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律詩的七大要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律絕,律詩的七大要素:聲律、對仗、押韻、定句、定言、節奏、章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聲律:指講求平仄。</p><p class="ql-block">1.句內平仄相間;</p><p class="ql-block">2.聯內句間平仄相對;</p><p class="ql-block">3.聯間鄰句間平仄相粘;</p><p class="ql-block">4.腳分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對仗:一般要求是除首尾兩聯可對可不對,可工對也可寬對之外。排律中間有多少聯都必須對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押韻:除首句可押可不押之外,每隔一句,即偶數句尾押韻一次。要求主要有:</p><p class="ql-block">1.位置在偶數句尾;</p><p class="ql-block">2.首句可入韻,也可不入韻,一般與對仗有關。不對仗以入韻為常,也可不入韻;對仗以不入韻為常,也可入韻。首句不入韻,五言較多,七言較少;</p><p class="ql-block">3.押平韻;</p><p class="ql-block">4.一韻到底,過去是這樣。但從理論上講,律詩應是可以換韻的;</p><p class="ql-block">5.腳分明;</p><p class="ql-block">6.不可使用同一個字重復作韻;</p><p class="ql-block">7.不可大量連續使用同音的字作韻;</p><p class="ql-block">8.不可撞韻;</p><p class="ql-block">9.盡量避免擠韻(詩文中不恰當的地方用了與韻腳同韻母的字,不管平仄如何,干擾韻美效果,稱“擠韻”。)</p><p class="ql-block">10.盡量做到高要求:用韻上層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四、定句:指每首詩有一定的句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五、定言:指每句有一定的字數,并且句句相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六、節奏:指格律詩有一定的節奏結構要求。詩句的意義結構必須與詩句的節奏結構相吻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七、章法:即格律詩的章法。主要內容有:整首句子成雙成聯、聯內相承、聯間遞轉、首聯起承、尾聯轉合等。</p> <p class="ql-block">律絕,律詩,詞的寫作技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近體詩寫作,不僅僅是平仄、用韻方面有比較嚴格要求,在語言的運用上也有技巧可言。?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對詩歌的語言做變形處理的較多,就是詩家語。</p><p class="ql-block">古典詩歌之所以這樣做是為了充分地表情達意,更為重要的是詩歌格律的需要。打造詩家語,大致包括以下三種寫作技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是改變詞性。古代詩人為了煉字煉意的需要,常常改變詩歌中某些詞語的詞性,通過繪景狀物,化抽象為具體,化腐朽為神奇,以此來增強了詩歌表現力,強化詩歌的感染力。如王安石:“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本為形容詞,活用為使動詞。讓“春風”具有了靈性。如果用"吹”就沒有這樣的神韻。我們寫作近體詩時,盡可能使用一些生動形象的字眼,活用那些詞性,都是近體詩寫作中允許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調整語序。古代詩人為了強調某種意蘊,達到某種特效,或者出于格律的需要,故意改變某些詞語的順序。如雀顥《黃鶴樓》"芳草萋萋鸚鵡洲",此句為賓語前置。正常的語序應該是“鸚鵡洲芳草萋萋”。如果這樣寫就與上句“晴川歷歷漢陽樹"對不上了。高明的詩人是不會犯這種低級錯誤的,他把語序一調就什么都有了。</p><p class="ql-block">我們在寫作近體詩的時候,如果發現某個句子不合格律或者沒有特色時,調整一下語序,也許會出現意想不到的效果。這也是近體詩寫作中詩人們經常用到的一種寫作技巧。</p><p class="ql-block">省略壓縮詞語。詩人為了使詩歌具有更大的想象空間,往往省略或者壓縮詞語,在詩句與詩句之間留下空白,這樣增加了詩句之間的跳躍性,讓詩歌更具張力。詩從來不遵從散文的語法,而是扭斷散文語法的脖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答話蘊含答話。如賈島的《訪隱者不遇》:“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作者用這種方法,將一個故事壓縮為20個字,但讀者仍能一目了然,短而有趣。在近體詩的寫作中,使用這種方法的也不少見。如果能恰當運用這種技巧,可能會收到言簡意賅、以一當十的效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四,是意象組合,即名詞疊加,中間沒有連接詞。如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把多個意象直接拼合,表達了作者的羈旅之苦和悲秋之恨。讀者不但不覺得牽強,讀來反覺饒有情致??梢娙绻芮‘斶\用這一種技巧,也能讓我們寫作的近體詩具有簡約的美學價值。</p><p class="ql-block">總而言之,在近體詩寫作中,如果我們能自覺地運用上述四種寫作技巧,應當說是能夠寫出像樣的近體詩來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律絕,律詩應當盡量避免的問題</p><p class="ql-block">什么是四聲八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四聲:四個聲調為四聲?!耙缓喼畠?,音韻盡殊,兩句之中,輕重悉異”。 一句之中平仄交替,兩句之間平仄對應的,是不犯四聲之病。這就是需要遵從的“四聲”。平聲是清音,輕音。仄是濁音,重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八病:從詩句中聲、韻、調的配合看:平頭、上尾、蜂腰、鶴膝、大韻、小韻、旁紐、正紐八種詩句應該避免的弊病,稱為“八病”。”</p><p class="ql-block">1,平頭</p><p class="ql-block">詩句的第一、二字五,六字與下句第一、二字五,六字的平仄聲調不能相同。不然就犯了平頭的毛病。如:芳時淑氣清,提壺臺上傾。芳時、提壺同是平音字,這就是平頭。應當平仄相反。</p><p class="ql-block">2,上尾</p><p class="ql-block">出句最后一字與對句最后一字平仄聲調不能相同。不然就犯了上尾的毛病。如:青青河畔草,郁郁園中柳。草、柳都是仄聲,犯了上尾的毛病。如:西北有高樓,上與浮云齊,樓齊都是平聲。</p><p class="ql-block">3,蜂腰</p><p class="ql-block">顧名思義是兩頭大,中間小。指詩一句內第二,字與第四字的聲調不能相同;或第二字與第五字不能同是濁音聲母而第三字是清音聲母,不然就犯了蜂腰的毛病。如: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從、方都是平聲字,我、鯉又都是仄聲字,中間的雙則是平聲,讀起來兩頭重音,中間輕音,這就是犯了蜂腰的毛病。</p><p class="ql-block">4,鶴膝</p><p class="ql-block">詩句若首尾皆平聲音,中一字獨仄聲,則兩頭細中間粗矣。如傅玄詩“徽音冠青云”,以清音夾濁音者是。</p><p class="ql-block">5,大韻</p><p class="ql-block">指五言詩兩句之內不能有與韻腳同一韻部的字。如::胡姬年十五,春日獨當壚。胡與壚同韻部,則是犯了大韻的毛病。又如:微風照羅袂,明月耀清輝,微輝同韻者亦是。</p><p class="ql-block">6,小韻</p><p class="ql-block">詩兩句之間,各句之間不能有同屬一個韻部的字。如:古樹老連石,急泉清露沙。樹與露,連與泉同韻部,則是犯了小韻的毛病。又如:薄帷鑒明月,清風吹我襟,明、清同韻者亦是。</p><p class="ql-block">7,旁紐</p><p class="ql-block">詩兩句中,不能有相同韻母的字出現。例如:丈夫且安坐,梁塵將欲起。長梁同韻,長字上聲為丈,上句首用丈字,下句首用梁字,</p><p class="ql-block">8,正紐</p><p class="ql-block">詩兩句內,不能雜用聲母、韻母相同的四聲字。比如:輕霞落暮錦,流火散秋金。錦與金聲母韻母相同,只調不同,這就是正紐的毛病(流與秋小韻)。詩:朝濟清溪岸,夕憩五龍泉,溪、憩二字同韻。</p><p class="ql-block">詩:我本漢家女,來嫁單于庭。家嫁二字同韻。家、假、嫁,為一紐。</p><p class="ql-block">這是針對古體詩的問題提出來的,從此人們有了規范,是近體詩成型的規則,為近體詩形成立下汗馬功勞。我們應當遵守,盡量不犯法則,偶爾輕微犯,也不是不可以,但是會降低詩的檔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孤平</p><p class="ql-block">一句中,除了韻腳外只有一個平聲字的句子稱為孤平。在“仄仄平平仄仄平”的句式中,如果第一個字是仄聲,第三個字就應該是平聲,否則除了韻腳的第七個字外,只有第四個字是平聲,就犯了孤平的毛病了。在“仄仄平平平仄仄”的句式中,不存在孤平問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四,重韻</p><p class="ql-block">重韻,就是在一首詩中,兩次或兩次以上用同一個字押韻,或者韻腳字不同拼音音節相同。就是一首詩中,有相同的韻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五,重字</p><p class="ql-block">重字,就是在一首詩當中,兩次或兩次以上使用同一個字。尤其是在一聯的的兩句對仗時,使用了相同的字。</p><p class="ql-block">有兩種情況不屬重字,一是相同字的當句對,如杜甫的《白帝》“戎馬不如歸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二是疊聲詞,如“茫?!薄笆捠挕薄皾L滾”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六,合掌</p><p class="ql-block">在對仗中,上下兩句意思相同,說的是同一件事情,稱為合掌。之所以稱合掌,就是說象人的左右手掌一樣完全相同,形成重復,言外之意就是其中有一句是廢話。如“天地”對“乾坤”,“關門”對“閉戶”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七,四平頭</p><p class="ql-block">“四平頭”就是律詩中如果頷聯開頭都用了名詞(第二字為準),頸聯也用了名詞,以次類推,或都是用了動詞,形容詞,量詞,數詞,副詞等等,這就犯了四平頭毛病。但四平頭也不僅限于中間兩聯,首聯跟頷聯一起也可能犯四平頭,如果不注意,甚至會出現首聯、頷聯、頸聯六平頭毛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八,尾三連平(三連仄):是指每句最后三個字都是仄聲或都是平聲字,比如“仄仄平平仄仄平”,如果最后一字是仄聲,就是尾三仄;如果第五第六字是平聲字,就是尾三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九,換韻:是指一首格律詩中,韻腳的字的韻部,只能在同一個韻部中,如果不在同一韻部,就是換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十,失對失粘:是指第一句與第二句相同位置間的字,平仄相反,不相反就失對。第二句與第三句相同位置間的字,平仄相同,即為粘,如果不粘,就是失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十一,直白:是指太過平直,用文字直說,沒有用文字描摹意象意境境界,讓意象意境境界說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十二,新舊韻混用。一首詩要么使用平水韻,要么使用新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十三,摞眼。有人說詩眼的位置上下相同就是摞眼。</p><p class="ql-block">律絕和律詩特別要注意這些問題。一首詩如果是一棵大樹,這些問題就是有病的樹葉。這些有問題的樹葉,雖然不能因此否認了詩這棵大樹,卻能降低詩的檔次和美感。</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广德县|
织金县|
临沭县|
永昌县|
盘锦市|
谢通门县|
乌拉特后旗|
萨嘎县|
邢台县|
诸暨市|
齐河县|
钟祥市|
轮台县|
页游|
满城县|
乌审旗|
绥棱县|
南康市|
林州市|
东平县|
武隆县|
安化县|
桐柏县|
龙南县|
陵川县|
东平县|
静海县|
竹北市|
聂荣县|
化州市|
沂水县|
紫云|
广河县|
青神县|
肥东县|
博客|
铜川市|
吉首市|
辽阳县|
丘北县|
安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