾下覆羽沙褐或棕褐色。雌鳥羽色和雄鳥大致相似,但頦、喉部不為赤紅色而為白色,胸沙褐色,眉紋和顴紋淡黃色且不明顯。老的雌鳥頦、喉均沾染紅色,其余和雄鳥相似。虹膜褐色或暗褐色,鳥喙黑褐色或暗褐色,基部較淺淡,腳粉褐色或黃色。</p> <p class="ql-block"> 紅點頦,主要是棲息于低山丘陵和山腳平原地帶的次生闊葉林和混交林中,也棲于平原地帶繁茂的草叢或蘆葦叢間,尤其喜歡靠近溪流等近水地方。由于是地棲鳥類,在遷徙期時,容易在荊棘高叢,高的干草叢,麥田,豆角地,玉米地,棉花地,高粱地或蘆葦塘見到它們的身影,偶爾也會在綠化帶或樹林及果樹園見到。遷徙總是不會離開水源很遠,很少走山地或盆地,多走平原及沿海,遷徙時大面積見于在中國華北平原及沿海地區。</p> <p class="ql-block"> 紅點頦,地棲性的候鳥,一般它不在大樹上活動,而在地面快速奔馳。喜歡在地面上活動,常在平原的繁茂樹叢、灌木叢、蘆葦叢、草叢中間跳躍,或在附近地面奔馳。大多在近水地面覓食,隨走隨啄,也在灌木叢低枝上覓食。在地上疾馳時,經常稍稍停頓并將尾羽展開如扇。常在平原、蘆葦叢、沼澤地歡快地跳躍。善模仿蟋蟀、紡織娘、油葫蘆、金鐘兒等蟲的鳴聲。紅點頦是食蟲鳥,主要吃直翅目、半翅日、膜翅目的昆蟲。</p> <p class="ql-block"> 紅點頦,雄鳥羽色美麗,并善于鳴叫,一般在晨、昏至夜晚鳴叫,鳴聲多韻婉轉而細柔,美妙動聽,十分悅耳。繁殖期為5-7月份,繁殖期發出多韻而悅耳的鳴聲,常清晨、黃昏以至月夜歌唱。孵化期約為14天,雛鳥晚成性,雌雄親鳥共同育雛,雛鳥在巢期13天左右。該物種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2016年,無危。已被列入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二級(2023年1月)。</p><p class="ql-block"> (全文完)</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沙湾县|
韩城市|
咸阳市|
县级市|
西华县|
伊宁市|
准格尔旗|
类乌齐县|
德阳市|
那曲县|
曲靖市|
宝坻区|
景宁|
江源县|
湘潭市|
广州市|
班戈县|
东莞市|
浠水县|
安庆市|
西乌珠穆沁旗|
信阳市|
合江县|
建湖县|
东港市|
宝坻区|
平远县|
定远县|
成武县|
于都县|
元氏县|
久治县|
孝感市|
石柱|
北流市|
尉氏县|
西藏|
石阡县|
井冈山市|
博客|
商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