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孝子床前一碗水,勝過墳前萬堆灰”的意思是:為人子女者要切記,看父母就是看自己的未來,孝順要及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孝子:意思是孝順父母的兒子,父母死后守孝的兒女。孔子認為,孝是一切道德的基礎、至善的美德。一個能事奉雙親的孝子平時要以最誠敬的心情去周到地照顧父母;任勞任怨地服侍父母,精心照料;父母過世時,要以最哀痛的心情來追思父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古代漢朝是最提倡孝道的一個朝代,就連舉賢任能也是以孝為先。漢朝時期的皇帝,謚號前面大都有一個孝字,如孝惠帝、孝文帝、孝景帝、孝武帝等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漢文帝時大臣袁盎曾提到:“陛下居代時,太后嘗病,三年,陛下不交睫,不解衣,湯藥非陛下口所嘗弗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漢文帝是劉邦的第四子,他的母親曾臥病三年。身為一國之君的漢文帝,三年如一日,不但親自為母親嘗湯藥,還日夜守護在母親床前。只有母親安然入睡,漢文帝才會休息。漢文帝孝順母親的事跡被人們廣為傳頌,并且列入了二十四孝之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因此,不要再說什么沒有時間照顧老人的話語,真要說繁忙,難道天底下還有比皇帝要操勞的事情還多的人嗎?</p> <p class="ql-block"> 談古論今“孝子床前一杯水,勝過墳前萬堆灰”意思是人要孝敬孝順,親人老人臥床生病遞杯水,都勝過逝后墳前鞭炮齊鳴。孝道的真正內涵,父母健在時多盡孝心,對得起父母的養育之恩,別等老人去逝后鋪張浪費,那就沒什么意義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中國的傳統養老方式養兒防老。人到古稀之年,大多數人身體狀況每況愈下,開始疾病纏身,生活難以自理。這個時候的老人,需要兒女子孫陪伴照料,端茶遞水,照顧飲食起居,老人才能安渡晚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俗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 老人在世的時候,做兒女的倘若把久病在床的老人當成累贅、拖油瓶。看一眼也不愿看,更別說端茶遞水、喂飯穿衣、噓寒問暖搞衛生,只要不惡語相向就謝天謝地。以致于老人受盡人間親情的冷漠,帶著一生的不甘哀怨去了天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可是就是這樣的不孝子,對老人的后事辦的熱熱鬧鬧,一點也不馬虎;在葬禮上嚎啕悲聲。每年不忘給死去的人燒紙拜祭,雖然是對死者懷念緬懷的方式,但是這是虛無的。如果親人活著的時候,讓吃好喝好,渴了送一碗水,那么比這種在墳頭上燒更多的紙強多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世人都有生老病死的那天,尤其是人在生病的時候,心理最脆弱。親人的照料和陪伴,不但在心理上可以減輕老人的病痛,在精神上也能得到撫慰。讓夕陽西下的老人感到老有所依、老有所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老人在世的時候,如果生活上得到了很好的照料,即使哪一天真的走了也會走的安詳、走的舒心。作為老人的子孫,無愧于心,因為照顧老人盡心盡力了,讓老人走的沒有抱怨,沒有遺憾,走的平靜安然。</p> <p class="ql-block"> “孝子床前一杯,勝過墳前萬堆灰”教育我們做兒女的千萬不要老人尚在的時候活不孝順,人逝世了了以后在大張旗鼓的辦喪事裝孝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百善孝為先,萬惡淫為首”。行孝道要趁著父母健在的時候,盡量多抽時候病床前多加守候,而不要等到父母去世的那一天。俗話說:孝子床前一碗水,勝過墳前萬噸灰。門口有車不算富,家里有娘才算福。為人兒女一定要孝順自己的父母。人生最大的悲哀莫過于“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所以孝順一定要趁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現在總有這么一種現象:有一些年輕人,父母活著的時候,他們不聞不問。可以每月花幾百塊錢養一條狗,也從不給年邁的父母買一斤肉。越是這樣的不孝子孫,在父母死后往后越愛大眾臉充胖子,對父母的喪事大操大辦,吹拉彈唱搞得很大。甚至花高價買了上好的墓地,墳前大把大把的燒紙錢,把父母的棺材裝修的富麗堂皇。仿佛他們這樣做了在那邊的父母就可以過上皇帝般的生活,也造福了子孫后代了。恕不知這樣掩耳盜鈴般的孝順,只會讓左鄰右舍鄙視恥笑,為后代造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故而:孝子床前一碗水,勝過墳前萬堆灰。這句話是想告訴我們世人:如果真的想對老人報恩孝順,只需要在老人生前,盡心盡力去照顧他們就好。等老人離開了,哪怕燒再多的紙錢也只不過是為了遮眾人耳目,毫無意義。假設故去的人都可以用冥幣改變生活命運。如果每家每戶都燒那么多的紙錢,那地府豈不是要通貨膨脹了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所以說,如果真的是大孝子,更本就不用父母死后才哭天喊地,燒一堆毫無意義的紙錢,而應該在父母生前,好好照顧他們。</p> <p class="ql-block"> 有句話說的好:歸去的人已然歸去,活著的人依舊要堅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活著的人,為什么要祭拜祖先呢?現代人,貌似都不理解這個問題,覺得我買一只大燒豬,放一大串鞭炮,燒一堆的紙錢,就是大孝子。這不過是在自我安慰、自我感動罷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買的那只燒豬,說得好聽點要祭拜先人,實際上還不是給家人們一起吃掉。燒的那一大串響了幾分鐘的鞭炮,也不過是在獲取別人的關注,爭個面子而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從傳統的角度來說,祭拜祖先的本質,就是一種祭祀文化,既代表了對于祖先的尊重,也代表了對于祖先精神的傳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現代人,往往都忽略了“精神傳承”,所以“生前不孝,死后亂叫”的不孝子屢屢出現,父母離開后就爭家產的丑聞也屢見不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如果我們心中有祖先,好好教育自己后代多孝親尊師、積德行善。讓全家過得衣食無憂,健康平安,就是對祖先最好的祭拜。可如果你的心中沒祖先,家庭生活也一團糟,老不像老,少不像少,就算大搞葬禮或祭祀儀式,也不過是嘩眾取寵、毫無意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祭拜故去的親人,最好的做法不是燒紙錢,也不是大搞儀式,而是盡量在父母生前,做到盡心盡力、問心無愧。在父母歸去后,做到心懷感恩,常常思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有一位哲學家說過,當一個人永遠活在別人的心中時,那他不過是換了另外一種方式存在罷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口頭上說一萬句“愛父母”,不如將父母的恩情“藏在心中”。心懷感恩,永遠都比夸夸其談,要有意義的多。所謂“有錢不如有心”就是這個道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為人父母,大都希望子孫后代孝順幸福。只要孩子們都乖巧懂事,孝順聽話,那就是對父母恩情最大的回報。對于父母而言,真正的快樂,莫過于孩子快樂了,自己才快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所以說,如果有一天,我們都能活出父母心中期待的樣子:快樂常在,幸福常有,那他們在九泉之下,也算瞑目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代人送走了一代人,一代人又頂替了一代人。在這個萬物復蘇,不斷物是人非的過程中,只有一樣東西流傳了下來,那就是期待和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一代人愛第二代人,第二代人愛第三代人。如此世世代代地將這份“愛”傳遞下去,每代人都珍惜眼前人,每代人都孝順逐漸老去的父母,那才是真正的人間值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冰冷的物質給予,永遠都比不上溫暖的床前陪伴。只要心意常在,那便先人永存,樹木常青,花開不敗。愿世人都延續這種文化,感恩父母恩情,付出一片真心。</p> <p class="ql-block">談古論今:當下也有一些家庭,父母不是自然老死,都死于癌癥。為了治病,兒女們砸鍋賣鐵,債臺高筑。家里早已一貧如洗,更本無力再給父母大辦喪事。所以葬禮只能一切從簡,可就算這樣,也會贏得左鄰右舍、街坊四鄰尊重,被世人稱作孝子賢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當然也有一些不孝之子,父母生前不孝。最夸張的就是,一些人家用廣播成天播放著哭喪的哀樂,但那聲音是請戲班子的人哭,錄的音,整整放了一星期,聽說耗資好幾萬!但周圍的人卻嗤之以鼻,挖苦諷刺:老爹生前,天天給老人蹬鼻子上臉,有病舍不得花一分錢。這老人走了天天敲敲打打,哭聲震天,還不是為了遮人眼目,給自己長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所以說“孝子床前一杯水,勝過墳前萬堆灰”長輩健在,多對他好點。從衣食住行各方面關心他,有時間多陪陪他們,常回家看看,這才是真正的行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父母病榻盡心孝,勝過墓地萬次掃;清明淚灑萬堆紙,不如在世一碗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凉城县|
南郑县|
河北省|
双江|
和田市|
玉山县|
峡江县|
县级市|
天津市|
凤台县|
聊城市|
德江县|
玛沁县|
奇台县|
车致|
特克斯县|
红桥区|
巴楚县|
永宁县|
尉犁县|
绥江县|
会理县|
基隆市|
施甸县|
贵州省|
商水县|
沂水县|
枞阳县|
连山|
长寿区|
巩义市|
繁昌县|
朝阳县|
江城|
鄂州市|
固镇县|
柞水县|
江北区|
舒兰市|
神木县|
松滋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