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華夏根、黃河魂、太行韻

逍客

<h3>山西位于黃河中游,太行山之西。其間高山峻嶺,丘陵縱橫,山環水繞,大自然神工鬼斧般地造就了一處處絢麗多彩的景色。山西又是中華民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歷史悠久,源遠流長,素有“中國古代藝術博物館”的美稱。自然美景、歷史文明、革命史跡,共同構成了山西得天獨厚、古今兼備、多姿多彩的旅游資源。</h3> <h3>五臺山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五臺縣東北部。因由東臺望海峰、南臺錦繡峰、西臺掛月峰、北臺葉斗峰、中臺翠巖峰五座山峰環抱而成,所以稱之為五臺山。五峰遙對,相互映襯,渾然一體。<br></h3> <h3>五臺山大小寺廟星羅棋布,歷史悠久,規模宏大,文物寶貴。它與四川的峨眉山、浙江的普陀山、安徽的九華山合稱中國四大佛教名山,它集道、佛、喇嘛教與一體,名列四山魁首。</h3> <h3>五臺山是文殊菩薩的道場,這里眾多寺廟的正殿都以供奉文殊菩薩為主。文殊菩薩出身于舍衛國的婆羅門家庭,因有慈愛之心,后隨釋迪牟尼佛出家,幫助佛化導苔藝眾生,因智慧第一,被推為眾菩薩之首。</h3> <h3>五臺山與尼泊爾藍毗尼花園、印度鹿野苑、菩提伽耶、拘尸那迦并稱為世界五大佛教圣地。是中國佛教及旅游勝地,列中國十大避暑名山之首。</h3> <h3>五臺山的寺廟分布很廣,最集中的地方在臺懷鎮。這里的寺廟,無論從規模還是樣式,都稱得上是佛國的精華所在。顯通寺、塔院寺、菩薩頂、殊像寺和羅侯寺并稱為五臺山五大禪林。</h3> <h3>這里的寺廟分為青廟、黃廟兩大類,青廟住的是和尚,黃廟住的是喇嘛,信仰相同,分支有別。廟宇有的順山走勢,有的平地拔起,有的建在山巔,近視大德威坐法相莊嚴,遠眺廟宇巍峨肅穆莊嚴。</h3> <h3>走在臺懷鎮的街上,隨處可見青廟黃廟的和尚庵尼,或三五成群或單獨而行,緊鄰的村莊里,遍住著從全國各地來的拜佛求經的僧尼。</h3> <h3>塔院寺的大白塔雄偉壯觀,藻瓶形狀,方圓搭配,粗細相間,高聳入云。它通高56.3米,上束252個風鈴,微風吹來清音入耳,塔身巍峨令人仰慕,人們通常把大白塔看成是五臺山的標志。</h3> <h3>顯通寺是五臺所有寺廟中最大的寺院,左右連院,七座大殿前后排列,占地百畝,殿堂四百余間。它不但是一座歷史文物寶庫,更是一座藝術寶庫。金代詩人元好問曾贊稱"此景只應天上有,豈知身在妙高峰。"</h3> <h3>這里隨處可聽朗朗經聲,不時飄來陣陣梵音,旺盛的香火青煙飄渺繚繞,做功課的出家人念經打坐,信眾居士燒香禮佛,更多的是游人摩肩擦踵,虔誠的觀摩佛國建筑,駐足傾聽佛家佛事。</h3> <h3>釋迦塔位于應縣城西北佛宮寺內,俗稱應縣木塔。建于遼清寧二年,是中國現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構塔式建筑,與意大利比薩斜塔、巴黎埃菲爾鐵塔并稱“世界三大奇塔”。</h3> <h3>閻錫山故居位于定襄縣河邊村,始建于1913年前后,先后建成了都督府、得一樓、上將軍府、二老太爺府、穿心院、東花園、西花園以及子明慈幼院等大小30多座院落,近千間房屋,總占地面積3.3萬余平方米。</h3> <h3>閻錫山故居這組氣勢恢宏堂皇、格局變幻詭奇的近代建筑群,不僅是研究閻氏家族繁衍興衰的珍貴實物,也是閻錫山本人政治仕途升降沉浮的歷史遺跡。同時,它又以鮮明的民間民俗色彩和中西結合的建筑藝術風格顯示了其獨特的文化價值與美學價值。</h3> <h3>華嚴寺位于大同古城內西南隅,始建于遼重熙七年(公元1038年),依據佛教經典《華嚴經》而命名。兼具遼國皇室宗廟性質,地位顯赫。后毀于戰爭,金天眷三年(1140年)重建。</h3> <h3>華嚴寺院坐西向東,山門、普光明殿、大雄寶殿、薄伽教藏殿、華嚴寶塔等30余座單體建筑分別排列在南北兩條主軸線上,布局嚴謹。是中國現存年代較早、保存較完整的一座遼金寺廟建筑群。</h3> <h3>九龍壁位于大同市平城區東街路南,建于明代洪武末年,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三子代王朱桂府前的照壁。王府建筑規模宏大,氣勢雄偉,王府座北朝南,呈長方形,中軸線上前有九龍照壁。</h3> <h3>九龍壁東西長45.5米,壁高8米,厚2.02米,長45.5米,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建筑年代最早的一座龍壁,堪稱中國九龍壁之首。九條飛龍氣勢磅礴,飛騰之勢躍然壁上龍的間隙由山石、水草圖案填充,互相映照、烘托。</h3> <h3>蒙山大佛是一尊位于太原市晉源區寺底村西北的摩崖大佛,開鑿于北齊天保年間。論高度,蒙山大佛是世界第二大佛,論年代則是世界最早的大型石刻佛像。</h3><h3><br></h3> <h3>山西恒山,素有“寨北第一名山”美稱,位于山西省渾源縣城南五千米處,亦名太恒山,又名元岳,常山,相傳四千年前舜帝巡狩至此,因見其山勢雄偉,遂封為北岳。</h3> <h3>北岳恒山與東岳泰山、西岳華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并稱為五岳,為中國地理標志,是天下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相傳,我國神話中的張果老就是在恒山隱居潛修的,在恒山留下了大量的仙蹤遺跡和神話傳說。</h3> <h3>恒山分為東、西南峰,最高峰東峰天峰嶺,海拔2190米,其中西峰名為翠屏山,兩峰對峙,以金龍峽分開,地勢險要,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相傳為古楊家將征戰之處。</h3> <h3>恒山風景以地險,山雄、寺奇、泉絕稱著。天峰、翠屏兩山怪石爭奇,古樹參天,蒼松翠柏間散布著樓臺殿宇。</h3> <h3>在懸崖峭壁上面,還留有很多名人題詠,岳頂松濤,夕陽返照,金雞報曉,玉羊游云等景觀更令人神往。</h3> <h3>古有恒山十八勝景,今尚存朝殿,會仙府,九天宮,懸空寺等十多處,另有琴棋臺,出云洞,紫芝峪等自然景區。</h3> <h3>懸空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恒山金龍峽西側翠屏峰的峭壁間,素有“懸空寺,半天高,三根馬尾空中吊”的俚語,以如臨深淵的險峻而著稱,是中國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獨特寺廟。</h3> <h3>懸空寺始建于北魏王朝后期,古代工匠利用力學原理半插飛梁為基,巧借巖石暗托,梁柱上下一體,廊欄左右相連,曲折出奇,虛實相生。唐開元二十三年,李白游覽懸空寺后,在石崖上書寫了“壯觀”二字,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稱懸空寺為“天下巨觀”。</h3> <h3>懸空寺處于深山峽谷的一個小盆地內,全身懸掛于石崖中間,石崖頂峰突出部分好像一把傘,使古寺免受雨水沖刷,優越的地理位置是懸空寺能完好保存的重要原因之一。</h3> <h3>懸空寺距地面高約50米,它發展了中國的建筑傳統和建筑風格,其建筑特色可以概括為“奇、懸、巧”三個字。</h3> <h3>懸空寺不僅外貌驚險,奇特、壯觀,建筑構造也頗具特色,總體外觀,巧構宏制,重重疊疊,造成一種窟中有樓,樓中有穴,半壁樓殿半壁窟,窟連殿,殿連樓的獨特風格,它既融合了中國園林建筑藝術,又不失中國傳統建筑的格局。</h3> <h3>懸空寺充分利用峭壁的自然狀態,將一般寺廟平面建筑的布局、形制等建造在立體的空間中,山門、鐘鼓樓、大殿、配殿等都有,設計非常精巧。寺內有佛像八十多尊。</h3> <h3>全寺為木質框架式結構,在陡崖上鑿洞插懸梁為基,樓閣間以棧道相通,背倚陡峭的絕壁,下臨深谷,寺不大,但巧奪天工,也頗為壯觀。</h3> <h3>雁門關位于代縣以北雁門山中,是長城上的重要關隘,以“險”著稱,被譽為“中華第一關”,有“天下九塞,雁門為首”之說。與寧武關、偏關合稱為“外三關”。</h3> <h3>雁門關兩山對峙,形狀如門,峰巒環繞,路狹谷深,地勢險要,傳說南北往返的大雁必從其間飛過而得名。王之渙的《涼州詞》: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必怨楊柳,東風不度玉門關。玉門關指的就是今日的雁門關。</h3> <h3>雁門關南控中原,北扼漠原,是中國最著名的軍事要塞和通商要道,它影響了中國3000多年的歷史,由于雁門關特殊的地理位置,古代素有“得雁門關者得天下”之話。</h3> <h3>鎮邊祠位于關城天險門外東側,是雁門關最具規模的建筑群之一。初為明正德六年為紀念戰國時趙國的大將李牧而建,稱武安君廟,俗稱李牧祠。</h3> <h3>經過幾千年的時代變遷,雁門關已失去了昔日戰爭的烽火和商貿的繁華。但是,那殘存的長城遺址、高大的的天險門、地利門和那一道道深深的車轍,仿佛在向人們講述那一段段遙遠的歷史故事……</h3> <h3>老牛灣位于晉蒙交界處,以黃河為界,她往南是山西的偏關縣,北岸是內蒙古的清水河縣,西鄰鄂爾多斯高原的準格爾旗,是一個雞鳴三市的地方。</h3> <h3>老牛灣是長城與黃河握手的地方,是中國最美的十大峽谷之一。整個老牛灣旅游區由三灣一谷組成,分別是包子塔灣,老牛灣、四座塔灣和楊家川小峽谷。</h3> <h3>曾經名噪一時被稱為“黃河大商港”的磧口,位于山西省臨縣城南50公里處,依呂梁山,襟黃河水,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所謂“水旱碼頭小都會,九曲黃河第一鎮”,說的就是當年的磧口。<br></h3> <h3>明末到民國初年,磧口是一個大批發市場,商鋪林立,客商云集,南北貨物都匯集于此。現磧口再不是繁華的商賈碼頭,但古時祁縣喬家、榆次常家,以及孔祥熙家族的商鋪和倉庫還保存完整。</h3> <h3>古鎮里老街,散落著明清古建老號,有專做陸路轉運的“錦榮店”、糧油貨棧“榮光店”、糧食酒坊“裕后泉”、福順德駱駝店、京廣雜貨店“廣生源”,以及十義鏢局、厘金局等等。走在老街巷里,就像走過了一段久違的歷史。</h3> <h3>磧口南面的臥虎山上,高踞著黑龍廟,這是全鎮最高的建筑物。自明代開始,磧口人就“眾籌”建起了黑龍廟,內祀龍王、河伯、風伯、關圣帝。每到旱季,村中長老便率眾祭祀祈天求雨,保佑往來船只平安。</h3> <h3>黑龍廟的山門鐫刻著清人留下的對聯“物阜民熙小都會,河聲岳色大文章”,據說在清代雍正年增修的樂樓,每逢古會隆節,好戲開臺,黃河兩岸蕩氣回音,響徹數里,成為秦晉兩地八鄉扶老攜幼前來觀看的盛會。</h3> <h3>鎮上的磧口客棧,曾名“新華商行”,由賀龍領導下的八路軍一二〇師開辦,由磧口商界名士王子豐任業務經理,生意也是紅紅火火。</h3> <h3>西灣古宅院建在山坡上,高低錯落、層次分明,而且院院相通,頗為考究,其建筑形制和風格保存得尚為完整,成為非常有特色的居民建筑群,西灣由此入列中國首批歷史文化名村。</h3> <h3>西灣村的民居建筑雖說是窯洞,但是卻充滿了機關和玄妙之處,以“金木水火土”命名的五條街巷彼此相連,村內各個院落相通,只要進入一家院落,就能游遍全村。</h3> <h3>李家山村位于磧口古鎮南五華里處,隱于大山深處,空靈幽雅,是中國歷史文化名村。著名畫家吳冠中早年到李家山采風時驚呼這里像“漢墓”,他說:從外部看像一座荒涼的漢墓,一進去是很古老講究的窯洞,古村相對封閉,像與世隔絕的桃花源。這樣的村莊,這樣的房子,走遍全世界都難再找到!<br></h3><h3><br></h3> <h3>李家山村民居的形態在八種以上,這些無論豪華的清代建筑群,還是穴居生活的土窯洞,無不附著中華民族的靈魂。正如專家們說,這里的人文景觀交相輝映,它蘊藏著黃土民情風俗和豐厚的黃河文化。</h3> <h3>看到李家山村的全貌時,頗為驚艷。長達幾百米斜約40度的山坡上,層層窯洞排列,錯落有致,依山就勢,高下疊置,從溝到頂,多達九層,其造型不同,風格殊異。街道高高低低,用條石砌棱,用塊石鋪面。水路布局合理,溝心卷洞,送出村外。<br></h3> <h3>磧口在抗戰和解放戰爭的烽火硝煙年代,還曾經作為八路軍、解放軍的軍供基地,存在過軍工廠、被服廠,李家山上,還曾經是八路軍戰地醫院所在地。1948年,毛澤東等中央領導渡過黃河前往西柏坡,便夜宿磧口。</h3> <h3>現在李家山村的名號,早已享譽國內外,因為其特殊的建筑風格,成為不少美術和攝影愛好者扎堆的地方,窯洞、村民以及遠處的山脈都是他筆下最生動的素材。</h3> <h3>蘆芽山風景區位于山西省寧武縣東寨鎮,是一處集山、石、林、草、洞、湖、泉、谷、廟、關景觀于一體的“北方原始高原型山水形態旅游景區”。</h3> <h3>景區內有蘆芽山、馬侖草原、情人谷、汾河源頭、萬年冰洞、石門懸棺、懸崖棧道、天池湖泊、懸空村等多處旅游勝地,風光奇美,景色如畫,令人流連忘返,醉游其中。</h3> <h3>這里峰巒重疊,溝壑縱橫,崖溝跌宕,溪水淙淙。山峰尖峭,怪石嶙峋,林木茂密。每有云霧縈繞,雄峰兀突,如同青翠的蘆芽“破土而出,生機勃勃,鮮嫩欲滴,引人入勝。</h3> <h3>美麗的馬侖草原,空氣清新,遠離城市的喧囂,一望無垠的草原上,星星點點的牛羊悠閑的吃著牧草。有美麗神奇的試劍石、飛來石、鴛鴦石、石猴望月、巨人等奇石。</h3> <h3>懸崖棧道年代可上溯到唐朝貞元年間。游人沿絕壁中間行進,過鐵索吊橋過大石門天塹,再沿棧道前行,通過搖擺柱,進了懸空寺仙人洞,然后經過陳列懸棺的巖洞,過龍王廟,最后從棧道式懸棺群旁邊下到谷底。</h3> <h3>一條棧道將懸棺、懸空寺、龍王廟、大石門天塹連串起來,一會兒踏木棧,一會兒鉆石洞,一會兒過吊橋,既有欣賞懸橋時的驚奇肅穆,又有朝拜寺廟時的虔誠凝重,還有觀賞林海時的心曠神怡,更有顫過吊橋時的膽戰心驚。</h3> <h3>晉西北管涔山深處,濃密蔥蘢的林海之中,有三個古老神奇的懸空村:王化溝村、五花山村、曹家梁村,均屬寧武縣涔山鄉,三村相距很近分別建在懸崖絕壁間,遠望好似空中樓閣,天上人家。</h3> <h3>村里房屋都建在百米高的懸崖絕壁上,街道是立木支撐、圓木鋪架的“棧道”。在這個古老的村子里,處處可見石砌的小徑、古樸的民居,村民們悠然地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農耕生活。</h3> <h3>萬年冰洞在山西忻州市寧武縣城西50公里處的春景洼村境內。經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洞穴專家現場考察認定:此洞形成于新生代第四紀冰川期,距今約三百萬年,故名萬年冰洞。</h3> <h3>萬年冰洞,洞深100多米。夏天洞外溫度高達近40℃,洞內卻始終恒定在-4℃以下,晶瑩剔透的冰筍、冰柱、冰錐、冰葡萄隨處可見,然而其形成原因至今仍是個謎。</h3> <h3>云岡石窟,位于山西大同市西郊17公里處的武周山南麓,依山開鑿,東西綿延1公里。存有主要洞窟45個,大小窟龕252個,石雕造像51000余軀,與敦煌莫高窟、洛陽龍門石窟和天水麥積山石窟并稱為中國四大石窟藝術寶庫。</h3> <h3>云岡石窟群中,有神態各異、栩栩如生的各種人物形象;有風格古樸,形制多樣的仿木構建筑物;有主題突出,刀法嫻熟熟的佛傳浮雕;還有我國古代樂器雕刻如箜篌、排蕭、篳篥和琵琶等,豐富多彩,琳瑯滿目。</h3> <h3>縱觀群佛,巨石橫亙,石雕滿目,蔚為大觀。他們的形態,神采動人,有的居中正坐,栩栩如生,或擊鼓或敲鐘,或手捧短笛或載歌載舞,或懷抱琵琶,面向游人。</h3> <h3>掀開云岡石窟這部古老的"石書",便似打開了一幅精美絕倫的畫卷,在以佛、菩薩、弟子、飛天為主要內容的畫面中,亦點綴著一些佛經故事畫,烘托著主題,扮靚了洞窟,使云岡石窟這顆耀眼明珠,綻放出特有的藝術光彩。</h3> <h3>云岡石窟雕刻在我國四大石窟中以造像氣魄雄偉、內容豐富多彩見稱。最小的佛像2公分。最大的高達17米,其雕刻藝術繼承并發展了秦漢雕刻藝術傳統,吸收和融合了佛教藝術的精華,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h3> <h3>晉祠,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晉源區晉祠鎮,原名為晉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為紀念晉國開國諸侯唐叔虞(后被追封為晉王)及母后邑姜后而建。</h3> <h3>晉祠是中國現存最早的皇家園林,為晉國宗祠。祠內有幾十座古建筑,具有中華傳統文化特色。晉祠其中難老泉、侍女像、圣母像被譽為“晉祠三絕”。</h3> <h3>喬家大院位于祁縣城東北12公里的喬家堡村,距太原47公里。始建于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是清代晉中地區著名的商業資本家喬致庸的宅第。</h3> <h3>喬家大院是一座雄偉壯觀的建筑群體,設計之精巧,工藝之精細,體現了中國清代民居建筑的獨特風格,被稱為“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顆明珠”,素有“皇家有故宮,民宅看喬家”之說,名揚三晉,譽滿海內外。</h3> <h3>平遙古城位于山西省中部平遙縣內,始建于西周宣王時期(公元前827年)。平遙被稱為“保存最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也是中國僅有的以整座古城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獲得成功的兩座古城市之一。</h3> <h3>平遙縣衙坐落于平遙古城中心,始建于北魏,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平遙縣衙作為中國現有保存完整的四大古衙之一,也是全國現存規模最大的縣衙。</h3> <h3>日升昌票號成立于清道光三年(1823年),由山西省平遙縣西達蒲村富商李大金出資與總經理雷履泰共同創辦。是中國民族銀行業的先河,一度操縱十九世紀整個清王朝的經濟命脈。其分號遍布全國30余個城市,遠及歐美、東南亞等國,以“匯通天下”著稱于世。</h3> <h3>綿山風景名勝區,位于介休市綿山鎮南槐志村,是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中國清明節(寒食節)發源地。綿山風景名勝區跨介休、靈石、沁源三市縣地界,最高海拔2560米,是太岳山的一條支脈。<br></h3> <h3>綿山風景名勝區有14個大景點,360余個小景點。人文景觀:龍頭寺、龍脊嶺、李姑巖、蜂房泉、大羅宮、天橋、一斗泉、朱家凹、云峰寺、正果寺、介公嶺;自然景觀:棲賢谷、古藤谷、水濤溝。</h3> <h3>龍頭寺,因巖下黃土坡有空王塔院而得名。區內有毓德堂、關帝廟、真武廟、南天門等名勝古跡。有屈原《九章》、宋廷魁《綿山賦》、唐太宗御制詩碑等,這些石刻是領略綿山厚重歷史文化的主要景觀。</h3> <h3>大羅宮依山而建,層樓杰閣,畫棟雕梁,金碧輝煌。整個建筑群面積為三萬多平方米,總高110米,游客稱贊“可以與布達拉宮相媲美”,可謂天下道家第一宮觀。</h3> <h3>朱家凹是上清靈寶天尊的道場,左右偏殿為十方靈寶殿和諸仙殿。西面山崗上有玉皇閣,嘉靖二十一年朱世宗在此建醮,祈求大明江山千秋永固。巖下是臥龍賓館,明代天子朝山時都在此駐蹕。</h3> <h3>云峰寺,始建于三國曹魏時期,主要景點有毗盧殿、玉皇閣、空王殿、五龍殿、迪公洞、鸞公洞、志超洞、五龍松、鐵索嶺、《大唐汾洲抱腹寺碑》等四十余處。</h3> <h3>我們入住的云峰墅苑位于綿山風景旅游區中部云峰寺,酒店依勝境抱腹巖絕壁而立,是屈指可數的懸崖賓館。賓客至此既可享受到優質的服務,又可憑窗眺望抱腹巖之奇偉、鐵索嶺之險峻、掛祥鈴之絕觀。</h3> <h3>棲賢谷是一道蜿蜒而上、九曲一線天的峽谷。兩邊怪石嶙峋,谷底溪流淙淙,空谷傳聲,須攀十余架天梯才能通過。相傳當年介子推母子就是經這里到達歸隱地的。</h3> <h3>天橋是因修筑在懸崖絕壁上的棧道而得名,有千余年的歷史。上離峰頂80余米,高入云表;下距溝底300余米,懸于危巖上。每逢雨過云涌,人在橋上過,云在腳下飛,使人有平步青云,飄飄欲仙之感。</h3> <h3>天橋景區內主要建筑是洞神宮、祖師殿、七真殿、水母殿、懸空長廊等和回頭看柏龍、兔橋、須彌石等名勝景觀。有孔明和張良等人的修行洞。此外還有中國古代最險絕的軍事堡壘——石勒寨,地勢險峻,易守難攻。</h3> <h3>一斗泉是一處天然生成的石泉,因僅僅能盛一斗水而得名。傳說很久以前綿山缺水,元始天尊云游至此,用拂塵醮東海之水,往綿山灑了幾點,綿山便出現了很多泉水,最后一點滴在此處,形成一斗泉。</h3> <h3>正果寺內有十三尊包骨真身像,雖歷經千年而骨架完好。此外還有通天云衢、五龍松、彌陀殿、圣母殿、觀音殿、三大士殿、送子娘娘殿、五龍殿等。靈應塔巍峨壯觀,是中國高山寺院中最高的佛塔。更兼這里地勢險峻,松柏參天,成為綿山極具特色的游覽勝地。</h3> <h3>綿山秀色首推水濤仙溝,十里仙谷中,綿山石桐水,千回百轉,飛流激蕩,形成大小不一、形態各異的瀑布數十處,宛若鑲嵌在茂林和蘆葦叢中的一串串碧玉,使人如置身于撲朔迷離、神奇莫測的南國水鄉之中。</h3> <h3>介公嶺是介子推的歸隱處,這里四面環山,前溝后川,左泉右谷,松柏蒼翠,山花爛漫。雨霽,在此觀云海,云霧蒼茫,如萬馬奔騰,海市蜃樓。上看天堂仙境,平看白紗遮山,下看寺廟金碧輝煌。</h3> <h3>洪洞大槐樹尋根祭祖園位于山西省洪洞縣,是全國以“尋根”和“祭祖”為主題的唯一民祭圣地,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2008年大槐樹祭祖習俗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h3> <h3>景區分為“移民古跡區”、“祭祖活動區”、“民俗游覽區”和“汾河生態區”四大主題區域,有碑亭、二、三代大槐樹、千年槐根、祭祖堂、廣濟寺、石經幢、移民浮雕圖、中華姓氏苑等60余處風景文化景點。</h3> <h3>臨汾華門,是一座華夏文明紀念碑,位于山西省臨汾市堯都旅游區中心。華門由基座、主門及門樓三部分構成,主體工程包括大臺階、裙房、主門、閣樓四部分。</h3> <h3>華門正面三門矗立,象征堯、舜、禹三帝。主門高達18米,是世界上最高最大的門,主門以剛剛開啟的形式,象征堯帝開啟中華文明之門。華門雄居世界第一,在建筑規模和高度上堪稱“天下第一門”。</h3> <h3>華門內部以豐富的文化內涵展示了華夏文明和民族文化,并以“源遠流長、門開國盛、堯天舜日、東方巨龍、連環九鼎、天下巨聯、登高望遠、華門飛愿、名門博覽、華門之夜”等十大景觀而著稱。</h3> <h3>皇城相府又稱午亭山村家,位于山西省晉城市陽城縣北留鎮。總面積3.6萬平方米,是清文淵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加三級、《康熙字典》總閱官、康熙皇帝35年經筵講師陳廷敬的故居,</h3> <h3>皇城相府由內城、外城、紫蕓阡等部分組成,御書樓金碧輝煌,中道莊巍峨壯觀,斗筑居府院連綿,河山樓雄偉險峻,藏兵洞層疊奇妙,是一處罕見的明清兩代城堡式官宦住宅建筑群,被專家譽為“中國北方第一文化巨族之宅”。</h3> <h3>山西臨汾壺口瀑布是黃河上唯一的黃色大瀑布,也是中國的第二大瀑布,號稱“黃河奇觀”。以壺口瀑布為中心的風景區,集黃河峽谷、黃土高原、古塬村寨為一體,展現了黃河流域的自然景觀和豐富的歷史文化積淀。</h3> <h3>滾滾黃水,九曲回蕩,一路奔涌,在晉陜峽谷驟然收束,水面由浩瀚的400米,轉眼間縮為50米,落差30米的夾岸深溝,疾流直下,濤走云飛,勢如巨湖,倒懸傾注,一瀉千里。</h3> <h3>我來到黃河壺口瀑布前,仔細端詳起那壯麗的風采。一幅巨大的水幕呈現在我們面前,水流拍打著岸石,發出巨響,飛濺出的水花又瞬間變成裊裊的白煙,即而揮散,周而復始。</h3> <h3>凝望著滔滔的黃河水,凝望著滔滔的黃河水泛起的簇簇淺黃的浪花,我忘情地沿著河岸走著,走著,我覺得自己仿佛成了黃河里的一朵浪花,拉著黃河的手,永不停息地奔流,永不停息地向前。</h3> <h3>我站起身,忘情地前行,仿佛每走一步,都是我與黃河距離的縮短,都是我與黃河意識的貼近。冥冥中,我聽出了黃河對人們的訴說;我聽出了黃河對歷史的評述;我聽出了黃河對現實的夸贊;我更聽出了黃河對“奮斗”的詮釋!</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南县| 宿迁市| 西华县| 抚松县| 乐安县| 瓦房店市| 北川| 邛崃市| 芮城县| 广丰县| 日照市| 尉氏县| 固始县| 长沙市| 南康市| 隆昌县| 福州市| 广州市| 黔西县| 宝鸡市| 新营市| 白沙| 尼木县| 思茅市| 龙胜| 兰考县| 富锦市| 岱山县| 依兰县| 阳城县| 玛多县| 綦江县| 固镇县| 噶尔县| 东至县| 日土县| 龙泉市| 察雅县| 霍山县| 南岸区| 平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