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福建,古為閩越地、七閩地,故簡稱閩或七閩(今稱為八閩)。福建阮氏家族,據記載,主要由九位入閩先人繁衍構成:<br></h3><h3> 一、阮彌之,江左人,南朝元嘉二年(425年)奉政入閩,出任昌國郡(今福州)太守。治閩期間,主要功績有:1.化育夷越,綏靖閩疆,創造了和平安定的社會環境;2.組織墾荒屯糧,教民稼穡,百姓安居樂業,無不感念其德;3.在烏山石南麓,興辦書院,傳播中原文化;倡文明、正士風,使“家有詩書,市無斗器”,閩地大治。元嘉十三年(436年),阮彌之因憂國憂民,積勞成疾,卒于任上。朝廷贈資政大夫,謚“忠惠”,欽賜祭葬,官設司春秋兩祭,立祠主“忠惠阮公祠”。之后,閩人感念文教始祖阮彌之的功德,又稱“忠惠阮公祠”為“七閩人師廟”以祀之。祠原建在烏山石南麓,明萬歷七年(1579年)毀,遂遷于錢嶼墩(今前嶼)。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旨賜重建忠惠阮公祠,憲臺特贈“閩甌師表”橫匾,以彰其德。</h3><h3> 阮彌之生四子:長子田夫、次子漁夫、三子賈夫、四子鑿夫;時值中原戰亂,子孫遂無意北歸,除長子田夫獲召入京都任職外,其余皆定居在福州;次子漁夫居烏石山,宋代,其三十五世裔孫遷尤溪縣,并自立昭穆;三子賈夫留居前嶼,唐廣明元年(880年),賈夫第二十世孫阮鵬為協律郎,因避亂,率家族隱居興化軍仙游縣龍華鎮金沙村上庫,為金沙始祖;四子鑿夫居錢嶼墩,后移遷鼓山鎮阜頭村,五代時,其后裔因避亂遷寧德、寧川之漳灣等地。</h3><h3> 隋唐之后,阮彌之后裔或避亂外遷,或從官僑居;據記載分衍地有:漳州府龍溪,泉州府晉江,興化府莆田、仙游金沙,福寧府寧德、漳灣,建寧府之尤溪,延平府之建陽、建甌;以及福州府轄下長樂、閩侯、閩清、永泰、羅源等地;省外的湖北、湖南,廣東肇慶、浙江臨安、泰平,江西等地;明末清初,有部分裔孫渡海外出,旅居菲律賓、印度尼西亞、越南和美國等國家;以及香港、臺灣等地區。</h3><h3> 二、阮大旻,江左人,隨兄(阮大彰任莆田太守)入閩;協助辦學于烏石山七閩人師廟書院。隋唐年間,大旻遷莆田崇菜鄉,為阮氏入莆始祖。</h3><h3> 至唐末,大旻五世孫寧之(約860-930),字:安所,號:遠。公元907年科中進士及第,恩授邵郡教諭,后辭官遷居綏安(建寧縣)左街巷。郡望祠堂:陳留郡堂號:敦睦堂。老祠堂在建寧縣里心鎮雙溪村鰲寨中坊,建于嘉慶年間,早年荒廢。1992年新建祠堂一座,于雙溪村廖池(維修中)。后裔分衍閩西、閩北大多數縣市;省外浙、贛、湘、川、兩廣多地;以及臺灣地區。</h3><h3> 三、阮晏,字永安,行十五,唐末河南光州固始浮光山人;懿宗咸通元年登武舉進士,后厭武習文,授大中大夫荊南節度使判官。咸通九年(868)奉命押運錢糧從水路欲赴南海征蠻所軍前;途徑閩海,遭海寇襲擊,無法前行;入長溪(福安)西鄉地避患,無奈之下遂與所率淮士120多人并眷屬肇基察陽溪東,次年移居靈巖。</h3><h3>阮晏生四男二女,卒于唐光化元年(898)八月十六日午時;今福安境內北半部阮氏皆為其后裔,現已經蕃衍四十三世;后裔分衍福安縣的阮家坑、坂中、山里、溪潭、穆陽等地;及臺灣地區。</h3><h3> 四、阮嚴,字國威,行阮三,大使光祿大夫,咸通年間拜為太子太傅。乾符五年(公元878)至中和四年(公元884)黃巢起義,陷長安及光州等郡。嚴公攜夫人錢氏并六子及孫,廣明年間舉兵隨王審知兄弟入閩,景福二年(公元893年)抵福州。其六子分別是:昌,居莆田;榮,居羅源;能,居漳灣;膺,居察陽;韶,居澄山;欽,居漳灣。嚴公第三子阮能公,字仲仁,又字文智,生于唐大中五年(公元851),貞明五年五月卒(公元915),曾任節度使,唐末封為國公,取吳氏,十七安人,生七子,助閩王有功而顯宦于閩。</h3><h3> 能公后裔分衍:長子希顏,字子賢,官興化太守,其子少彰,官閩縣令,遷居興化黃石,又遷潮汕東莞;次子希郡,字子清,官福州太守,其子少若,官羅源縣令,遷居羅源鰲峰嶺漳溪;三子希畋,字子游,官泉州千總,其長子少褒遷居福安大梨,次子少玫官長溪縣令,遷居福安下井;四子希磻,字子君,官漳州太守,其子少看長溪縣令;五子希襲,字子田,閩王駙馬,其子少禎,官長溪縣令,遷居福安樟港;六子希實,字子圣,官閩王隨駕授領,其子少輝遷居福安大梨;七子希邵,字子明,官御史大夫,生二子:少盛、少偉;少盛,字子華,娶漳江林氏;約在唐昭宗年間遷入漳灣。后梁開平二年(908)進士,初為福州剌史,因監感德鹽場遷居漳江鞍峰下,后御贈御史大夫。其孫饒公,后梁龍德元年(921年)辛已年文武雙科進士;官遠通軍剌史,乾佑二年(949年)致仕回鄉建祠興學(為漳灣阮氏宗祠興建者)。</h3><h3> 五、阮直卿,唐廣明元年(880年)避黃巢亂自淮陰入閩,定居古田富洋。后裔分衍福安溪柄、中坂等地。</h3><h3> 六、阮資,唐廣明元年(880年)因黃巢之亂,隨王審知入閩,在福州南街安身立家。阮資生二子長阮宸,次阮育;歷閩王傳五十年。自阮資隨閩王入閩,至承宣九世二百余年,歷唐至北宋太祖三傳;真宗景德間承祚由祥符中登進士,授諫垣歷仕至荊袞採訪使。宋仁宗明道景佑間承宗,承運二人遷長溪杯溪龍湖安家,為杯溪始遷祖。承宗,字主敬行趙一號東山,娶福州李氏生子二,長阮烘,次阮煥;承運,字用敬行趙二號東溪,于八年后遷回福州。后裔分衍霞浦鹽田杯溪龍湖等地。</h3><h3> 七、阮溪淵,原籍河南固始人,任唐朝奉政大夫;唐廣明元年(880年)隨王潮、王審知兄弟自光州入閩。唐光啟元年(885年),阮溪淵定居在漳州府龍溪縣石美埭頭社阮厝(即現在漳州市角美石美埭頭村),以“世德堂”為號立家祠;娶開漳圣王陳元光第十世孫女為妻,生十三子。</h3><h3>后裔分衍:漳州一市八縣五區、泉州的南安、安溪、平潭綜合試驗區、福清市等;廣東、廣西部份地區,臺灣;日本沖繩、東南亞和美國等地。</h3><h3> 八 、定四公是福鼎入閩始祖,阮九是二始祖,乃是定四公之子大兒子。定四公于大宋景定庚申元年(1260)自江西廣信府貴溪縣八都藉移居福建福寧府長溪縣溫麻里梅溪細洋居住(福鼎),生四子,長子洞里、行九呂山法師。次子洞玉、行廿十一。三子洞文、行廿十四。四子洞顯、行卅十四。后裔分衍在福鼎秦嶼,吉坑,太陽頭,下尾,郭陽,浙江太順等地。</h3><h3> 九、有史料記載,梁山阮氏三雄后裔,于元末明初避難入閩,居廈門、龍海石碼等地;后裔待考。</h3><h3> 如今,上述先人的后裔,已經開枝散葉在八閩各地及國內外。臺灣地區的阮姓主要由福建分衍,兩廣地區多地家譜記載是來自福建;經考證,越南阮朝始祖亦為閩人。由此說明,福建是南方阮姓主要發源地。據不完全統計,目前福建阮姓省內在冊人口,有十多萬之眾,占福建總人口0.28%; 阮氏家風淳厚,崇尚忠孝文化,人才輩出。歷史上,福建阮氏誕生了數十位進士,阮氏唯一的狀元也源自福建。得益于忠孝文化的教育,阮氏后代多為忠厚仁義之輩;同時,福建阮氏亦不乏忠貞愛國之士,由于人物事跡眾多,不全羅列枚舉。北宋之阮大成(寧德漳灣人),南宋阮駿、南明阮進,可謂忠貞的代表。在當時的政權面臨存亡之際,仍奮力護衛著朝廷及疆土,直至抵御到最后時刻,為歷史書寫了一篇可歌可泣的故事,他們用生命詮釋了忠貞的意義。在近代還有阮山、阮英平等革命先烈;同樣,他們為新中國的建立譜寫了光榮的歷史。福建阮氏家族,在不同時期對社會皆有不同程度的貢獻,其中對福建古代有三次重大貢獻(可參文獻記載),書寫了福建的歷史。今天,福建阮氏家族依然秉承著家族的優良傳統,以忠孝家族文化倡導教育子孫。忠于祖國、熱愛人民,尊祖睦族、敬老愛幼,在阮氏家族中不斷地得到體現。</h3><h3> 隨著改革開放的發展,福建作為海外華人重要祖源地,海外宗親尋根溯源的熱潮,推動了福建阮氏家族之間頻繁聯誼。為方便對接海外宗親尋根祭祖的活動,遂成立了家族文化研究會與家族商會。近年來,在家洪會長傾心領導及全體成員的共同努力下;福建阮氏家族文化、家族各項事業均得到進一步完善與發展。各地區阮氏文化研究會相繼成立,宗親間交往日益密切,感情亦不斷加深,極大地促進了區域間宗親的融合。為構建和諧、文明社會,阮氏在默默地貢獻著,為回報這片養育他們的土地,大家都在努力奮斗著...</h3><h3> </h3><h3> 愛心族人整理</h3><h3> 2019年04月21日凌晨收</h3> <p>家兄:發來的資料收到了。你系統的整理,有利于福建阮氏團隊,對歷史資料的思考和重視。歷史資料是我們這代人必須要完成的使命,才不愧宗親對我們的信任和厚愛。人人獻點愛心,出點力,再大的困難也能攻克。在會長們的帶領下,對歷史資料的收集更加慎重和嚴謹。并與發展經濟和收集歷史資料,兩條路同時行動,鞏固團隊思想建設的統一性。在言行一致,品德至上地發展,更好的服務社會為原則。是我們阮氏家族的初衷,團隊的良好品德,也離不開大家共同維護和建設。也是全省愛心宗親堅持的正確理念,以一個團隊為核心,團結一切能團結的力量繼續發展。同時,你也要注重自己身體,晚上早點休息。以后有發現新的資料,直接與團隊聯系,我們會認真負責任去完成。</p> <p>請教各位文人研究者文章其中的疑問:</p><p> 漳州始祖“阮溪淵”從河南固始到福建,假設是軍隊的軍人,如果確定是軍人,那他又是什么身份?是那級指揮官?他最先是陳留郡人,與阮籍同一個地方,但晚了數百年,他與阮籍有淵源關系嗎?溪淵公在河南就當奉政大夫,是作為政府官員的身份,隨王緒起義軍到閩南嗎?還是先軍人,后執政才升為奉政大夫。因為,奉政大夫是正六品上,開始就能當這么高的職位不太可能。那么溪淵公之祖先又是誰?</p><p> 阮溪淵又跟阮能公有什么歷史關系?</p><p> 有誰,了解這段歷史的前因后果。</p> <p>福鼎吉坑阮氏祠堂</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闻喜县|
西乡县|
沽源县|
涟水县|
镇坪县|
龙陵县|
吕梁市|
竹山县|
肥城市|
崇阳县|
丘北县|
高邑县|
教育|
达拉特旗|
海口市|
合江县|
咸宁市|
南汇区|
扎兰屯市|
沧州市|
色达县|
岚皋县|
德兴市|
西丰县|
盐津县|
汤阴县|
宁津县|
嘉义市|
乌鲁木齐县|
高安市|
高清|
蚌埠市|
叙永县|
富蕴县|
连城县|
梁平县|
旺苍县|
喜德县|
曲靖市|
巧家县|
垫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