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上小學的時候,就知道了帕米爾高原,那是世界屋脊,當然,也是中華大地的屋脊。以后,知道了“青藏高原是我國的屋脊“,帕米爾講得少了,又再以后,明白了,其實都對,青藏高原與帕米爾高原實際上是連成一體的。不僅是作為青藏高原南北骨架的大喜馬拉雅山(喀拉昆侖山一喜馬拉雅山)和昆侖山兩大山系"源出"帕米尓,亞洲大地的條條"筋脈",都是由帖米爾向各方伸展,天山,昆侖山,喀拉昆侖山,興都庫什山在此相聚扭結,如此宏偉的“山結",是地球上的唯一。</h3><h3> 我們的祖先早就知道帕米爾,稱之為蔥嶺、不周山,歷史前行,帕米爾周邊,成為幾多民族縱橫馳騁的舞臺,“帕米爾“這個名字后來才見諸我國史書,波斯語、塔吉克語等民族語言中,“帕米爾"的詞意也都是屋頂之意,世界屋脊,舉世公認。</h3> <h3> 9月2日晨,從喀什出發,行車125公里,來到了蓋孜。站在河谷中的灘地上,前方就是那橫空出世的莽昆侖 ,震撼心魄!高聳入云的西昆侖山群峰叢中,那最高的尖峰,就是西昆侖山的(也是整個昆侖山脈的)最高峰公格爾峰,海拔7649米(一說7719米)。</h3><h3> 我們將從這蓋孜河谷走上帕米爾高原。</h3> <h3> 盡管我對帕米爾久己向往,但今日來到山前,又心有不安,因為在近幾年的旅游中,幾次行至海拔3500米以上高處,就有“高原反應”,心慌氣短,這一次帕米爾之行,計劃第一天的行程到塔什庫爾干,海拔3640米,第二天到紅其拉甫,4900米,都行嗎?本設想個人留在喀什不上去,或者只上到塔縣,但是多方具體聯系都不可行,集體活動就怕落單,尤其對我來說,年過75,耳背,又在人生地不熟的地區,大家更不放心,我們的隊長原是市第一醫院主任醫師,隊長夫人同行,也是醫生,隊里又還有另一位主任醫師,他們給我分析一下:3600米不會有什么大問題,在4000米以上地區活動也就是半天,休息好,備個氧氣袋,他們還都備有相應醫藥,不用怕!于是我也去除顧慮:一起前進!學個紅軍爬雪山,走上這高高的帕米爾!</h3> <h3> </h3><h3> 隊長為我拍下這幅照片:我站腳的蓋孜河谷,海拔2500米,而那公格爾峰與我同框,我們之間高差五千余米!這就是我和帕米爾的合影!近七千七百米的高峰,超過五千米的高差,這樣的合影上哪去拍?在中國,應該還有地方,如藏南,雅魯藏布大峽谷的大拐彎,南迦巴瓦峰(海拔7782米)之下;或者川西,"蜀山之王“貢嘎山(海撥7556米)之下,但對我而言,就是應了那句話:"可遇不可求“,夠牛,知足了!。</h3> <h3> 昆侖諸峰高聳入云,高空中風云迅忽變化,看看下面的四幅照片,風起云涌,十一分鐘之間,形象清晰的公格爾峰頂,就被白云遮沒了!我們的運氣真好,還照得了與公格爾頂峰的合影!</h3> <h3> 通過蓋孜邊防檢查站,就好比是邁進了帕米爾的門檻。</h3><h3> 蓋孜河谷,古稱劍末道,北南走向,東邊是昆侖山,西邊是帕米爾高原的薩雷闊勒嶺,中間沿著一串相對較低平的谷地,走上喀拉昆侖山,再翻越一個個山口通往南亞與西亞,是絲綢之路上的重要通道。兩千多年來,在這古道上艱苦跋涉,走過了多少遷徙民族、遠方商旅、僧人大師、友好使節、出征將士!現在雖然修通了中巴公路,但由于谷狹路窄,山巖松碎,地質復雜等原因,道路通行並不很順暢,蓋孜檢查站過后,馬上就進入了2015年修成的公格爾隧道,2.6公里長,一瞬而過,避開了一段容易塌方的路段,但沿線還有許多路段在整修、改造:</h3><h3> </h3> <h3> 座車前行,海拔高度逐漸增加,山谷兩旁的山頭,峰頂積雪不化。</h3> <h3> 不久,到達美麗的布侖口白沙湖。布侖口湖是公格爾水電站的主水庫。游人常稱之為"布侖口白沙湖",這“白沙湖“是由于對湖岸上美麗的白沙坡的贊譽而叫出來的美稱。</h3><h3> 秀麗的景色令人留戀不前。</h3> <h3> 游覽約半小時后,繼續乘車前行。上了公路不一會,在公路的左前方,應該是東南方向,看到了遠方的慕士塔格峰!驚鴻一瞥,太美了!這是慕士塔格的第一幅“標準像“。</h3> <h3> 因為慕士塔格畢竟離得還遠,不多久,視線就被一列離公路更近的雪山擋住了,我們的車沿著沿著這列雪山和山下的濕地、牧場前行。</h3><h3> 從這些雪山的照片,我們可以形象生動地看到冰川是怎樣形成的。高山白頭,整個山頂復蓋著冰雪,日積月累,沉重的冰層夾帶著石礫,在山體上磨出了一條條冰的洪流,這就是冰川,其前鋒,即冰舌,沖出溝口,甚至沖下雪線。</h3><div><br></div><h3><br></h3><h3><br></h3> <h3> 春夏,冰雪消融,冰川上縮,雪水在山前沖出一片片沖積扇,匯集在濕地、湖沼、河流,才有了草原、田莊。</h3> <h3> 來到了喀拉庫勒湖畔。喀拉庫勒是"黑湖"之意,面積10平方公里,,湖水深邃幽暗,魚鳥罕見,因其頗具神祕色彩,更加吸引游人。</h3> <h3> 慕士塔格峰就在湖"背后“!在這里,看起來慕士塔格并不那么高峻,渾圓的峰頂,復滿白雪,面前是一汪青黛色的湖水。這是這最常見的山湖同框的“標準像“。</h3><h3> 但是 ,慕峰并不在喀湖邊,相距有幾十公里,其間還隔著數道較矮的山梁。所以看起來,海拔7509(一說為7546)米的慕峰似乎并沒有高出喀湖湖面(海拔3600米)多少。</h3> <h3> 都說喀拉昆侖公路在這一段是繞著慕士塔格走的,但我所能找到的地圖都是"摡略級“的,看起來,路、山並不那"緊貼",那距離應是10公里數量級的,大體上,過布侖口后,公路沿慕峰西側南下,過喀湖段后轉向東南行,最后再轉向南經塔合曼濕地,到塔什庫爾干縣城。從初見到慕峰至見不到,大約經三小時,其中,除去停車游覽拍照時間,大約行車時間近2小時,行程大約60公里吧?</h3><h3> 從喀湖畔一路前行,山回路轉,慕士塔格的形象,以及慕峰與公路之間的低山地帶的景觀都在漸行漸變。</h3> <h3> 大約從喀湖前行的約40多分鐘后,或許是轉到了慕峰的西南面,這里,看起來公路離山相當遠,大片緩坡從山根伸展到路邊,藍天白云之下,慕士塔格就“坐”在那里,大度雍容,巨大的冰川從中分的峰頂逶迤而下,兩邊的雪坡猶如平順的披風,慕士塔格“,一副“大神“的風范。</h3><h3> 美!莊嚴的美!美過喀湖邊那幅湖山同框的"標準像“!</h3> <h3> 停車!隊友們紛紛跳下車來,與慕士塔格合影!</h3><h3> 這一段路面的海拔,最高處是4000米,也就是說,慕峰與我們的高差絕對大于3500米!然而在照片中我們一個個都“高大"了起來,真不知道我們與慕峰間真實距離是多少?</h3> <h3> 用長鏡頭拍下山頭的照片,那冰川的氣勢震人心魄。</h3> <h3> 繼續行車不到半小時,來到“ 慕士塔格冰川公園 ",公園沒有開放,但這里公路離山更近,那冰川看得更清楚了。有資料說,在這里慕峰離我們正在行走的G314國道12公里,而公園離前方的塔什庫爾干縣城公路車程為72公里。</h3> <h3> 從冰川公園繼續前行,只覺得我們與慕士塔格漸行漸遠,其形象也逐漸“發散”,最后,隨著公路走向轉力向南,從汽車車窗看不見慕士塔格了。</h3><h3> 繞著慕士塔格行車,一路上欣賞了他的雄偉壯麗,但當時與事后,卻都留下了不少問題以待求索。</h3><h3> 慕士塔格是“山”還是“峰”?權威的《中國地圖出版社》出版的新疆地圖上,公格爾和慕士塔格圖標都是尖頂三角形的“峰”的標志,但文字標示卻是“公格爾山、慕士塔格山”,而新疆的另一些有名的高峰,文字標示都一律為“峰”,為何這二者例外?其他“雜牌”地圖就山呀峰的渾叫了。按說,峰,為群山中之高峻者,山為面,峰為點,山為基,峰為頂,但若如西昆侖者,萬山簇擁,千峰競聚,為“山“者太高,而為“峰”者太廣,則山與峰也就難分究竟了。這是我現在的理解,或有更深的原因或歷史沿習,就待日后學習了。</h3> <h3> 慕士塔格什么樣子?繞著山走,不同方向,不同遠近看到的形象都不一樣,古人說:“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那說的是囿于其中而難窺全貌,而今在大山外繞大圈,走馬看花,則應當感慨:“不識慕峰真面目,只緣未入此山中“!慕士塔格,這山太大了呀!占地面積377平方公里,我等尋常游人而己,既非登山運動者,更非科考人員,及見慕峰,也僅數面而已,所以,也就只能在心中存下你最為心儀的那些個圖像罷了。</h3> <h3> 為什么尊稱慕士塔格為" 冰山之父 "呢?原來,慕士塔格峰的維語併音為Muztagh Ata,詞中,muz(慕士)是冰,tagh(塔格)是山,“慕士塔格”就是“冰山”。問題是這個詞之后綴 Ata,有“父親”之意。但是“父親”與“的父親”完全是兩回事,對于“Ata”的確切含義,咱們一般人弄不清楚,還有待專家深究釋義,可是 “冰山之父”的名號己為人們廣為接受,包括一些相關的學者也都這么稱。</h3><h3> 還有一說,慕峰在海拔7000米以上的高峰中,山勢是最平緩的,渾圓的終年積雪的山頂,使人聯想到白發的長者,所以有“冰山之父“之稱。</h3><h3> 現在在慕峰山前,還立有不止一座“冰山之父”石碑。</h3> <h3> 不過還有一些多年深入塔吉克人當中進行調查研究的學者并不認同“ 冰山之父“之說,他們認為,生活在帕米爾高原的人們,面對嚴酷的生存環境,必然深切感知,冰山是威嚴的,但又是慈祥的,沒有源自冰山的雪水,牧草、禾木、牛羊乃至人類,都不能生存,因此,他們對冰山的崇拜與生俱來。塔什庫爾干谷地,就環繞在慕士塔格山下,慕士塔格就是塔吉克人,柯爾克孜人的父親山!所以,慕士塔格是“冰山父親”之意,而絕非“冰山之父”。</h3><h3> 我很理解“冰山父親”之說,這就如同我們敬稱黃河、長江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一樣,這才是源自人類生話的歷史真實。山河的名字都是在它們身旁生生不息的人們起的,寄托著人們對山河的感情,“冰山父親”才是正名。</h3> <h3> 前行來到塔合曼濕地,沒有來自冰山父親的融雪水,就設有濕地和草場。</h3> <h3> 近北京時間20點半,我們到達塔什庫爾干縣城。這是我國國土上最西邊的一座縣城,按地理座標經度計算, 這里與北京的時差大約2.7小時,因此,現在這里實際上還在下午時分。</h3><h3> 尚未進城區,先到旅游服務中心打卡。現在,塔縣縣城周邊的旅游點己被整合為一個大景區,各景點之間都有載客的電瓶車來往。</h3> <h3> 最主要的景點,就是古城遺址:石頭城,本來,塔吉克語中,"塔什"是石頭,“ 庫爾干 ”是城堡," 塔什庫爾干”就是“石頭城”啊。</h3> <h3> 石頭城遺址在城北的一座小山上。由于我本就對于上高原后能否適應心懷不安,特別在意高原旅游的先行者們的忠告:到了高原,要盡可能減少不必要的話動,保持體力,以免引起不適反應。塔縣海抜3640米,己到了以往我曾經" 高反 “的高度,又考慮到,在這里要住一夜,尤其是第二天還要上近5000米的喀拉昆侖山,山上的紅其拉甫國門,那才是此行的最終目的,考驗還在后面,我可不能造次!盡管當時還沒有不適感覺,還是小心為妙,站在山坡上瞭望石頭城就好了,不前去了!</h3> <h3> 利用這段時間,參觀了建在山坡前的塔什庫爾干歷史展覽館。塔什庫爾干石頭城是中國三大石頭城之一,也是世界四大著名石頭城之一。自2200年前的漢代以來,歷盡歷史滄桑,一直是中亞通往南亞、西亞乃至歐洲、非洲的重要通道,絲綢之路中道上的重要樞紐。其所在的塔什庫爾干谷地,是東帕米爾地區中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h3> <h3> 劉錦棠將軍是左宗棠的主要部將,作為前敵總指揮,勇謀兼備,號稱" 飛將軍 “,在驅除沙俄,剿滅謀反叛亂集團,平定新疆的戰役中立下了巨大的功勞,他力主新疆建省,并擔任了新疆的第一位巡撫(省長)。消滅叛匪,收復塔什庫爾干,是他的大功之一。</h3> <h3> 石頭城下,縣城東邊,是一片水草豐美的濕地,既是繁盛的牧場,又是游憩的樂園。我還是念叼著"到了高原少活動“,只是坐在電瓶車上路過看了一眼,可惜了,只好從網上找幾張照片看看。</h3> <h3> 傍晚的塔縣,高原風光別樣美!</h3><h3> 五十余年前,一部電影 " 冰山上的來客 "使全國人民認識了冰山,認識了帕米爾,也認識了兄弟民族塔吉克人。時至今日,這部電影的魅力猶在,尤其是幾首插曲,戰友情深,兒女情長,至今傳唱不絕。但這一陣在網上瀏覽時,發現有人在基本概念上把“塔吉克人”與“冰山上的來客 “ 搞混了,實在大謬不然,那電影中的" 冰山來客 ",指的是"不速之客“,特務與民族敗類之徒,而塔吉克族是中華民族的一分子,是這片土地的主人!電影開頭那一曲高吭的" 高原之歌 ”,吼出了帕米爾的氣派和邊疆兒女對祖國的深情。</h3> <h3> 雄鷹是塔吉克民族的形象。</h3> <h3> 這里的蒲公英長得特別繁盛、壯碩,我很喜歡!</h3> <h3> 北京時間己過22點,這里才是傍晚時分,一芽新月,升上了柳稍頭。</h3> <h3> 一夜過去,感覺正常,至此還沒有什么" 高反 ”的感覺啊!大家都很好,第二天早,意氣風發地向喀拉昆侖山上的國門進發,而且我們很幸運,得以走到了國門,界碑前!這段激動人心的旅程咱們下集再敘說。</h3><h3> 當天下午凱旋而歸,在塔縣休息了一夜。過天,9月4日早晨,我們要下山了。</h3><h3> 早飯后,在餐廳門前的停車場上,猛然發現,在北方的天際線上,一列白雪復蓋的山岳在曙光中映射著朝陽的金光,那就是慕士塔格,帕米爾各族人民的冰山父親!</h3><h3> </h3> <h3> 禮贊:慕士塔格,冰山父親!</h3><h3> 禮贊:塔什庫爾干,山鷹民族的家園!</h3><h3> 再見,帕米爾!</h3><h3><br></h3><h3> ( 本集完 )</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磴口县|
万全县|
锡林浩特市|
青神县|
苏尼特右旗|
木兰县|
内江市|
银川市|
和平县|
南和县|
那坡县|
靖远县|
濮阳县|
台湾省|
调兵山市|
南安市|
多伦县|
景泰县|
峨眉山市|
宝鸡市|
阿拉善左旗|
阳新县|
雅安市|
兴国县|
宣汉县|
惠州市|
南乐县|
龙胜|
张掖市|
宜春市|
慈溪市|
中阳县|
积石山|
大埔区|
东方市|
灵宝市|
嵊州市|
清原|
郓城县|
扬州市|
手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