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圖/文 卡車</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 我確定了要上阿里。我轉山轉水轉佛塔不為來生,只為拍下你的容顏。</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尼泊爾博克拉的魚尾峰(6997m)</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我從尼泊爾博克拉的薩朗科特山頂(我住在那里)北望橫臥在中尼邊境上的喜馬拉雅山脈,最清晰、最潔白、被尼泊爾人稱為最美的神山就是魚尾峰;只要站在博克拉的馬路上,只要在費瓦湖的湖上,總會突然之間云霧散開一座潔白晶瑩的雪峰一下子蓋在了我們頭頂上,那么高大,那么圣潔,那么美麗,可僅僅幾分鐘就又被撲面而來的云彩遮住了。我知道那是喜馬拉雅山脈中上百座海拔7000米以上的雪峰中其中離博克拉最近的一座。從地圖上看去正是在我的西藏的阿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我一直向往著去阿里,那里的神山岡仁波齊,那里的神湖瑪旁雍錯,那里神秘消失的古格王朝,這么多神奇的故事怎么不叫我失魂落魄的向往。結束了尼泊爾的行程直接購買了明天凌晨從加德滿都直達西藏樟木口岸的大巴,踏上朝圣的路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流經(jīng)聶拉木邊境的雅魯藏布江源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我專乘從珠穆朗瑪峰腳下的聶拉木縣樟木頭口岸入境回國。說到樟木口岸,我必須要描敘一下喜馬拉雅山的神奇和雄偉,十幾天前我進尼泊爾來,就是在拉薩乘坐拼車坐了一整夜的車,我們的車總沿著雅魯藏布江邊的冰封雪嶺毫無生氣的高原上翻過了無數(shù)坐海拔5000米的山口,也經(jīng)過了珠穆朗瑪峰的腳下,希夏邦馬峰的山口于天亮時分迎著滿天的朝霞來到了國境線上的聶拉木鎮(zhèn),這里是邊境,我們商用車是不能開到口岸上去的,只能下車走,剛一下車遠遠就聽見震耳的流水聲, 我們是沿著一條較深的泉溝往山下走去,路邊的泉溝里從雪山上留下的泉水洶涌澎拜,流水的聲響應該幾里路外都聽得見,路邊的山坡上泉水邊滿目清翠山花怒放,蝴蝶飛舞;到處都是流水潺潺、瀑布跌跌好一派熱帶雨林景色,“誰把玉簪插錯峰,硬分冬夏兩邊中。”我頓時醒悟,我已經(jīng)到了喜馬拉雅山的南面了,這就是喜馬拉雅山的神奇。今天我又來到了聶拉木,上得山來遠遠就望見插入藍天的希夏邦馬峰,過了這個山口就又進入雪域高原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佩枯措遠眺希夏邦馬峰(8027m)</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我這次沒有直接拼車回拉薩而是拼了一輛經(jīng)吉隆縣往獅泉河去的車我確定到塔欽下車住下來,車上連我共四人還有一位寧波來的美女阿舒。好像目標都是岡仁波齊神山。公元2014年正式藏歷的馬年轉山的功德是平常是的三百倍。朝圣的路程就這樣從同車的車友一路談論馬年轉山的趣事和驚險開啟了,美女阿舒的問題最多,一驚一乍的講她的聽說:聽說上個月有一家四個從印度來的朝圣人,一路匍匐磕長頭來到岡仁波齊神山,轉到海拔5630米的卓瑪拉埡口住在一個破廟里過夜,第二天全都凍死了。我查過資料,每年都有很多來自印度、尼泊爾、巴基斯坦、還有遠在阿富汗的信徒不遠萬里爬冰臥雪來岡仁波齊朝圣,這些信徒的心中,岡仁波齊不僅是眾神居住的地方而且是世界的中心,能在岡仁波齊轉山能洗劫前身的罪孽,祈福今生的平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佩枯措遠眺希夏邦馬峰 本圖網(wǎng)絡下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不知不覺間我們的車已繞到佩枯措的對面,西藏沒有尼泊爾那么多雨多云,但永遠都是陽光明媚,深藍色的一汪湖水從我們車旁慢慢滑進眼簾,就像一塊藍色的絲絨大幕緩緩打開,你看啊,那深藍色的湖水純凈的像一面鏡子閃著瑩瑩的藍光;你看啊,那一片片雪白的云朵并不在天上,分明就是漂浮在這湛藍的湖水之中,哇!你在看啊,遠方希夏邦馬峰雄偉圣潔的身影倒映在這湛藍湛藍的湖水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佩枯措不大但很神奇,靠希夏邦馬峰那邊的湖水是淡水(藏族稱甜水)靠湖的北面(219國道)的湖水是咸水;她像一位溫馴的藏家少女簇擁在偉岸般的情哥希夏邦馬群峰的懷抱里。她又像一顆晶瑩剔透的藍寶石,藍得讓人心碎,鑲嵌在希夏邦馬群峰之中。看來自然界的美麗山水相得益彰是一方面,但是人自身的想象力和對生活的憧憬的想象力更為重要,這一山一水相擁相伴今生今世永不分離地堅守彼此的約定,這何嘗不是千百年來人類對于愛情的美好憧憬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無獨有偶,旁晚時分我們來到霍爾鄉(xiāng)的瑪旁雍措湖邊,無論如何我們都要住在湖邊的吉烏寺,這里是我在攻略上選中的拍日出的地方,吉烏寺是佛教蓮花生大師居住的地方,也稱吉烏蓮花寺,位于瑪旁雍措的西北湖邊的山崗上,佛門圣地一切生活衛(wèi)生安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清晨的陽光總是那么潔凈,那么柔軟。我推開我的窗戶,一汪碧藍的湖色如晶瑩剔透的一方寶石,鑲嵌在世界屋脊的雪域之中,在清晨純凈柔軟的朝霞中,更顯得是那么的靈動嫵媚閃爍攝魂,遠方的納木那尼雪峰如冰砌玉雕的臥佛橫臥在碧藍如翡的瑪旁雍措南邊,猶如守護著這萬般嫵媚柔弱的愛妻,這一山一水相擁相伴,難道只是大自然滄海桑田的造化,還是前世今生不離不棄地堅守彼此約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在瑪旁雍措遠眺納木那尼雪峰(</span>7694m)</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瑪旁雍措,如一世外仙境,永遠充滿著神秘與迷離的色彩。唐高僧玄奘在其所著《大唐西域記》中將瑪旁雍措稱為“西天瑤池”;印度傳說中稱這里是濕婆大神和他妻子烏瑪女神(喜馬拉雅的女兒)沐浴之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瑪旁雍措的西邊緊靠著的一個小湖叫拉昂措就像是孿生的姐妹,順著219國道就來到瑪旁雍措的西南邊的拉昂措的觀景臺,此時,太陽從西邊山頭輕灑晚霞,湖面金波萬頃閃爍著多情的目光,湛藍的天空變得很低很低,片片飛翔的彩云似乎觸手可及;湖面仿佛是一面湛藍的鏡子,鏡子中有彩云漂浮,有天鵝游弋,還可以看到遠方的潔白端莊的岡仁波齊雪峰,在晚霞的映照下,呈現(xiàn)出日照金山的極美畫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在瑪旁雍措遠眺納木那尼雪峰(7694m)</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在瑪旁雍措遠眺岡仁波齊雪峰(</span>6740m)</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岡仁波齊與瑪旁雍措齊名,同為佛教、苯教、印度教和耆那教所崇奉,被譽為神山圣湖,是神居住的地方,心中的世界中心,并認為其具有神奇的法能,轉山能免去前世今生的輪回劫難,轉水和沐浴凈身能洗去前世今生的污穢和心靈的五毒,所以諸教派每年都有教徒一路匍匐磕長頭跋山涉水來到這里可見之對神虔誠對教義的堅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瑪旁雍措有很多神奇的傳說,其中有一個美麗而凄楚的傳說讓我折服人類對“真善美”的追求和向往:相傳很久以前,在瑪旁雍措以東的湖畔有個美麗的國度,國王叫葛青達瓦,他有個夫妻恩愛美若天仙的王后,她叫色瓊尼瑪,生育有一男一女。然而,王子和公主還沒長大成人,死神匆匆要帶走他們的母后,色瓊尼瑪臨死前,氣踹噓噓地對國王說:我死后請把我的遺體扔到西邊的湖中。她從自己枕頭下拿出個小巧可愛的法鼓交給王子和公主,對他倆說:你們的阿媽恐怕不行了,可憐的孩子,你們要記住,以后如遇到危難時,就到湖邊來搖響法鼓。剛說完就永遠不上了眼睛。國王葛青達瓦遵從王后的遺囑,將王后的遺體扔進了西面碧藍的湖中,并將湖取名為扔母湖(藏語瑪旁的意思就是“扔母”)既瑪旁雍措。此后不久國王被一個野鬼變成的女人迷得神魂顛倒,那可惡的女人佯裝病倒床上,讓國王去挖王子和公主的心給她吃。王子和公主得知后嚇得直奔湖邊,圍著湖水轉直喊母后的名字,此時,國王率兵也追到湖邊,正準備要取女兒的心,就在這千鈞一發(fā)之時,王子想起母后臨終時的遺囑,隨即搖響了法鼓,只見湖中突然沖出一個黑衣黑騎的巨人,把瘋狂的國王和他軍隊擊退求出了王子和公主。自此以后,可憐的兄妹倆沿著湖水不停的走,一邊轉湖一邊喊著母后的名字,他們走了很久很久,從此藏民就有了轉湖的習俗。這沿湖80公里的轉湖路也許就是他兄妹踩踏出來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在拉昂措遠看岡仁波齊神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巍峨的岡底斯山脈橫貫在昆侖山脈和喜馬拉雅山脈之間,岡仁波齊神山就是岡底斯山脈的主峰,海拔6740m。在昆侖山脈和喜馬拉雅山脈的眾多超過海拔7000m的雪山冰峰之中,岡仁波齊看上去確實不算什么奇特之巔,奇特的是只有它四周如水晶雕砌峭壁千仞、四方周正,峰頂圓冠狀終年積雪,遠遠望去分明是一座神的佛塔,塔的四方冰川縱橫、又分別流淌出四股甘泉,根據(jù)泉口形象分別名為獅泉河、象泉河、馬泉河和孔雀河。也正是這四條河流鑄成了阿里萬年來生命的延續(xù)、神話的傳承、冰天佛國奇幻、但在佛教、苯教、印度教和耆那教徒的心中岡仁波齊就是神山,是世界的中心,真是山不在高有仙則靈。每年都有無數(shù)的來自印度、尼泊爾、不丹、錫金、巴基斯坦的虔誠的教徒不畏艱辛,不懼路遙叩著長頭來到這里朝圣,每年也都有一些教徒餓死、凍死、累死在這漫漫且阻長的朝圣路上,他們的死是會令同族的人感到榮耀和幸福,因為他們到了神的福地而得道升天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神湖瑪旁雍措的傳說很多,從瑪旁雍措到塔欽只有62公里,兩小時的路程中美女阿舒口若懸河的就講了三個瑪旁雍措的傳說,她的功課做得很足,好在一路有她相伴我們也就不覺勞頓,阿舒是浙大的文學系研究生,聰慧大方,知識面是我們車上幾人無人比及的。她這次是奔著馬年轉山而來的。很慚愧是我并非為轉山而上阿里,對馬年轉山功力有多大沒有一點興趣,阿舒也確認知道,憑這歲數(shù)的老人去轉山也只是給別人去添堵。所以她們幾人商量轉山的行程,哪些關鍵路段怎么對付,帶什么吃的喝的,買什么拐杖、出什么雨衣、細致到鞋子里要用女人的衛(wèi)生巾做鞋墊等等一概不須問我,我也只當憑耳朵一路聽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多種教派心中的神山 世界的中心——岡仁波齊6740m</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我們的車到了塔欽,塔欽大概是所有來岡仁波齊神山轉山的起點和終點,今年恰逢藏歷馬年,所以來到塔欽的各國人很多,塔欽的各個賓館和民宿相繼都住滿了。我和阿舒她們就住在一個較好的民宿里,約好我就在塔欽等她們轉山回來再一同找車去扎達。我雖然沒有阿舒那樣把轉山的路線點線做得很細致,但也是把我要攝影的線路和機位了解的比較透徹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放下行囊稍作休息吃了午餐,約下午兩點鐘就開始出發(fā)轉山了,轉山是順時針方向,阿舒她們要在今夜翻過最艱苦最危險的卓瑪拉埡口(海拔5648m)到不動地釘宿營,第二天才能回到塔欽。我則是與她們同路五里路到曲古寺去拍岡仁波齊的日照金山。轉山的路沒有一寸是平坦的都是亂石中穿行,加上海拔都是在4700米以上,每走一里路就必須停下休息把氣踹勻再走,為了不耽誤阿舒她們的行程,我叫她們不要管我趕快去趕路走了。我獨自一人背著設備花了三個多小時終于按預期在下午五點多到達曲古寺。拍完照后就又原路返回。十點多回到住地客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神山腳下的夜十分寧靜,臥榻在神的腳下,我一刻也沒安寧,應該今天往曲古寺去來的艱辛足以讓我沉睡了,可我腦海里一直浮現(xiàn)出那些信徒們一路的艱辛餐風露宿,一路匍匐磕長頭的掙扎前行的樣子。這個畫面讓我想起了耶穌教徒詩人但丁的《神曲》中的詩句:我們沿著巖石的裂縫往上爬。原來這虔誠的信仰力量有多么的偉大,古今中外的信徒都是這樣朝著心中的目標義無反顧的去追求,這需要多么大的毅力,往往窮其一生,有的往往倒在了這追求的路上,而他們死去的時候竟是那么的安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這樣的困惑一直在我腦海里盤旋,難道是貧窮和偏僻造成了人們對虛幻世界的幻想,那么我多么希望現(xiàn)代文明之光能照徹西藏,讓藏族同袍也盡情享受今生的酣暢,但我錯了,從他們那虔誠的臉上我分明看到他們內(nèi)心的純凈和愉悅、富有和滿足。這就是信仰的力量。如雪域高原的陽光那么燦爛,如雪域高原的湖泊那么清澈甘甜。我不禁也隱隱的祈禱現(xiàn)代文明不要去打擾雪域高原的寧靜,保存這里僅有的純凈,讓這里成為人類心靈的故鄉(xiāng)。</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一路匍匐磕長頭的前行的信徒</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阿舒她們轉山直到晚九點才回到塔欽住地,當她看見我時眼淚頓時奔流而出,一句話也沒說就帶著滿身塵土兩腳泥水倒在床上了,我這時才仔細看到他們?nèi)藗€個半身都是泥土,那男生告訴我今凌晨要下山時遇到了冰雹三人連滾帶爬的躲到大石后才出來,阿舒已經(jīng)徹底崩潰了,怎么也要打電話求救,但天沒亮誰來管你,電話也沒信號,那真是喊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了,只能坐在雪地靜靜的等到天亮,六點多天亮了,詢問路過的轉山人才知道還有近20公里路才到達經(jīng)幡廣場,退回去是三十多公里,往前走是二十公里,這是沒有選擇的了。轉山的人繼續(xù)從他們身旁路過堅毅的前行。更有虔誠的藏族信徒依舊從容的三步一叩,匍匐磕長頭從身旁走過,不知走了多少天也不知還要走多少天才能到達塔欽,也不知還要轉這神山多少圈才能救贖前世今生的迷茫。三人繼續(xù)坐在雪地里休息近一小時,又吃了帶在身上的牛肉干、巧克力的補充了能量一跛一瘸的走了十四個小時才算到了。阿舒已經(jīng)睡著了,太需要休息了,我叫那男生幫她把鞋子脫掉好睡上去,叫了幾聲無回應我扭頭一看那倆男生也已睡著了,只得我來幫助他們,我卷起她的褲腳,解開鞋帶才發(fā)現(xiàn)兩腳已腫的發(fā)亮了,鞋也脫不下來了,只得將她腳連鞋一起放進了被褥里,希望通過休息得到體力的恢復,醒來后腳腫如消退,她自己都會脫下來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看著他們?nèi)死仟N的樣子,我沒有一點嘲笑的意思,也沒有慶幸我脫免了轉山,而是從心底升起對他們的崇敬之心和羨慕之情。能把這五十六公里,平均海拔5000m的路走下來就是英雄啊。早上十點,她們?nèi)盘K醒過來,我到傍邊的店里端了三晚方便面,要了三杯酥油甜茶,(酥油茶是最能快速補充能量的)三人很快吃光了,經(jīng)過一夜的休息,又補充了能量阿舒臉色也逐漸紅暈起來,腳腫也漸消了一些,鞋子她自己已經(jīng)脫下了,轉陽后的話匣子也打開了,一直數(shù)落那個求救電話虛設,現(xiàn)在第一需要是梳洗,再就是繼續(xù)睡覺,什么時候去扎達今天就無望了,因到札達還有250公里路,得四個多小時行駛,今天上午不能出發(fā),就只能等明天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轉山的起點經(jīng)幡廣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阿舒她們真的又睡了一下午,晚上等我再見到她們已經(jīng)滿血復活了。第二天清晨由阿舒出面找了一臺商務車,山東大哥一人去古格,和我們目標正好一致,我們談好給他一千元,山東大哥死活不要,說什么有你們作伴我就很開心了。我們也就不虛偽了,但說好大哥的吃住就由我們四人AA了。 這同車一路,阿舒又是把這轉山的兩天的辛苦像倒苦水一樣一一倒出,還是我的一句話為她打上了句號,我說:你們在我心里真的很了不起,我都佩服死你們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我們沿著象泉河向西前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汽車載著我們沿著象泉河一路向西,在海拔4000m的219公路的兩邊荒涼的莽原上,清晨的陽光像撒潑的兔子一路追逐著我們在這莽原上跳上跳下,我們的車也像這光兔一樣在上路上跳上跳下一路顛簸。汽車很快就進入了象泉河谷里,進到象泉河谷就進入了舉世聞名的扎達土林國家地質公園,也是世界聞名的天工自然雕塑藝術長廊。你看那河谷兩邊一層層聳立的土林如一排排古代披掛戰(zhàn)甲的將士,有的又像一座座古堡,有的又是一排排佛塔。扎達土林是地球上已探尋的最大規(guī)模的土林,是人類不可多得的藝術魁寶。扎達土林這般氣勢恢宏造化萬般不僅僅只是天工的巧手更有神的旨意,在這457平方公里的藝術雕塑林中,在這武士肅立、城堡高砌、佛塔簇擁的背后就是我來阿里的終極目標——古格王朝。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扎達土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當一壟殘垣斷壁封鎖歷史塵埃,吐蕃風云深埋高原厚土,象泉河的激蕩傳說,也只能伴隨著王的爭斗在歷史中悄然作響。從吐蕃王朝末代贊普普朗達瑪繼位,他崇信苯教,對佛教采取高壓打擊,846年他在唐蕃會盟碑旁遇刺身亡,王權內(nèi)部爭斗吐蕃王室崩潰到吉德尼瑪,被迫逃到阿里扎達建立了古格王國。從吉德尼瑪建立古格王國,雄踞西藏西部,弘揚佛法、抵御外寇,譜寫了西藏吐蕃王朝之后的又一燦爛歷史到歷經(jīng)700年后,26代國王更替興衰,鐵騎奔騰不息,帝國氣吞萬里,又怎經(jīng)得時光的一聲輕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直至公元1635年(明崇禎八年)古格王朝最后的扎西查巴德與其他皇權宗親的爭斗加上被苯教拉達克王國的侵略并擒獲了扎西查巴德囚禁致死,古格王朝宣布滅亡,全國十多萬族民在一夜之間徹底神秘消失,成為一個千古謎團,留給后人千年來的無邊無盡的遐想,神秘離奇的傳說。</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象泉河谷的扎達土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汽車快到古格遺址時,我的內(nèi)心忐忑不安。我急切地希望找到那想象中的蒼松翠柏和宏偉莊嚴的皇室宮殿。然而,映入我眼簾的只是一堆殘垣斷壁。這是歷經(jīng)700年興衰的古格王朝的統(tǒng)治中心啊!馬泉河還在,托林寺還在,扎達土林還在,這系住多少古格王魂靈的根也還在。經(jīng)后來考古人員反復考察,古格遺址東西600余米,南北長達1200米,總占地面積72萬平方米。放眼望去遺址的東西面是懸崖峭壁,大部分建筑物集于山之東,蜂巢似的密布著400多間廟堂房屋建筑,879孔洞窟及58座碉樓,還有四通八達的暗道4條。11座大小不一的糧倉以及一些附屬設施,還有三排眾多的11米高的佛塔、拉康瑪布、拉康噶布、壇城殿、大威殿等層層疊疊,讓人心潮久久不能平息。當繁華落盡,寂寞成殤,讓心靈獨守空靈,淡然并得以休憩安放。當歷史的塵埃逐漸掩蓋吐蕃王朝的輝煌,唯有風中經(jīng)幡還在。在濃厚的佛教氛圍中顯得神秘莫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佇立廢墟,望著象泉河滔滔不息,蜿蜒曲折地流向印度,我卻依然沉浸在這個神秘消失的古格王朝的繁華與興廢之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夕陽中的古格王朝遺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古格王朝遺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22.09.2014于廣州</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齐齐哈尔市|
宝丰县|
钦州市|
清远市|
额尔古纳市|
吉首市|
曲靖市|
绥中县|
夏津县|
忻城县|
蕉岭县|
布拖县|
宜宾市|
青川县|
米易县|
南乐县|
万年县|
新干县|
宁海县|
沈阳市|
沽源县|
佛冈县|
肇州县|
武安市|
合水县|
克拉玛依市|
寻甸|
札达县|
长宁县|
玉山县|
吉木萨尔县|
石渠县|
昌黎县|
安陆市|
右玉县|
德江县|
烟台市|
安图县|
桑日县|
永州市|
永清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