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萬城位于靖邊縣城北58公里處的紅墩間鄉白城子村,因其城墻為白色,當地人稱白城子。又因系赫連勃勃所建,故又稱為赫連城。統萬城始建于東晉義熙十四年(418年),已有近1600年歷史。 城分內城、外城,內城垣保存比較完整,分為東西兩部分。除東城南垣一段被沙丘壓埋外,其它城垣均高出地面2-10米。西城的西南墩臺高31.62米,為原城角樓,東南隅有一宮殿基址,東城東部也有一宮殿基址。 統萬城古時有青山秀水,但8世紀“大風積沙”,9世紀“堆沙高及城諜”,10世紀已“深在沙漠之中”,反映出這里生態的惡化過程,同時統萬城也逐漸湮沒于歷史和風沙中。 東晉年間,匈奴首領赫連勃勃來到這里,一時被這美麗的景色所迷住了,于是在此修筑都城,后定名統萬城。統萬城城墻用大砂、粘土、石灰分筑而成,在冷兵器時代非常堅固。 <h1>匈奴留下的唯一都城統萬城遺址</h1> 近現代有不少學者專程到統萬城進行考察。統萬城是“大夏國”都城的遺址,歷經北魏、隋、唐、宋數朝,到北宋淳化五年(994)被廢,迄今古城遺址保存尚好,現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統萬城建筑形式獨特,用三合土筑城并修筑馬面,高大的多層懸挑式角樓,利用馬面空間作戰備倉庫,在建筑筑城史上具有重大價值。 統萬城內珍貴文物眾多,是研究匈奴民族等多方面科學研究的重要文物資料,具有重大的考古意義; 統萬城是研究中國北方少數民族(尤其是匈奴民族)、古代歷史文化、政治、經濟、科技、軍事、城市、建筑藝術以及生態環境變遷等方面的基地,具有很高的科學研究價值; 統萬城是沙漠歷史地理考察的典型例證,它的興衰反映了當地人地關系的變化和生態環境的變遷,揭示了人類活動對脆弱生態環境的巨大影響,不合理的人類活動是城址周圍環境惡化的主要原因; 統萬城是研究中國北方少數民族(尤其是匈奴民族)、古代歷史文化、政治、經濟、科技、軍事、城市、建筑藝術以及生態環境變遷等方面的基地,具有很高的科學研究價值; 1996年,該遺址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被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國家文物局列入國家100處重要大遺址;2012年,被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p class="ql-block">文字:網絡</p><p class="ql-block">攝影:堅果</p><p class="ql-block">時間:2018年10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謝謝瀏覽觀看</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庐江县|
海林市|
水富县|
那坡县|
定南县|
涟源市|
华阴市|
巴林右旗|
抚宁县|
郴州市|
湾仔区|
三亚市|
彰化县|
灵寿县|
陵水|
密山市|
宜黄县|
莱阳市|
保德县|
盖州市|
塔河县|
孟州市|
德州市|
萍乡市|
庆云县|
鄂伦春自治旗|
福贡县|
宜宾县|
珠海市|
宝丰县|
宜丰县|
星子县|
通辽市|
囊谦县|
嘉义市|
旬邑县|
桐梓县|
枣庄市|
北辰区|
旬阳县|
松滋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