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據記載,乾隆皇帝一生共132次游覽清漪園(今頤和園),為園林及景點命名,為景點建筑題寫楹聯匾額,并創作了1500多首詩,留下無數墨寶。</p> <p> 畫中游石牌樓上,南北額題“山川映發使人應接不暇”,“身所履歷自欣得此奇怪”。前者化自東晉王獻之(字子敬):“從山陰道上行,山川自相映發,使人應接不暇?!保▌⒘x慶《世說新語·言語》)。后者化自“東晉袁山松的《宜都山川記》:……目所履歷,未嘗有也。既自欣得此奇觀,山水有靈,亦當驚知己于千古矣。”</p><p><br></p><p> 題額雖然化自先賢,娛游確使帝生心感。</p> <p> 那么,乾隆皇帝游覽清漪園,生發心感,自欣所得究竟是什么奇觀呢?在《昆明湖泛舟》的詩中他寫到:</p><p>何處燕山最暢情,無雙風月屬昆明。</p><p>侵肌水色夏無暑,快意天容雨正晴。</p><p>倒影山當波底見,分流稻接垸邊生。</p><p>披襟清永饒真樂,不藉仙蹤問石鯨。</p><p> 沒錯,乾隆皇帝確是對這個由他起念、創意、設計、建造的夢想之園,是情有獨鐘的?!昂翁幯嗌阶顣城?,無雙風月屬昆明”,就是他對清漪園的肯定、贊美和定位,更把他的這種游覽體驗進一步歸納為“燕臺大觀”鐫刻在了萬壽山上。</p> <p> “燕臺大觀”是清漪園建設初期,乾隆皇帝最早在萬壽山上的摩崖題刻。</p><p> 乾隆皇帝以“興修水利和為母親祝壽”為名,以杭州西湖風景為藍本,汲取江南園林造園手法和意境,以“涵虛罨秀”為目標和建園主題,為新建此園林景觀構思了一個佛國世界和人間仙境。此次建園工程無疑是乾隆中期的一次大手筆,并最終成就了此“燕臺大觀”。</p><p> 據記載,1750年的某一天,清漪園的總設計師乾隆皇帝登上了他剛剛宣布改名的“萬壽山”。此時清漪園工程剛剛啟動,挖湖堆山工程正在進行,甕山東麓的局部地形已經變成今日萬壽山的雛形,基本形成了“山環水抱”新格局。</p> <p> 這一天,乾隆皇帝忙里偷閑,來建設工地視察,看著熱火朝天的場面,登上草木稀疏、而視野廣闊的萬壽山,心情愉快,豪情煥發,揮筆題寫了“燕臺大觀”四個大字。很快這四個大字就鐫刻在萬壽山東麓的巖石上。</p><p> 此后他還多次來此查看工程進度,在他的關心和監督下,經過漫長的十四年,清漪園這個天上人間仙境終成現實,并從此成為北京地區最壯麗輝煌的大型山水園林景觀。</p> <p> 自秦皇以來,在數百位帝王中,乾隆皇帝的文化修養和藝術鑒賞力也是很高的,被后人所認可。他以詩人的氣質和藝術鑒賞家的審美視角,確定了清漪園(頤和園)園中近百個景點的意境,并題名匾。如今我們所熟悉的“佛香閣”、“智慧?!薄ⅰ氨娤憬纭?、“山色湖光共一樓”、“花承閣”、“曇花閣”、“湖山真意”、“意遲云在”、“藕香榭”、“夕佳樓”、“知春亭”等等,就是其深思熟慮的美學經典。</p> <p> 將畫中游石牌樓題額“身所履歷自欣得此奇觀”和萬壽山上“燕臺大觀”石刻聯系起來,不難得出此“奇觀”即“燕臺大觀”是也!“燕臺大觀”是乾隆皇帝最早、最直接用做對清漪園游覽的描述,是他對所看到、欣賞到的秀美景色的高度概括。</p> <p> “燕臺”雖然基本釋義為:戰國時燕昭王所筑招賢納士之“黃金臺”,也稱賢士臺、招賢臺。但此處是“燕出”的意思,燕出即帝王微服輕裝出游。</p><p> “大觀”指盛大壯觀的景象,規模宏大,內容齊備。</p><p> 所以,“燕臺大觀”翻成口語就是:乾隆皇帝游覽清漪園時收入眼中的壯觀景象,也就是其“身所履歷自欣得此奇觀”!</p> <p> 清漪園(頤和園)的景致是需要慢慢品的。最早品味清漪園(頤和園)無疑是清漪園的總設計師乾隆皇帝,從最先萌發園林意念的那一刻開始,從建造園林原因的自園其說,從園林的設計建造,工程進度,園林建筑的配置、修改、拆除重建,景觀命名,題寫匾額楹聯等。乾隆皇帝無時無刻不在品鑒這座讓他魂牽夢繞的園林??梢哉f,品鑒清漪園貫穿了其此后的全部歲月,直至去世。</p> <p class="ql-block"> 他品鑒過清漪園的四季大觀:春花、夏荷、秋柳、冬枝大觀。留下了“雖是春韶猶醞釀,可知物意已蘇舒”,“放眼柳條絲漸軟,含胎花樹色將分”,“春秋無盡風兼月,左右何需女與?!保巴√m岸芷晴舒暖,綠柳紅桃風拂柔”,“瀉露珠頃下游鯉,沖煙香散驀飛鳧”,“蔥蘢林沼浮佳氣,掩隱湖山入畫圖”,“四時佳氣恒春樹,一派祥光聚景園”等詩句楹聯。</p> <p> 他沒有品鑒全清漪園的四時大觀:朝霞、午雪、夕陽、夜月大觀。但仍留下了“無端霞意拖紅綺,不盡曉光染翠螺”,“停橈漪影翻銅鳳,倚檻曉光印玉蟾”,“月波瀲滟金為色,風瀨琤琮石有聲”,“雨晴九陌鋪江練,嵐嫰千峰疊海濤”等詩句楹聯。</p> <p> 他品鑒過清漪園的四候大觀:風橋、雨湖、雪亭、霧船大觀。留下了“繡漪橋”、“玉帶橋”、“知魚橋”等橋名石刻,留下了“靈鼉偃月”、“修蝀凌波”題額,留下了“虹臥石梁岸引長風吹不斷,波回蘭槳影翻明月照還空”,“云霞流麗東西映,天水空明上下鮮”等詩句楹聯。</p> <p> 他品鑒過清漪園的四景大觀:湖光、山色、塔影、橋韻大觀。留下了“山色湖光共一樓”(包括樓、樓名、樓匾),“夕佳樓”,“留佳亭”,“秋水亭”匾額,留下了“西山濃翠屏峰展,北渚流銀鏡影開”,“列岫展屏山云凝罨畫,平湖環鏡檻波漾空明”,“螺黛一丸銀盆浮碧岫,鱗紋千疊碧月漾金波”,“螺黛一痕平鋪明月鏡,虹光百尺橫臥水晶簾”等詩句楹聯。</p> <p> 乾隆皇帝對清漪園的品鑒還不僅于此,對此四時四季、四景四候大觀還進一步歸結為“煙嶼大觀”和“云巖大觀”,娛游體驗歸結為“蔚翠”之感和“霏香”之感。品鑒至此,可見荇橋兩端牌樓之精辟了?!盁煄Z云巖”牌樓指明了清漪園“燕臺大觀”之全部構成,“蔚翠霏香”指明了清漪園之帝王娛游體驗。就此,可看出乾隆皇帝語言文化造詣之高,古今未有出其右者,十全老人名不假也。不服不行,佩服佩服!</p> <p> 關于清漪園的詩歌創作,乾隆皇帝算是獨占鰲頭了。據統計乾隆皇帝一生寫清漪園的詩就多達1500多首。這些詩多鐫刻在園中,有興趣的朋友,不妨找找看看,品味品味。也許你可以發現,乾隆皇帝的詩沒有什么出名的,但出自其詩的楹聯則是大大的著名了。乾隆皇帝真是“聯出其句而勝于詩”,當以“詩出聯句”勝而冠絕古今。</p> <p> 清漪園(頤和園)的煙嶼大觀:主要由昆明湖水面、三島三嶼、堤岸、景明樓、西堤六橋、借景西山、寶塔等組成。觀景地及視角:繡漪橋北望、東堤西望、萬壽山南望。華麗詞藻有:岸芷汀蘭、汀蘭岸芷、綠柳紅桃、西堤春曉、楊柳湖煙、湖芳岸秀、水態嵐光、瀟湘煙雨、蟹嶼螺洲。</p> <p> 煙嶼:煙霧彌漫的小島。唐張九齡《湘中作》詩:“煙嶼宜春望,林猿莫夜聽?!碧贫拍痢逗蟪胤褐鬯屯跏悴拧吩姡骸跋︼L飄度曲,煙嶼隱行舟?!?lt;/p><p> 因此,觀賞煙嶼景觀的最佳時間點:春季早上或夕陽西下時,突出安靜祥和,怡然自得。</p> <p> 清漪園(頤和園)的“云巖大觀”:指萬壽山的前山和后山,它集中了園中絕大部分的園林建筑,佛香閣高大雄偉,四大部洲神圣莊嚴,嶙峋疊石近似天然,畫中游算是小品,“意遲云在”名出詩仙,“湖山真意”還含“無盡意”,紫氣東來宿云檐,千峰彩翠只是城關。</p> <p> 蔚翠:指草木青翠茂盛,充滿勃勃生機。霏香:指飄揚著香氣,沁人心脾。</p><p> 清漪園因萬壽山成蔚翠,因昆明湖得霏香。漫步萬壽山,可體驗“蘿徑因幽偏得趣,云峰含潤獨超群”。娛游昆明湖,可共享“鵁鶄鳧雁煙波闊,豈必無心獨野鷗”。</p> <p> 乾隆皇帝正是以“煙嶼云巖”為之“燕臺大觀”,以“蔚翠霏香”為之“娛游之樂”,對“涵虛罨秀”進行的詮釋。 “身所履歷自欣得此奇觀”可解也,不知值當否?</p> <p> 清漪園成,山湖換新。甕山更名,燕山余脈稱萬壽;西湖拓展,潴流萬頃號昆明。松柏翠,湖水清,花草常精神;壽山寓,福海意,敬慈至孝,慶延吉報恩。</p><p> 枕軍都,依晴雪,襟帝京,補漕運,風水形勝,寶地海淀。堤岸蜿蜒,明樓臥波,塔影橋韻,山色湖光比肩江南。煙嶼景,云巖觀,山兼水備,步移景換,蔚翠霏香娛游樂,冠絕三山并五園。</p> <p> 燕臺大觀</p><p>敬慈頤和福壽全,步歇廊亭令時轉。</p><p>司情女牛天星落,澤被蒼生龍安閑。</p><p>筑泥理沼師江南,禮士納賢開藻鑒。</p><p>蔚翠霏香娛游樂,煙嶼云巖稱奇觀。</p> <p> 燕臺新大觀</p><p>居庸疊翠舊雄關,太液秋風興波瀾。</p><p>瓊島春蔭曾幾度,盧溝曉月照千年。</p><p>金臺夕照輝先賢,西山晴雪仰望天。</p><p>玉泉垂虹喜雨霽,薊門煙樹新桑田。</p> <p> 原創美篇,敬謝分享。</p><p> 戎眠臥牛</p><p> 庚子仲夏 北京</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洪泽县|
全州县|
辽阳市|
小金县|
体育|
高邮市|
文化|
福建省|
云浮市|
白河县|
永和县|
鄱阳县|
襄城县|
昂仁县|
曲水县|
广河县|
尚志市|
佳木斯市|
永定县|
南城县|
建阳市|
北票市|
张掖市|
同德县|
玛曲县|
惠东县|
鄂尔多斯市|
小金县|
罗源县|
抚宁县|
桃园县|
惠水县|
溆浦县|
安吉县|
运城市|
会宁县|
保靖县|
东乡县|
巴青县|
肇州县|
噶尔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