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jiadongmin的美篇

jiadongmin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我</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的爸爸媽媽, 我的家</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 家是一個溫馨而甜蜜的字眼,家可以為我遮風避雨,家可以給我溫暖給我希望,家是一個可以讓我??康母蹫常沂俏揖竦募耐?,家是我人生旅途歇息的驛站,家給了我一雙自由飛翔的翅膀,</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家就是大樹,爸爸是家的天,媽媽是家的地,兄弟姐妹是相互依賴生存的精神支柱,我在這個家享受到無窮無盡的歡樂和幸福,這就是我以前的家。</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爸媽在家就在,爸媽走,家就散,可這個家永遠值得我留戀,這個家點點滴滴的溫馨,永遠成為我美麗的記憶。</span></h3><h3><br></h3> 外孫陳明百天時全家合影。<div><h3> 攝于1978年2月15日</h3><h3><br></h3></div> <h3>全家福,可惜就缺兒媳左麗榮 &nbsp;。</h3><h3> 2008年春節于北京</h3> <h3> 爸爸媽媽在夕陽的那一邊</h3><h3> 我的爸爸走了 ,是2008年12月9日走的,他走的那么匆忙,讓我措手不及。媽媽也走了,是2015年12月18日,她走的那么坦然,讓我心如刀割,從此,我們陰陽兩隔。</h3><h3> 我聽人說過夕陽這邊是人間,夕陽的那邊是天堂。從爸爸媽媽離開我們的那一天,我就非常信奉這樣的空間定論,我堅信爸爸媽媽是去了天堂。從那時起,我就非常喜歡眺望夕陽,因為那是爸爸媽媽所在的地方。我喜歡在夕陽時分,獨自靜靜地坐在公園的長椅子上,久久地眺望那漸漸逝去的夕陽和那夕陽過后高高深藍色的浩瀚天空,我在那里努力尋找著爸爸媽媽那雙慈祥的眼睛,因為我堅信爸爸媽媽在天堂每天都在注視著人間,保佑著他們的親人,他們的兒女,他們的子孫后代健康,順利,平安,快樂!</h3><h3> 望著望著,爸爸媽媽那永遠定格在我人生膠片上的鮮活形象,一幕幕浮現在腦海中。我想如果有某一種聯系方式,哪怕是每分鐘的費用上萬元,我也要同爸爸媽媽聊上一會,送上我還沒來得及說的一句話 : “ 爸爸媽媽我愛你們!” 然而,我知道這只是孩童般的夢想,我只能在心里與爸爸媽媽聊天說話,祝爸爸媽媽在夕陽那邊過得健康,幸福,快樂!</h3><h3> </h3> <h3> 爸爸媽媽我想你們</h3><h3> “ 每逢佳節倍思親 ” , 我對爸爸媽媽的思念已經遠遠不是這句所表達的那種思念,而是時時刻刻,分分秒秒。</h3><h3> 自從爸爸媽媽離開我們的那一刻起,路上看到上了年紀的,拄著拐杖瘦瘦的老頭,看到兒女推在輪椅上的老太太,看到爸爸媽媽用過的東西,看到電視里爸媽喜歡的戲曲節目 ………… ,這些都能勾起我對爸爸媽媽那種痛心的,撕心裂肺的思念。每逢這時,我的思緒總被那種強烈的思念和泉涌的淚水所凌亂。那來自心靈深處的苦澀淚水告訴我 : 爸爸媽媽我想你們。</h3><h3> 其實,至今我還沒有回過神來,總覺得他們沒有走,他們是到很遠的地方出差,探親,不久還會回來的。他們的音容笑貌時刻浮現在我的眼前,特別是他們的祭日,他們的生日,清明節,中元節,我都會在夢中見到爸爸媽媽。爸爸還是那樣干練,帥氣,風度翩翩;媽媽還是那樣端莊,開朗,樂觀,善良。</h3><h3> 對于爸爸媽媽,我盡了一些孝道,但還是留下很多遺憾。爸爸媽媽每次生病或遇到難事時,都希望我在身邊,需要我的幫助。特別是爸爸生病時希望我守在他的身邊,問寒問暖。那時我年輕,工作忙,并沒有把爸爸媽媽對兒女的依戀放在心上。爸爸媽媽愛虛榮,他們希望兒女都能夠出人投地,能夠呼風喚雨,能夠在眾人面前滿足他們的一些要求,盡管我沒有爸媽期望的那種能力,但滿足他們某個小小要求的能力還是有的,可我并沒在意他們的這種渴求。爸爸病重的日子里,他要吸煙,要喝酒,要吃紅燜肉,可考慮爸爸的身體,我沒有滿足他的要求 ………。媽媽臥病在床時,本應該日夜守護在身邊,可我卻把媽媽扔給小弟小弟妹照顧 …………,這些遺憾是爸媽走后才有的,因為我萬萬沒想到,老天<span style="line-height: 1.8;">會這么早的讓我失去爸爸媽媽。</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我非常羨慕那些有爸媽的人,</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聽</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到</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別人喊爸爸媽媽,看到別人有爸媽可以孝敬,看到別人攙扶著年老的爸媽上公園,逛商店,甚至看到別人領著爸媽去看病,我都羨慕極了。</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h3> <h3>  爸爸媽媽的一生沒享到什么福,他們吃多少苦,遭多少罪,我不得而知。爸爸十幾歲就開始養家糊口,結婚后,和媽媽又共同撫育了我們五個子女。特別是在那忍饑挨餓的日子里,他們為了這個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付出了多少艱辛是可想而知的。在陪伴爸爸走過最后的日子里,我對爸爸媽媽有了更多的了解,看到了爸爸身上更多的優點和美德。我真的很遺憾和后悔,為什么過去對爸媽照顧的那么少,如果精心些,爸媽身體不會那么糟糕。我真正理解了 “ 子欲養而親不在 ” 的含義。特別是爸爸病重時,他那強烈的求生愿望,他那無可奈何的苦笑,他那善解人意的寬宏大量,他那臨終前的眼神,他對兒女的那份牽掛,讓我心如刀絞,我無法滿足他的要求和愿望,我無能為力,我無力回天,我求天天不應,我呼地地不靈,我恨自己沒本事挽留爸爸媽媽的生命,哪怕是多留一天。</h3><h3> 爸爸媽媽走了,我對他們那種依戀牽掛無處寄托,爸爸媽媽我真的好想您們,愿我的思念飛越蒼穹,伴您們<span style="line-height: 1.8;"> 永遠,永遠 …………</span></h3> <h3>寬闊坦蕩的人生,贏得大家的敬重,成為兒女效仿的榜樣。</h3> <h3>賈家的功臣 —— 開朗,大度,善良的大嫂,我們的媽媽。</h3> <h3> 我的爸爸</h3><h3> 1929年農歷五月初十,爸爸出生在河北省撫寧縣的一個農民家庭,由于生活貧困,爸爸斷斷續續只讀到初小。聽爸爸說,他很小的時候爺爺就離家闖關東去了,奶奶帶著他在老家艱難度日。有一次,風沙迷了眼睛,由于沒錢醫治,爸爸落下終身殘疾,左眼視力只有零點幾,但是并沒影響爸爸形象,爸爸長的很帥氣,高高的個子,漂亮的的五官,風度翩翩。1<span style="line-height: 1.8;">946年,東北民主聯軍進駐黑龍江省青岡縣時,一位連長一眼就相中了當時就是民兵的爸爸,非讓爸爸給他當警衛員,可奶奶死活不讓去,爸爸只好放棄參軍理想。1947年,爸爸為了支援解放戰爭到哈爾濱修了一年鐵路。1948年,為了煤礦建設,爸爸來到鶴崗,當上一名礦工,正式參加了革命工作。由于爸爸有點文化,字寫得好,工作又肯干,組織上先后調爸爸在東山礦,礦建公司,鶴崗日報社,市委宣傳部,郊區黨委,鶴崗療養院,鶴崗市物資局等單位工作,直到離休。</span></h3> <h3>  爸爸在這些單位先后擔任礦工,干事,黑龍江日報社駐鶴崗日報社記者,日報社秘書長,科長,副院長,副局長等職務。爸爸很有工作能力,善于開拓進取。他無論在什么工作崗位,擔任什么職務都是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卓有成效,是個創業型的干部。他不求索取,只求<span style="line-height: 1.8;">奉獻,他從不利用職</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權,為自己為子女 謀取私利,對身外的名和利概不伸手。爸爸最大的優點是為人正直,誠懇,對上從不阿諛奉</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承,對下從不排斥嫉妒,坦坦蕩蕩,清清</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白白做人</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本本分分</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老老實實</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做</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事是爸爸一生的座右銘。爸爸很有社交能力和辦事能力,他身上有一種凝聚力和親和力,這是他創建鶴崗療養院,使其成為黑龍江省東部地區最好的療養院;做好計劃經濟時期物資局工作的基礎和保證。所以市領導都愿意把難事和重要工作交給爸爸去</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做。爸爸雖然是副職,卻一直主持物資局的全面行政</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工作,對組織上的不公,爸爸從無怨言,他無怨無悔。對于爸爸的能力和才華,我們五個子女綁在一起也比不上爸爸。幾十年的革命生涯鑄造了爸爸獨有的,特殊的品格,我從內心為其折服和敬仰。爸爸不僅是黨的好干部,還是奶奶的好兒子,媽媽的好丈夫,我們的好父親,叔叔們的好兄長。在鶴崗,賈家也算是個大家庭了,算起來大約五十多口人吧。爸爸哥四個,一個弟弟三個堂弟,他們都很尊重</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爸爸,正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爸爸很重親情,也很喜歡這個家庭,特別高興和兄弟及晚輩們在一起,每逢大年初三是賈家團聚的日子,自從奶奶,三奶,三爺去世后這已成為慣例,大家歡聚在爸爸家,哥幾個推杯換盞,說天談地,爸爸高興極了。這就是我的爸爸,令人尊敬的爸爸。爸爸的為人,爸爸的處事之道</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永遠值得我學習,效仿。</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h3> <h3>爸爸擔任黑龍江日報社駐鶴崗站的記者</h3> <h3>這是在鶴崗日報社任秘書長時的留影</h3> <h3>爸爸永遠這么年輕,帥氣就好了。</h3> <h3>鶴崗礦務局興安臺豎井的建設有爸爸一份功勞。(第二排左起第二個是我的爸爸)</h3> <h3>雖然上了年紀,仍風度翩翩。</h3> <h3>任物資局副局長很不容易,整天奔波在外。</h3> <h3>穿上工作服,也掩飾不住領導的氣質。</h3> <h3>小狗貝貝使爸爸離休后的生活增添了很多快樂。</h3> <h3>爸爸出席市委舉辦的離休干部座談會</h3> <h3> 我的媽媽</h3><h3> 媽媽雖然是獨生女,可沒有一點嬌氣。相反,她開朗,善良,大度,心直口快,潑辣能干。</h3><h3> 她心靈手巧,什么東西一學就會,織鉤繡做女紅樣樣都行。我們小時候,全家九口人的棉衣棉鞋,單衣單褲都是媽媽自己做。白天上班,晚上坐在縫紉機前,呱噠呱噠一踩就是半宿。我們穿的各種花色的毛衣,戴的毛線帽子都是媽媽一針一線,起早貪黑織的,到現在我還背著媽媽編織的小挎包。</h3><h3> 媽媽性格大度,有一副熱心腸,無論誰有事,只要求到她,她都會全力以赴地幫忙,甚至沒求她,她也會主動幫忙。記得小時候,經常有從老家來的親戚投奔奶奶和爸爸,他們吃住在家里,媽媽從沒煩過,都是熱情款待。</h3><h3> 媽媽性格開朗,好說愛笑,喜歡開玩笑,她從不會細聲慢語的說話,同事給她起個外號叫“王吵吵”,可爸爸去世后,再也沒聽到過她吵吵了。</h3><h3> 媽媽五官端正,長的很漂亮,就是老了還保持著年輕時的風韻。她很時尚,也很會打扮,她買的衣服,買的日用品過很長時間都不過時,我現在穿的還是媽媽的衣服呢。</h3><h3> 東北解放的早,媽媽十五,六歲就參加了革命,在牡丹江附近的姜家站任婦女主任,后來隨爸爸來到鶴崗市,那段歷史就扔掉了。1952年,我六個月時媽媽又參加了工作,直到八十年代退休。媽媽思想進步,工作肯干,任勞任怨,很早就入了黨,成為一名中共黨員,她曾在省,市黨校學習過,年年被評為先進工作者。她從不<span style="line-height: 1.8;">為名和利所動,三十多年來,轉干的機會很多,但她從沒爭取過,一直在工人崗位上工作了一輩子。她先后是職工食堂的服務員,管理員,幼兒園的保管員。</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媽媽四十五歲就當上了婆婆,她對兒媳如親生,比對女兒要好上百倍。她對爸爸的親戚如同自己的家人,贏得了大家的愛戴和尊重。她對爸爸的同事熱情好客,被大家尊稱為好大嫂。媽媽走到哪,哪里都有幾個好朋友,知己。因為媽媽熱情好客,為人隨和,那時我家的客人很多,用車水馬龍形容一點都不為過,家良常嘲笑我說 : 你家的表叔數不清。特別是逢年過節,我家飯桌有時能擺上一天,常來家里的朋友,同事可以隨便翻我家的碗櫥,媽媽一點都不生氣。</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媽媽很自尊也很要強,她從不給別人添麻煩,也不允許別人隨意指責她,更不給人留下指責她的話把,就是患了腦血</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栓癱瘓在床,患了老年癡呆癥</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她也</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從</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沒吵過</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鬧</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過,她對兒女的任何擺布都報以快樂的傻笑。如今媽媽走了,我才意識有媽真好,我才真正了解媽媽,她才是上得了廳堂,下得了廚房的好女人,好母親。</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h3> <h3>1982年,媽媽在北戴河療養時留影。</h3> <h3>海南的花真香</h3> <h3>2008年1月于北京冬梅家</h3> <h3>媽媽在叢中笑</h3><h3> —— 2012年5月于鶴崗市政協門前</h3> <h3>不失年輕時的優雅,方顯年老后的沉穩</h3> <h3>堅強的戰勝病痛,愉快地分享生活的樂趣。</h3><h3> 2012年5月于兒童公園</h3> <h3>只有職業婦女才有這樣的氣質。</h3> <h3>靨笑燦然,充滿對美好生活的憧憬</h3> <h3>她是我的最愛,永生永世都無法償還她的養育之恩。</h3> <h3>歲月所凝聚而成的從容和穩重,給人神閑氣定的感覺</h3><h3> —— 2012年5月于媽媽家小區</h3> <h3>媽媽愛花,因為花能讓人品嘗到生命的力量。</h3> <h3>朱顏白發,像秋菊一樣健康長壽是我們的心愿。</h3><h3> —— 2012年10月于兒童公園</h3> <h3>常運動,百病難碰;常活動,渾身輕松。</h3><h3> —— 2012年10月于兒童公園</h3> <h3>戴上美麗花環,逗媽媽開心一笑</h3><h3> —— 2013年重陽節于媽家</h3> <h3>老來俏</h3> <h3>學海無涯,活到老學到老<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 2013年10月于媽家</span></h3> <h3>吃葡萄不吐葡萄皮,真酸呀! &nbsp;</h3><h3> —— 2013年秋于媽家</h3> <h3>祝媽媽82歲生日快樂!</h3><h3> —— 2013年農歷二月初四于媽家</h3> <h3>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h3><h3> —— 2013年夏于媽家</h3> <h3>即使竭盡心意,也難以報答慈母的愛?!? 快樂的母女倆。</h3> <h3>老兒子東生悉心照料年老多病的媽媽。</h3> <h3>一代好兒媳,三代好子孫。兒媳左麗榮悉心照料婆婆。</h3><h3> —— 2013年中秋于媽家</h3> 永遠的思念<div><h3>  2015年12月18日下午2點22分,媽媽走了,永遠的走了。她經歷了人生八十四個春夏秋冬后,劃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媽媽走的平靜安詳,她不忍心給兒女帶來更多的勞累和傷痛。媽媽離開我們已經四年多了,思念的淚水也伴隨了我1400多個日日夜夜。媽媽的離去,又一次讓我嘗到失去親人的那種生離死別的痛楚,這種痛是刻骨銘心的。我多么想讓媽媽長命百歲,我多么想在媽媽床前問寒問暖,倒水端茶,盡一份兒女的孝心,我多么想 …… ,<span style="line-height: 1.8;">可這都是可望不可及的。我又一次領會到 “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 ” 的含義。媽媽的離去讓我心碎,讓我思念,對媽媽的思念是永恒的,是無法抹去和替代的。漫漫長夜揮不去我的思念,斗轉星移掩不住我的緬懷,讓我的思念飛越蒼穹,伴我親愛的媽媽永遠,永遠 …… 安息吧,媽媽!</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h3></div> <h3> 爸爸媽媽的婚姻</h3><h3> 聽爸爸說 : 他和媽媽定的是娃娃親。早年間,爺爺和姥爺都在東北哈爾濱做勞役,老哥倆相處的非常好,親如兄弟,并結為兒女親家。那時爸爸十五歲,媽媽只有十三歲。1950年,二十一歲的爸爸到牡丹江附近的姜家站接媽媽準備完婚。媽媽尊循幾千年遺留下來的 “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 習俗,丟掉婦女主任的工作,隨爸爸來到鶴崗。一晃他們歷盡艱辛,相濡以沫地度過了銀婚,金婚,綠寶石婚的漫長歲月。他們相親相愛了五十八個春夏秋冬,一起生活了兩萬多個日日夜夜。他們有爭吵,但也溫馨,有錯誤,也有諒解,他們經歷了坎坎坷坷,嘗盡了甜酸苦辣,他們黙黙地生兒育女,扶持老人,照顧兄弟。他們在柴米油鹽醬醋茶,鍋碗瓢盆中過著平平淡淡的生活。</h3> <h3>然而,在這看似庸常鎖屑的生活中卻隱藏著許許多多讓人動容的溫馨細節,他們共同擁有和分享著婚姻帶來的幸福和快樂,也共同面對生活中的艱辛,悲傷和承擔。他們相互牽掛,相互關愛,可以說他們五十八年的婚姻是幸福的,快樂的,成功的??墒堑搅? “ 夕陽無限好,晚霞尚滿天 ” 的時候,爸爸扔下媽媽獨自走了,我相信他走的那么眷戀,那么依依不舍。爸爸走后,媽媽的身體每況愈下,八年后她就匆匆離開了這個世界,到那個世界與爸爸會面去了。我相信爸爸媽媽一定會相約 : 來世再結良緣!</h3> <h3>歷盡艱辛,相濡以沫,共度幸福的晚年!</h3> <h3>七十年代的爸爸媽媽。</h3> <h3>生活之路還很遙遠,要相親相愛,白頭偕老,永在一起。</h3> <h3>愉快的海南之旅。</h3> <h3>爸爸媽媽的婚姻像藍天一樣高尚,像白云一樣純潔,像大海一樣廣闊。</h3> <h3>媽媽得意的樣子,好像爸爸在夸媽媽。</h3> <h3>對飲美酒千杯少。</h3> <h3> 我的兄弟姐妹,我的家</h3><h3> 我曾經有個幸福的家,家里有爸爸媽媽,有兄弟姐妹。大弟冬繁,大妹冬梅,小妹麗娜,小弟冬生。爸爸媽媽一生中最大的財富就是養育了我們姐弟五人。他們含辛茹苦將我們養大成人,又幫我們成家立業,我們也相繼有了自己的子女。這時我家已由爸爸媽媽倆個人發展到由五個小家十七口人組成的大家。每逢年節和假日,我們都要聚到爸爸媽媽家,品嘗爸爸媽媽準備了好幾天的美味佳肴,滿滿一桌菜是爸爸親手所做,媽媽親自采購食材。爸爸很會做菜,色香味俱佳。我們吃著喝著聊著笑著從心里往外的高興,那段時間是我一生中最快樂,最無憂無慮,最值得留戀的一段時間,那時爸爸媽媽身體很好,精力充沛。后來,改革開放,國企下崗裁員,弟弟妹妹們無一幸免,為了生存,各自尋找出路。兩個妹妹去了千里之外的北京,從此,我們家就很難聚全了。爸爸媽媽對我們要求很嚴格,從不利用自己的職權為子女拉關系,走后門。我們五人也都繼承了爸爸媽媽能干肯吃苦,開朗大方,善良慷慨,樂于助人的基因,并尊循了忠孝傳家久,誠信積厚福的家風。我們姐弟五人雖然生不逢時,趕上文化大革命,沒有讀多少書,但按著爸爸媽媽的 “ 不求大富大貴,只求平平安安 ” 的要求,各自有著自己的事業和生活軌道。除了我靠著自己的努力,在市委機關工作外,弟弟妹妹都工作在基層企業。到了知天命的年齡,市場經濟讓弟弟妹妹們下崗,自謀職業又讓他們有了不菲的收入。到了不惑之年的弟弟妹妹們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h3> <h3>  爸爸媽媽還有五個極為疼愛的孫子,外孫和外孫女。大孫子賈俊峰,二孫子賈俊巖,大外孫陳明,二外孫王迪,外孫女張雯,他們是爸爸媽媽的希望,是爸爸媽媽生命的延續,是爸爸媽媽的驕傲。他們沒有辜負爸爸媽媽的期望,都已成家立業,并有了第四代繼承人。爸爸媽媽年輕時忙于工作,沒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享受天倫之樂,到了古稀之年非??释蛢号畟冊谝黄?,非常喜歡那種繞膝承歡,無拘無束的生活,可惜爸爸媽媽走得太早了,沒來得及接受兒孫們更多的孝心就走了。</h3><h3> 我的爸爸媽媽,我的家是我生活中的主心骨,是我堅強的后盾。當我恐懼的時候,爸爸媽媽的愛,兄弟姐妹的情讓我心地坦然,當我思想感到黑暗時,這份愛和情又像一盞照明的燈,在我努力工作奮力拼搏時,這愛和情又是我的精神支柱。我的爸爸媽媽我的家如同一把傘,為我遮風擋雨,如同彌漫在生活中的氧氣,時時刻刻存在我的身邊,保護著我,呵護著我。我愛我的爸爸媽媽,我愛我的家,這個家給了我太多的溫暖,太多的留戀,太多的回憶……</h3> <h3>忠孝,誠信是家風</h3> <h3>希望歲月車輪倒轉,回到那永遠留戀的時代。 (后排左起第二個是爸爸的侄女)&nbsp;</h3><h3> —— 1976年11月日7日</h3> <h3>一奶同胞,情深似海,愿天長地久,永遠相親相愛</h3> <h3>家里的女眷。三個女兒,兩個兒媳。</h3><h3> —— 攝于1999年6月</h3> <h3>和孫子孫女在一起是人生最大的快樂!耶!</h3><h3> —— 2008年春節于北京</h3> <h3>兒孫成行,繞膝承歡。爸媽身體正當年。</h3> <h3>兄弟姐妹歡聚在媽媽身邊。如果陳明,賈俊峰,王迪在其中,這就是一張全家福的照片!</h3><h3> —— 2010年10月于媽媽家</h3> <h3>媽媽與她的五個兒女。</h3><h3> —— 2010年10月于媽媽家</h3> <h3>在媽媽身邊撒嬌多好!都多大了還這樣!</h3> <h3>爸爸和幼時的冬繁在兒童公園。</h3> <h3>童年的冬敏。</h3> <h3>漂亮,天真的冬繁和冬梅。幼時比現在好看!</h3> 童年時代的東生很有志向。<h3><br></h3> <h3>姑奶奶,翠蘭姑與冬敏,冬繁,冬梅在家的窗下。(大約是1959年攝于三馬路的平房)</h3> <h3>1967年的冬梅和麗娜。</h3> <h3>賈家的繼承人,爸媽的心肝寶貝東繁,東生。</h3> <h3>大姐東敏,小妹麗娜1969年攝于北安縣。</h3> <h3>賈家三姐妹。</h3> <h3>賈家的二小姐,三小姐在閨房,好一個窈窕淑女。</h3> <h3>姐三在一起的日子多好,叫人萬般留戀。</h3> <h3>在娘家最開心,看這姐三真是發自內心的笑。</h3> <h3>賈家的第三代,希望他們永遠心心相印。(左起小峰,小明,雯雯,聰聰,王迪)</h3> <h3>姑舅親,輩輩親,打折骨頭連著筋。幾個表兄弟在一起。(左起賈俊峰,陳明,張雯,賈俊巖)</h3> <h3>娘家的飯菜真好吃。</h3> <h3>繞膝承歡是爸爸媽媽喜歡的生活,這是爸爸媽媽最快樂的時候。(媽右邊的是小明,左邊的是小峰,女孩是雯雯)</h3> <h3>一家人坐在一起,其樂融融。這時是賈家最興旺時期,都生活在爸爸媽媽身邊。</h3> <h3>爸爸做的菜永遠吃不夠,真香!(女婿家良,老兒子東生和爸媽在一起)</h3> <h3>我們經常在爸爸媽媽家享受這樣的美味佳肴。(媽媽身邊的是賈東輝)</h3> <h3>在鶴的兄弟姐妹經常在媽媽家聚會,聊天。</h3><h3> —— 2013年于媽媽家</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與爸</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爸度過的最后一個春節</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2007年12月18日,媽媽查體時發現</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患了不治之癥,肺上結節發生了癌變。我和家人如跌入萬劫不復的痛苦深淵,又好像天塌</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地陷,</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猝不及防,無法自恃,感情上難以承</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受。為了讓媽媽得到最好的治療,為了給媽媽找到一個起死回生的辦法,我找朋友,求熟人,一天時間就辦完了轉院手續,去北京最好的醫院。22</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日起程,23日到北京,24日就住進了北京腫瘤醫院,一周后做活檢手術。這時,已臨近春節,我們決定全家都到北京過節,讓媽媽快樂地度過她在人世間為數不多的春節。于</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是我們姐弟五人,還有五個孩子加上家良都聚到了北京,在冬梅和麗娜家度過了</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我一生中最難忘的節日??墒俏胰f萬沒有想到,媽媽的病得到最有效的控制,爸爸卻因病離開了我們,這個春節成為我們與爸爸度過的最后一個春節。</span><br></h3><h3><br></h3> <h3>  大妹冬梅在一個比較上檔次的飯店提前定了一桌年飯。席間,我們強忍悲痛,把哀傷深深埋在心里,強做笑顏,我們極力尋找快樂話題,逗爸爸媽媽開心。我們分別與爸爸媽媽合影拍照,爸爸媽媽都很高興。最令他們欣慰的是孫子,外孫,外孫女一個不缺的守護在他們身邊,因為他們是爸爸媽媽生命的延續。晚上,我們圍坐在一起包餃子,看電視,說笑,調侃。我們五個兒女和五個兒孫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與爸爸媽媽在歡樂中度過了難忘的除夕之夜。如今爸爸媽媽走了,與我們永遠陰陽兩隔,我無處追尋爸爸媽媽,也無法將自己的孝心奉獻給爸爸媽媽,我只好在照片中尋覓爸爸媽媽的身影,在睡夢中呼喊 : 爸爸媽媽我想您們。</h3> <h3>難得一聚,好好玩玩。</h3><h3> —— 2008年春節于北京</h3> <h3>長大了的童男玉女歡聚北京。</h3><h3> —— 2008年春節</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術后的媽媽和病中的爸爸顯得格外的憔悴。</span></h3> <h3>歲月碾過父母的青春,滿臉蒼桑盡顯幸福人生。</h3> <h3>發自內心的愉悅!</h3><h3> —— 2008年春節于北京</h3> <h3>還是二女兒聰明,她深知老爸此刻心情。</h3> <h3>人性中最為美好無價的東西 —— 母女親情。</h3><h3> —— 2008年春節于北京</h3> <h3>手術后的媽媽顯得十分憔悴。</h3> <h3>長子東繁與爸爸在一起 —— 父子情深</h3> <h3> 爸爸的生日</h3><h3> 在我的記憶里,爸爸一生中只過過兩次像樣的生日。第一次是1999年爸爸七十歲時,在松毓叔的積極倡導下,爸爸在四馬路光華酒店舉辦了七十歲生日宴會。親屬和朋友都來了,大約50余人吧,請桑木做主持。這次生日宴會令爸爸開心快樂!</h3><h3> 第二次是2008年爸爸周歲七十九,虛歲八十。這次我和大弟都不主張在酒店辦,不是舍不得錢,也不是沒能力去辦,只是聽說體弱多病的老人不過八十歲生日,十個過,八個走,我和大弟很忌諱這種說法。爸爸聽了沒說什么,勉強點頭同意了我們的意見。其實,我知道爸爸很想過個有排場,很熱鬧的生日,只是奈于我和大弟的面子才勉強同意的。后來,不知是他預感到這是他在人世間過的最后一個生日,還是其它什么原因,在臨近生日前兩天,自己拄著拐杖去訂酒店,張羅生日有關事宜。不知為什么,這一年我非常害怕,非??謶?,心總是懸著不著地。見到爸爸骨瘦如柴的樣子我心里難受,見不到爸爸我又提心吊膽,怕爸爸有什么意外。我不忍心讓爸爸自己張羅生日事宜,盡管我忌諱體弱多病老人過八十歲生日的說法,還是積極主動地安排酒店,買對聯,貼壽字,寫生日祝辭。農歷五月初十這一天,爸爸拖著瘦弱的身子,拄著拐杖來到酒店,看得出他很高興。遠在北京的兩個妹妹,外甥,外甥女都回來了,親屬也都來了,大約40多人吧。我代表弟弟妹妹們致辭,感謝爸爸的養育之恩,并祝爸爸生日快樂!爸爸很高興,他微笑地接受著每個人的祝福。生日宴會進行到一半時,爸爸就有點支撐不住了,提前離開了酒店,這是爸爸在世時最后一次與親屬團聚。我不知道這個生日爸爸是否真的快樂,但在我心里卻留下眾多的遺憾和悔恨。我遺憾沒有請攝影師,將這珍貴的場面留下。我悔恨沒有認真籌備這個生日宴會,不然會過得更熱鬧,更排場,可以滿足爸爸的虛榮心。爸爸走了,這種遺憾和悔恨一直縈繞在我的心頭,揮之不去。我多次面對爸爸的照片暗暗私語 : 對不起爸爸,下輩子我還做你的女兒,那時,我要年年給您舉辦熱鬧,排場的生日宴會,讓您高興,讓您滿意。</h3> <h3>蛋糕雖小情意重,兒女孝心在其中,感謝爸爸的養育之恩!祝爸爸70歲生日快樂!</h3> <h3>長子東繁送給爸爸生日禮物。</h3> <h3> 寫給爸爸八十歲生日的話</h3><h3> 語言道不出對您的贊美,墨筆寫不盡對您的尊敬。你寬厚,包容了人世間眾多的不公和委屈;您勤勞能干,為社會,為家庭付出一輩子的心血和汗水;您用真誠走過了八十年的蹉跎歲月;您用愛心贏得了親人,兒女,同事,朋友的尊敬和愛戴。您在困苦中體味著歡樂,您在挫折中理解著幸福,您用甜蜜戰勝了苦澀。在您五彩繽紛的人生中,我們領略到您平凡而偉大的含義。找到您博大而精深的人生真諦,您用熱血抒寫了強者的歷史,探求著生活的善與美。您用自強不息,寶刀不老的人生哲學,為兒女樹立了不朽的人生榜樣。爸爸,我們贊美您,愿您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松!</h3><h3>(照片為興旺發達的賈氏家族。1999攝于鶴崗)</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br></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br></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此篇寫于2016年,2020年1月整理</span><br></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土县| 东辽县| 万宁市| 伊宁市| 丹凤县| 凯里市| 金寨县| 长岛县| 钟山县| 鹤岗市| 武夷山市| 浏阳市| 鹤峰县| 江达县| 高尔夫| 峨眉山市| 军事| 大关县| 雷波县| 甘谷县| 克拉玛依市| 阿图什市| 汉中市| 永寿县| 泽库县| 慈利县| 钟山县| 将乐县| 临沂市| 承德市| 台北市| 历史| 西乌| 安乡县| 肃宁县| 大竹县| 武鸣县| 扎鲁特旗| 朝阳县| 武山县| 凌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