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媽媽的味道——手工臊子面

馬志娟

<h3>  說起“臊子面”,那可是奇臺的一道名吃。臊子面其實就是堿面,講究長,也叫長壽面,是奇臺人家過生日必吃的飯,以其面長寓意壽長,是家人對過生日的人的美好祝福。時至今日,在奇臺,小孩的百日宴上還有上一小碗臊子面的傳統。</h3><h3> 每次提起“臊子面”,我都忍不住莞爾,因為小時候,我一直錯把“臊子面”當成“嫂子面”,這里有個來歷。</h3><h3> 我的家庭是一個大家庭,父親有兄弟姐妹七人,父親老大,因此母親就是長嫂,家里做臊子面常常是母親做主導。我出生在1971年,小時候家里窮,糧食短缺,伙食差,因此對于美食印象特別深刻。</h3><h3> 印象最深的就是吃臊子面,我的爺爺愛吃臊子面,他過壽的時候,家里必做臊子面,逢年過節,他也會吩咐母親“搟個長面”。那種時候,家里姑姑叔叔們都攜家帶口回來了,家里非常熱鬧。</h3><h3> 最熱鬧的地方要數廚房,自然而然地分了工,母親向來是和面搟面的,四姑是專門漤臊子湯的,其他姑姑嬸嬸們剝蔥剝蒜,洗菜切菜,燒火洗碗,各司其職。大家一邊相互配合干著活,一邊聊著天,時不時哈哈大笑,廚房里充溢著飯菜的香氣、聊天的快活空氣、柴火燃燒時散發的植物香氣,總之,一屋子的人間煙火氣。</h3><h3> 就在這種充滿濃郁的親情味道的煙火氣里,一次,小叔說:“臊子面臊子面,天生就是嫂子做的。”今天想起這句話,我理解小叔當時應該是表揚母親臊子面做得好,當時六、七歲的我,卻誤把“臊子面”當成了“嫂子面”,以為是嫁進人家給人當了嫂子,就必須要做“嫂子面”,像是履行嫂子這個身份的職責。當時偷偷地想,那我還得學會做“嫂子面”,不然以后怎么給人家當嫂子呢,不會做的話將來的小姑子一定會笑話的,因此對于學習做“嫂子面”格外留心。這個美麗的誤會一直保留到上了初中,有機會下館子,看到餐廳招牌上的“臊子面”,才明白此“臊子”非彼“嫂子”。</h3> <h3>  過去奇臺人在家里做臊子面,都是要親手和面搟面的,講究吃手工面。最近幾年,隨著人們生活的日益富裕,生活節奏的加快、服務業的興起,越來越多的家庭做臊子面,習慣于在小區門口超市買一把機器做的堿面,回家只漤臊子湯,現成的面一下,快捷方便。但是我固執地認為,吃臊子面,就一定要吃手工搟出的面,那才算是正宗的奇臺臊子面。</h3><h3> 在我小的時候,媽媽做臊子面,和面用的是蓬灰水。</h3><h3> 蓬灰我沒見過,關于蓬灰的知識,是媽媽講給我聽的。</h3><h3> 蓬灰是戈壁荒灘上長的一種蒿草,葉子短小胖圓,有點像盆栽多肉的葉子。在干旱的堿地里,它大片大片茂密地無拘無束地生長。在秋季,燒蓬灰的人在戈壁灘上挖一個坑,用鐮刀將蓬灰割下來扔進坑里,點了火燒。蓬灰很怪,看著是綠色多汁的,卻是易燃的。等燒得差不多了,把涼水澆進坑里,熱灰冷卻后,就凝結成了五彩斑斕的塊,跟爐膛里的釉子有點相似。</h3><h3> 把這蓬灰塊撿了運回家,和面的時候,敲一塊丟進開水碗里,快速攪動,它會慢慢溶化,基本溶完了,把上面的清水蓖進其他碗里,這就是蓬灰水。水呈淺黃色,略帶藍色,嘗嘗是淡淡的咸味。</h3><h3> 隨著時代的進步,現在已經沒人去燒蓬灰了,現在和面都用食用堿。</h3><h3> 和堿面有講究,水要用開水,晾一下和,水溫以不燙手為宜,水中加入鹽和堿,一般五口之家吃飯,和兩碗面,放兩小勺鹽,兩小勺堿。鹽和堿在水中化開后,拿一個帶有堿水的手指頭沾一下面粉,在亮處看,如果手指頭上被水洇濕的面微微泛黃,就可以了,如果面還是白色的,就再加一勺堿,再試一次。</h3><h3> 左手端水碗點點滴滴倒水,右手在面盆里繞,把面繞成絮狀抓出來放在流理臺上。堿水的量要少,剛好最好,略少再加點清水繼續和,水量大了剩了,就怕面里堿輕了。</h3><h3> </h3><h3> </h3> <h3>  絮狀的軟硬要合適,大約比拉條子面硬一點合宜,軟了,將來面切好捏的時候會靠條,硬了,揉面會非常困難。把絮狀的面反復揉,會感覺越來越硬,面團初步成型后,一定要找個溫暖的地方去醒面。今天我們把面用塑料布包好后,又裝進一個塑料袋,打開做熱敷的鹽袋子,讓鹽袋子做了面的溫床。<br></h3> <h3>  醒上面之后,準備菜。漤臊子湯常用青蘿卜、胡蘿卜、圓菇,有些人家還加香菇和木耳,這根據各人口味習慣可以調整,但是千萬不能用洋芋,因為切好的臊子是小丁,洋芋丁一漤鍋就爛了,會讓臊子湯變糊,大大影響臊子湯的質量。調湯的菜要有菠菜和香菜、豆腐。豆腐以凍豆腐為宜,鮮豆腐有鹵水味,凍豆腐則可以把水擠干,也就擠掉了鹵水味,更好吃。</h3> <h3>  臊子面之所以叫“臊子”面,是因為菜要切成“臊子”,就是碎丁。切蘿卜時,先切出三個薄片,另置,把蘿卜上切出的平面向下,整個蘿卜就不會滾動了,這樣不容易切到手。切成片,再切成絲,調轉方向,切成丁,臊子就形成了。所有菜都要切成臊子,除了就面吃的涼拌菜或者炸菜,今天我們炸的是小白菜。</h3> <h3>  做臊子面的肉,以羊肉為佳,經過半生的實踐,媽媽的經驗是,雞胸肉和羊肉配合做臊子面,最香。肉也切成丁備用。</h3> <h3>  這時候面已經醒得差不多了,剛拿過來的面,熱乎乎的,比較好揉,揉了幾下,越來越硬,揉不動了,就拿搟面杖壓面。壓薄了,折疊,再壓,如此反復,直到面變得均勻。把面切開一分為二,把小面團挽起來,面硬不好挽,可以手上沾點水,抹在接口處,便于粘合。</h3> <h3>  漤臊子湯的方法和炒菜一樣。打火倒油,油熱放肉,水干放調料、醬油、蔥蒜辣子丁。略炒放臊子,不同的是,略炒幾下要放醋,防止臊子煮爛,臊子一旦煮爛了,湯也糊了,菜也沒嚼頭,就不好吃了。炒得半熟,加入預先燒好的開水,就讓湯去滾,這時臊子湯的香氣就隨著氤氳的水汽四溢開來,使勁勾人的饞蟲。</h3><h3> 女兒小時候,每到這時,就翕動著鼻子走進廚房來,媽媽常會拿個小碗先舀半碗湯給她,女兒笑呵呵地把湯吸溜吸溜喝了,一臉的滿足和幸福。</h3> <h3>  那邊漤著湯,這邊就開始搟面了。搟面要用淀粉搟,搟出的面滑爽勁道。面團用手掌壓平,搟面杖上下左右壓面,不斷轉動面團的方向,盡量讓它保持圓形,搟幾下,轉動面,再搟,再轉動。搟半開了,就把面纏在搟仗上,反復搟。因為面非常硬,搟起來非常困難,幾乎要把全身的重量都通過雙手傾注在搟面杖上,才能換得面的慢慢變薄。最后,當面整個鋪滿了面板,有五分錢硬幣那么厚時,就算搟好了,當然越薄越好。</h3><h3> 小時候,父親常會教我們一首兒歌“下到鍋里團團轉,撈到碗里一條線”說的就是巧手女子搟出的面條。</h3> <h3>  我小時候,家里的面板有一米半長一米寬,搟面杖有一米多長,因此,搟的面直徑很大,超過一米,最后切成的面條很長很長,是真正的“長面”。現在家家戶戶都住樓房,樓房的廚房小,流理臺窄,搟面杖長了也使不開,因此只能搟出直徑五六十公分的面,不算很長了。<br></h3> <h3>  面搟好后,卷在搟面杖上,前后移動搟面杖,使面折疊起來,約往上越窄,便于切面。</h3><h3> 切面是個技術活,要盡量把面切得窄,才能保證最終下到鍋里的面條細,面的兩端要均勻,哪頭也不能切斷,一頭斷了,出來的面條就短了。</h3> <h3>  切好,從最上面一層把面拾開,抓成一把,搭在橫著的搟面杖上,要用手捏。捏面是為了使面條更細。</h3><h3> 小時候,我就是固定給媽媽撐著搟面杖的那個人,媽媽常叫我把搟面杖的一端頂在墻上,手扶著另一端,我的個子小,需要把手臂伸直,高高舉著,高度才合適,因為那時候的面條長,舉低了面條堆在面板上,媽媽不好捏。等到一張面捏完,我的胳膊往往困得堅持不住了,硬撐著,而家庭聚會人多,常常會搟四五張面,經常把媽媽的手掌都搟腫了。</h3><h3> 三四十年過去了,那種堅持的感覺依然記憶猶新。我想,那些時候,媽媽和我一樣,也在硬撐著,媽媽那種堅韌的品格,就是這樣在一粥一飯間,一舉一動中無聲地傳承了下來。</h3> <h3>  面捏好,盤成一把,放在面板上。看起來有點像女人的腦后的圓髻,令人賞心悅目。過春節準備年貨的時候,把堿面搟好,就盤成這樣的把子凍起來,到招待客人的時候方便取用。</h3> <h3>  接下來就是下面了,煮堿面也有講究,一般煮5分鐘左右為宜,時間短了是生的,時間長了煮爛了,感覺差不多的時候可以撈一根嘗嘗。面下好撈出來,要放在預先晾涼的開水里面過一下,這樣吃起來更滑爽勁道。</h3><h3><br></h3> <h3>  這時候要調湯了,把火重新打著,菠菜香菜進去,放點雞精,調一勺醋,要舀一點湯在碗里嘗一嘗,醋要出頭,不然酸堿一中和,就不香了。</h3><h3> 吃臊子面一定要面少湯多,面多了,味道會比較寡淡。挑小半碗面,澆上兩勺臊子湯,整個屋子里都充盈著臊子面的香氣。吃一口臊子,有肉有菜,不軟不硬,香味濃郁,吃一根面,滑爽勁道,再喝一口湯,微酸爽口,菜、面、湯的完美結合,香得人的靈魂似乎都要出竅了。</h3><h3> 一碗臊子面享用完畢,必定還得再來一兩碗,如此極品的美味,只吃一碗,怎么對得起自己的味蕾呢!</h3> <h3>  臊子面是這樣的一種飯食,要求比較高,操作需要精細,還比較費力氣費時間,做起來非常麻煩但吃起來很香,因此,不是最親的親人,不是最好的朋友,值不得我們為他做一碗臊子面。</h3><h3> 它不僅僅是一碗面,它還盛著我們對長輩的虔敬,對壽星的祝福,對親人和朋友最真的深情厚誼。</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台前县| 鹤岗市| 彰化县| 墨竹工卡县| 新平| 玉环县| 凤城市| 通河县| 大理市| 台东市| 乾安县| 盖州市| 樟树市| 柳河县| 景东| 神农架林区| 麻江县| 华宁县| 岑溪市| 宝山区| 临城县| 白朗县| 资兴市| 安岳县| 定西市| 云林县| 宁陵县| 湘潭县| 连城县| 靖宇县| 宣威市| 平阳县| 江都市| 灵石县| 高阳县| 陆良县| 鱼台县| 大连市| 青铜峡市| 鸡东县| 开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