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梅蘭竹菊號稱“花中四君子”,是中國人感物喻志和民族氣節的象征,也是歷代文人詠物詩文和藝人字畫中常見的題材,“花中四君子”所表現的品質分別為:傲、幽、堅、淡,而梅則又是四君子之首。尤此可見傳統文化與傳統文人對梅花的喜愛了。</p> <p class="ql-block"> 還是四十多年前在杭州讀書時就知道杭州城外有個超山是賞梅的好去處,可按當時的條件要去幾十公里外觀景,除了學校組織外是很難下這個決心的。此后的幾十年中,雖說曾多次在杭州往返駐留,對杭州也不算太陌生了,但或許是梅花季節太短,或許在骨子里算不上文人吧!賞梅僅僅是一個攀龍附鳳的想法而已,遠沒有梅妻鶴子這般迷醉的境界,也就一直沒有到超山走一走。但是去超山一走,感受一下文人的雅趣,倒是偶爾想起的一件事,尤其到了即將進入退休的年齡,出門走走看看的想法也更加強烈,而超山一直被譽為江南三大賞梅地之一的,也自然地要排到計劃去的目的地中了。</p> <p class="ql-block"> 超山種植梅花有千年的歷史了,有江南三大賞梅勝地之首的稱譽的,中國僅存的五大古梅,超山獨占二梅-唐梅和宋梅。景區分北園、東園和南園三大塊。北區以水道、建筑和園林景觀為特色,以江南水韻為核心,亭臺樓閣、粉墻黛瓦。圍繞超山最著名的唐梅和宋梅,形成特有的賞梅方式-泛舟尋梅。東園遍植梅樹,以重現當年超山“十里梅花香雪海”之勝境。南園以海云洞摩崖石刻、姚虞琴紀念館等景點,彰顯超山梅園的藝術特色。</p> <p class="ql-block"> 大年初一,天氣雖然陰沉但沒下雨,想著到杭州什么景點去轉轉,就想到了去超山。從東大門進去,游人不多,景區的服務人員在門口處站成一排迎候著進院的游客,大門口超山二字下面是“宋梅有約—第十五屆杭州超山梅花節”醒目紅色橫幅。進得園內,只見成片的梅樹就在面前,空氣中梅花清新的香味彌散著讓人陶醉,開花的梅樹不多,以白梅和臘梅為主,多數梅樹僅僅在枝頭上露出一個個小花蕾,隨時準備著綻放。在這一個以自然山水為基礎上,大片的梅花加上大草坪為主景,種植的梅花有45000多株,梅花大道、樟樹大道以及從它們這里延伸的疊石小路把游客引入梅樹叢中,游人暢游在梅花叢中,走在彎曲起伏的梅花道上或拍或觀或聞,走走停停,沉浸在梅花的世界中,依山勢上走,有一個巨大的石雕墻,上書“中國戲劇梅花苑”,介紹了中國戲劇的發展歷程,新中國成立后的戲劇大家和戲劇梅花獎獲得者代表人物以及他們的手模,這是一個與梅花親近的地方,彰顯出梅花與藝術的緣分。</p> <p class="ql-block"> 西園水道縱橫交互,水面周邊景石交錯堆砌,各類建筑錯落有致,園林花木精巧靈動,空曠處點綴以梅花及各式樹木草坪,古建大明堂居中而立,大明堂所處位置原為報慈寺,大明堂就建在報慈寺內,因報慈寺屢建屢廢,而大明堂終又復建得成,大明堂正中為浮香閣,系游客憩息品茗之所,現為藝術展覽,由著名書法家沙孟海書額;大明堂前有仿京杭大運河中的廣濟橋造型,唐梅就在大明堂中,而宋梅則在大明堂門口,分別用石砌花壇加以圍護,宋梅亭在宋梅側面,宋梅主桿粗壯,造型奇特,古木新枝,花蕾在樹枝上萌發。梅開五瓣,宋梅獨開六瓣,如此奇特稀少的梅花,使超山梅花聲名得以遠揚,讓人爭相一睹,可來的時節太早,不能見此奇景。</p> <p class="ql-block"> 清未海派四大家之一,西泠印社首任社長吳昌碩一生愛梅,對宋梅特別鐘愛,每次來超山,總是要在宋梅下反復觀賞,不忍離去,一幅《宋梅圖》畫出了他的鐘愛之情,離世前念念不忘地要埋在超山,大明堂邊上就有吳昌碩墓和吳昌碩的雕像,還有吳昌碩紀念館,一代宗師終于與其鐘愛的宋梅相伴左右,與詩人林逋的“梅妻鶴子”一般傳為佳話。</p> <p class="ql-block"> 超市的梅花以“古、廣、奇”三絕而名揚天下,而以古為代表的,首屈一指的是唐梅,中國現有自楚、晉、隋、唐、宋五大古梅,唐、宋都在超山,超山的唐梅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歷史了,一枝梅花見證了一部中華歷史,雖飽經風霜,仍傲然挺立。</p> <p class="ql-block"> 相比東園與西園,超山南園要清靜的多了,去南園,我是出西園門開車約三四公里后才到的南園門口,這是一個通往超山的砌石車道,外來車輛不能入園,只能到附近的村莊中停好車,再步行上行,道路二邊的樟樹高大聳立,不遠處一對年青夫妻帶著一個女孩一起往上行走,走了四五百米后看見一個被封閉的建筑,正在整修中,轉彎步入小道,在小道中慢慢行走,捕捉著超山的前朝往事。</p> <p class="ql-block"> 南園主要景點是海云洞和姚虞琴先生紀念館。海云洞地處超山的南面,洞前為半山坡一塊平地,有上下兩洞,洞口正中一潭碧水,人稱臥龍淵。但我所看見的潭中長著水草卻沒有水,或許前期雨水不夠充沛的緣故吧。右側石壁上有海云洞三字,石壁上留有歷代名人的摩崖石刻,石壁有前方有石窟造像兩龕,史料記載應為一為丁養浩,一為丁松坡和沈望云,但里面的人像頭部均已殘缺,難以辯認其面目,海云洞現為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 姚虞琴-上海畫院原畫師,以詩畫書法之長而馳名藝壇。喜收藏,與吳湖帆、張大壯等人并稱“四大鑒定家”,和齊白石有北齊南姚之譽。一生愛梅,更對超山情有獨鐘,宋梅亭就是在其捐資倡導下得以建造。抗戰時期,姚虞琴寧死不當漢奸,他與吳昌碩是忘年交,兩人都愛梅,相約身后同歸超山安葬,終得所愿。姚虞琴的墓和紀念館都在海云洞邊,紀念館中除陳列姚虞琴先生的生平史料外,還在館內的亭子中建有姚虞琴先生端坐在太師椅上的雕像。</p> <p class="ql-block"> 超山主峰名超峰,頂上有上圣殿,海拔約260多米,雖不算高,但登上超峰要一千多個臺階,通往超峰要經過超山的中圣殿,從山腳大明堂中的浮香閣至中圣殿到山頂上圣殿,三寺連成一線,自古香火鼎盛,梅文化、金石書畫文化和禪宗文化共同成為景區的三大亮點。可惜此行僅僅行走了東西南園,又驅車到半山腰的中圣殿,沒能到達超峰和上圣殿。</p> <p class="ql-block"> 有愛梅者研究出賞梅也是一門學問,一般可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探梅,此時梅花含苞待放,使人一種等待的心情;第二階段為觀梅,此時梅花開放,讓人心曠神怡之情;第三階段為尋梅此時梅花落英繽紛,給人以無窮的回味。不同的階段有不一樣的方式和心境,所得的愉悅之情也不盡相同,看來賞梅也不是一件說走就能走的事情了。</p> <p class="ql-block"> 我自感覺此次超山之行最多只能勉強算探梅吧,離真正賞梅還差很多,來到超山才知自己對超山和梅花要了解的東西太多,看來我得多來超山幾次,從探梅觀梅到尋梅,走一走“梅超峰”,細細品味,從中探尋出賞梅的樂趣,體會出梅花精神的所在,豈不一樂也。</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醴陵市|
仁寿县|
甘孜|
甘泉县|
岑溪市|
中卫市|
浦江县|
扎囊县|
郑州市|
洪江市|
安平县|
太谷县|
阿巴嘎旗|
福州市|
汤阴县|
望江县|
永丰县|
阳江市|
安陆市|
垫江县|
英德市|
弋阳县|
沂水县|
治县。|
宁陵县|
闽清县|
张北县|
临泽县|
当雄县|
南澳县|
临邑县|
卢龙县|
和田市|
通许县|
包头市|
龙胜|
蓝田县|
旬邑县|
寻乌县|
庄河市|
于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