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題 記] 長陽第一高級中學經過七十多年的風雨洗禮,這所巴楚名校已經積淀形成了豐厚的文化底蘊,錘煉了嚴謹治校的辦學風格,創立了全面育人的辦學特色,展示了開拓創新的時代風范,其發展歷程可圈可點。經查其前世今生的相關資料和圖片,編輯此美篇以供讀者分享。(下圖:冰心為該校題名)</p> <p>清初,縣署東建有清江書院,雍正三年(1725)改為佷山書院,嘉慶八年(1803)改為龍神祠。</p><p>道光十五年(1835),將清江書院改建為九峰書院(書院原址在縣城西門內,西門城樓與拐拐頭之間)。</p><p>乾隆十八年知縣李拔復加修理,將佷山書院遷于龍神祠處擴建,并更名為“清江書院”(坐南朝北)。</p><p>道光十五年,擴建書院,改作南向,因在九峰山之陽,遂更名為“九峰書院”。</p><p>同治《長陽縣志》卷二上《建置志一·學校》記載,清代晚期的九峰書院為系列建筑群。將嘉慶六年新建的書院建筑改為六十間齋房,其后建講堂,再后建“尊經閣”,閣旁建山長下榻之室,山長室后建有“庇蔭居”。</p><p>(1898~1905),清政府詔令改書院為學堂,自此,近代教育開始深入窮鄉僻壤。</p> <p>1943年9月15日,長陽一中誕生于枝柘坪紫金臺覃家祠堂,始名“長陽縣立初級中學”。長陽縣立初級中學是在吳雨桐、覃毅武、李地文等前輩的多方籌措下正式成立的,從此宣告長陽自西漢建縣兩千多年歷史上的第一所中學正式誕生!1945年,學校東遷至縣城所在地龍舟坪,以清朝時期的九峰書院舊址為校址(即今日的“清江花園酒店”所在地)。</p><p><br></p> <p>1949年9月22日任命李地文為縣級中學校長。校址在清代長陽九峰書院一帶,約在原縣人民政府與清江花園酒店交界處(上圖為修復的九峰書院六角亭),爾后校名改為長陽一中。1958年成為完全中學。文化大革命期間,先后改名為“新一中”、“育紅中學”。</p> <p>一九六一年的秋天,我們懷著初識的喜悅,從四面八方來到清江河畔,相遇在長陽一中攻讀高中學業,從此我們開始了三年的同窗生活,度過了人生那段最純潔、最真誠、最快樂的時光。一九六四年的秋天,我們滿載豐收的果實告別了熟悉的母校,告別了敬愛的老師,告別了同窗的你我,各奔東西踏上了追夢路。</p> <p>上圖為上世紀六一級長陽一中高一班合影(背景為一中教學樓)</p> <p>1969年水災后,長陽一中遷三里店改名為“三里店中學”,地址:龍舟坪鎮后山村天鵝山北麓。</p> <p>1973年改名為長陽高級中學,1976年與縣師范學校合并,1978年與師范分設后,定為宜昌地區和長陽縣重點高中。1982年定名為“長陽縣第一高級中學”。</p> <p class="ql-block">在一中精神的指引下,一中人勵精圖治,不斷創造驕人的業績:1984年,學校創造極度輝煌,學生李世民、劉小勇分別奪得宜昌地區文、理科“狀元”,有84人被錄取到清華、北大等國家重點院校,轟動縣內外,獲得國務院獎牌。九十年代以來,長陽一中高考成績一直在宜昌市山區縣中處于領先地位,上重點線人數節節攀升。僅從2003至2007年的五年中,長陽一中有11位土家學子先后進入清華、北大,數以千計的優秀畢業生進入國家重點院校學習,2004年,長陽一中600分以上高分人數文理科共有69人,上第一批重點線達到237人,上省本科線417人,前三批上線率高達93%。這一成績,不僅在同類學校中處于遙遙領先的位置,而且其高考綜合評估在全市所有學校中高居榜首;2005年,長陽一中繼獲得“省示范學校”稱號之后,當年高考再度取得令人矚目的優異成績:本科上線率達到90%,在宜昌市名列第一,綜合評估在全市依然獨占鰲頭!七十多年的辦學歷史為長陽一中造就了一支結構優化、整體力量雄厚的教師隊伍,形成了一種“敬業愛生、啟智求真、為人師表、勇于創新”良好的教風。</p> <p>伴隨著時代的腳步,長陽一中已走過了七十多個春秋。這七十多年的歷史,鐫刻著艱難的跋涉,也記載著輝煌的功績;有受挫徘徊的憂慮,也有成功勝利的喜悅,七十多年來,勇于拼搏的一中人,一路開拓,一路高歌,用自己的實踐,開辟出了一條成功的辦學之路。當新時代的壯美畫卷剛剛展開,長陽一中已成為清江河畔一顆璀璨的教育明珠,已成為一所享譽一方的巴楚名校了。先后被國家、省、市授予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先進集體、中小學德育工作先進單位、全省文明單位、示范學校等。在十八萬年巴楚文明的厚重土壤上誕生的長陽一中,注定要在時代的號角聲中發展壯大,成為長陽教育事業的一座豐碑,矗立在九峰山下。</p> <p>進入新世紀的長陽一中,承九峰文脈,振一代風華;攬四方英才,興百年偉業。經過七十多年的風雨洗禮,這所巴楚名校已經積淀形成了豐厚的文化底蘊,錘煉了嚴謹治校的辦學風格,創立了全面育人的辦學特色,展示了開拓創新的時代風范,為民族振興作出了重大貢獻,贏得了社會的廣泛贊譽。恢復高考以來,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始終在宜昌市山區縣中名列前茅,其間2004至2006年連續三年高考綜合評估躍居全市前列。學校先后有近百位學子走進北大、清華、復旦、中國人大、中國科大等世界著名學府,并產生了劉曉勇、李世民、胡博、邱勍晟四位宜昌市高考狀元。如今長陽一中已是一所建校75年的湖北省示范高中,現有36個教學班,在校學生2100多人,教職工200余人。</p> <p>2018年,長陽一中遷至占地超220畝、投資2.45億元興建的長陽教育園區高中部。從發軔紫金臺到逐夢九峰山,如今再遷泉溪河,長陽一中薪火相傳,將在這座嶄新的土家教育圣殿里書寫更加華麗的樂章。新一中的校區就矗立在這巴山夷水的懷抱之間,這個凝聚41萬土家兒女殷切期盼的求學圣地,正迎來自己破繭之后的華麗蝶變。</p> <p>這里環境優美、布局合理:校園背靠香爐山,坐擁泉溪河,四周青山疊翠,林木簇擁。校內一步一景,園林雅致;處處綠草如茵,鳥語花香;泉溪河縱貫校園,讓學府平添一份靈動;教學區、生活區、運動區科學分布,高效便捷;明德廣場、青春廣場、律動廣場,將見證土家學子的風采與追求;樂智園、博學園、竹影園和水繡園,將記錄土家學子的拼搏與汗水。</p> <p>這里設施一流、設備齊全:建有標準的理化生等實驗室、云機房、影視中心以及音樂美術等功能室和學生成長發展指導中心、社團活動室、科技創新教室等。教室、寢室、餐廳等室內場所均有空調,公寓式寢室每間都有獨立的衛生間和淋浴間。體育館內建有籃球場、乒乓球室等,室外運動場400米標準跑道,有6個籃球場、4個排球場和4個羽毛球場等。</p> <p>學校扎實推進“有效德育”,堅持立德樹人,強化文明、安全、習慣教育,致力構建和諧校園。落實全員德育,實施“學生成長導師制”,學校以人為本,以生為本的人文關愛大環境更加優化。提倡“以儉養德”的生活觀念,食堂、醫務室、超市、電話等配套設施為學生的生活與學習帶來便捷。有專職生活教師指導、管理學生,全天候為學生服務。對校園實行封閉管理,視頻24小時監控校園,學生安全有保障。學校多次被表彰為省市縣“平安文明校園”和“德育品牌學校”。</p> <p>該校實施國家助學、社會助學、學校助學、優生獎勵等助學模式,每年惠及的優秀生、貧困生1000多人次,金額達180多萬元。2016年起,優秀畢業生在學校設立“景熙獎學金”,獎勵優秀生、貧困生及教職工,每年獎金20萬元。成立學生成長發展指導中心,關注每一個學生的成長,讓學生在愛心滋潤中圓大學之夢。</p> <p>學校堅持讓每一個人得到尊重,讓每一個人得到發展的辦學理念,致力構筑為學生未來人生奠基,為學校當下發展給力的核心價值觀,堅持質量立校、特色發展,努力營造健康高雅的育人氛圍,強化綠色高考升學率,著力夯實學生綜合素養,高考質量逐年攀升。2016年該校高考784人參考,一本上線502人,累計本科上線777人。2017年我校高考769人參考,一本上線532人,累計本科上線761人,錄取清華北大4人,錄取“985、211"名牌高校211人。2019年,該校高考成績斐然,高考一本上線533人,其中理科375人、文科125人、體藝33人,一本上線率69%;本科上線772人,上線率99.5%。</p> <p>嶄新的智慧校園、濃郁的巴土文化和優秀的師生團隊,將敞開溫暖的懷抱廣納土家英才,打造書香飄逸的學園、成就未來的殿堂。</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永县|
福建省|
阿图什市|
饶河县|
田阳县|
墨玉县|
法库县|
罗城|
达尔|
察哈|
玛沁县|
柘荣县|
霍邱县|
昌邑市|
资溪县|
永康市|
东乌珠穆沁旗|
磴口县|
灵寿县|
新竹市|
林芝县|
台中市|
漯河市|
朝阳县|
治多县|
龙游县|
腾冲县|
临邑县|
奈曼旗|
习水县|
宁都县|
固原市|
镇江市|
尼玛县|
临泉县|
久治县|
桐庐县|
邻水|
闸北区|
德令哈市|
仪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