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去看福建土樓,早就有這樣的想法。</h3><h3> 所謂土樓,就是利用未經焙燒的按一定比例的沙質黏土和黏質沙土拌合而成的泥土,以夾墻板夯筑而成墻體(少數以土坯磚砌墻)、柱梁等構架全部采用木料的樓屋,簡言之,就是以生土版筑墻作為承重系統的任何兩層以上的房屋。</h3> <h3> 福建土樓很多,去那里呢?從網上查詢得知:永定高北土樓群是福建土樓世界文化遺產精華之一。1986年,中國郵電部發行了一套“中國民居”郵票,其中面值1元的福建民居就是一座環環相連的土樓,這座土樓就是如今聞名遐邇的承啟樓,承啟樓正是借助這方寸的郵票名揚四海。我便決定去看看高北土樓。</h3> <h3> 福建土樓屬于普通的民居,開始并沒有引起人們過多的關注。國際旅游學會主席阿拉斯泰·莫里森教授在考察完土樓后由衷地說:“福建土樓將是外國人眼中繼長城、兵馬俑后第三個中國標志”。2008年,福建土樓作為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山村民居建筑,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從此,福建土樓的歷史地位和文化價值迅速提升,被譽為“東方古城堡”、“世界建筑奇葩”,“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神話般的山區建筑模式”。短短幾年,福建土樓也從原先的3A級景區奇跡般地躍升為國家5A級。<br></h3> <h3> 福建土樓產生于宋元,成熟于明末、清代和民國時期。由于土樓大多為躲避戰亂或自然災害從中原南遷的客家人所建,因此這些土樓被稱為客家土樓。高北村的客家土樓群,可以說是永定土樓的代表,有全國最大的土樓----承啟樓</h3><h3> 那天,我剛進入景區,就看到一座圓形的黃土建筑物如巨無霸般聳立于山坡平地上,立刻就被這神奇的古建筑所震撼。哇塞!我真不敢相信這樣完整的土樓竟然經歷了三個世紀的蒼桑巨變,我更不敢相信它是由明朝時候的工匠建筑而成的,真令人忍不住拍手稱贊。<br></h3> <h3> 這就是被列入中國名勝詞典號稱"土樓王"的“承啟樓”,從明代崇禎年間破土奠基,到清代康熙48年(1709年)竣工,是福建土樓中規模最大,環數最多的一座。始建至今已有近400年歷史,中心位置聳立著一座祖堂。全樓共有400多個房間,1個大門,2個小門,2口水井,該樓為環數最多、規模最大的客家圓形土樓,鼎盛時期居住800余人。</h3> <h3> 這座土樓建筑中軸線明顯,從正門進來,大院內筆直鵝卵石路貫穿整座建筑物。從前底樓是廚房以及養殖家畜,二樓是倉庫,三樓四樓才是住人的,所以只有三四樓才開窗戶,抵御外侵。</h3> <h3> 承啟樓按照八卦原理設計,從外圈到二環、三環有規律地建有向四面輻射的巷道,可以四通八達。令人驚嘆的是,龐大的土樓如同城堡,外圈樓墻堅固地將里面建筑物圍起來,但內部的排水系統卻非常順暢。不管從哪個方向進去,只要沿廊道走,最終都會走到一起。</h3> <h3> 承啟樓外環樓高四層,每層用抬梁式木構架鑲嵌泥磚分隔成72開間;第一、二層外墻不開窗,只在內墻開一小窗,從天井采光;一層是灶房,二層是禾倉;三、四層是臥室;各層都有一條內向挑出的環形通道,并有四道樓梯,對稱分布于樓內四個方向。大門與廳、廳與左右側門有通道,圈與圈之間有巷道。全樓住著60余戶,400余人。</h3> <h3> 站在樓上看整個土樓的院落,好壯觀!眼前看到的的一磚一瓦,都是一種家族的凝聚和傳承的力量。</h3> <h3> 承啟樓先后出了32個進士、舉人,“筆花廬”“世德書香”“兄弟選魁”的題匾彰顯出客家人崇文重教的歷史傳統。</h3> <h3> 承啟樓的東面是“世澤樓”。方形的世澤樓與圓形的承啟樓一墻之隔,兩屋檐緊緊相依,形成了“方圓一線天”的景觀。</h3> <h3> 世澤樓建于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大門口地面有鵝卵石鋪成的古代錢幣模型,它象征著招財進寶之意。樓內一門、二井、三堂、四梯,設計合理,完全符合家族群居的特點。 樓門石刻楹聯為“世傳勿替家聲遠,澤本遺風椒衍長”。</h3> <h3> 世澤樓大門口地面有鵝卵石鋪成的古代錢幣模型,它象征著招財進寶之意。世澤樓高4層,一、 二層不開窗,二、三層四面各有兩間伸至回廊外邊,不能相通。 二層以上不設廳堂。中廳已廢,兩側為石木或土木結構單層廂房。</h3><h3> </h3><h3>?</h3> <h3> 緊挨世澤樓的另一座方型土樓叫五云樓,俗稱“不倒樓”,特點是沒有石砌墻基。五云樓距今已有近600百年的歷史, 建于明朝永樂年間,已閱歷590多年滄桑變化,是高頭鄉江氏家族中現存最古老的建筑,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和考古價值。樓前墻體向內已傾斜1.5米,近100年了卻穩而不倒,讓中外游客和專家嘆為觀止。這幾年五云樓正在維修,游客不能進入參觀,甚是遺憾。</h3> <h3> 走進這座土樓,就見墻歪樓斜,圍欄破敗不堪,問本地人得知,原來這就是五云樓的特色,由此得著個 “不倒樓” 的名號。</h3> <h3> 承啟樓西側是僑福樓。僑福樓為圓形結構,直徑45米,內部相對簡單,只有最外層的一圈為3層木樓房,內通廊式走道,院子中間空闊通透,沒有任何建筑物。</h3><h3> 僑福樓又名博士樓,因住在這里的祖輩中一共出了13位博士而得名。僑福樓始建于1962年,是樓主在海外的兄弟籌資興建,每年建一層,三年建成。僑福樓的結構是單圈圓樓,高三層,內通廊式,全樓有30間(廳)。第二層通廊由木質結構懸挑,第三層通廊挑出更多。中為天井,底樓正對著大門中間有一個廳堂。樓外有一圈圍墻包圍著,圍墻上設有外大門,形成一個院落。<br></h3> <h3> 目前僑福樓里還住有300多人,雖以茶葉和煙草的生產、貿易為生,但隨著改革開放和土樓旅游業的興盛,大多做起了旅游服務工作,如餐飲、客居、導游、拍照、售賣紀念品……</h3> <h3> 福建客家土樓建筑閃耀著客家人的智慧,它具有防震、防火、防御多種功能,通風和采光良好,而且冬暖夏涼。它的結構揉進了人文因素,堪稱“天、地、人”三方結合的縮影,數十上百戶、幾百人同往一樓,反映客家人聚族而居、和睦相處的家族傳統。試想幾百人在同一幢大屋內朝夕相處,和睦共居當然是非常重要的,客家人淳樸敦厚的秉性于此也可見一斑。一進入土樓,你立即就能感覺到那種深沉的歷史感和溫和的氣氛。因此,土樓是客家聚族而居傳統文化的歷史見證。一座土樓史,便是一部鄉村家族史。</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寻乌县|
余庆县|
拉萨市|
汤原县|
安康市|
连山|
平原县|
清远市|
威信县|
隆昌县|
乌苏市|
集贤县|
盘山县|
明星|
六枝特区|
凯里市|
繁昌县|
盐源县|
郴州市|
嘉鱼县|
夏邑县|
延寿县|
腾冲县|
余江县|
依安县|
阜康市|
宽城|
海口市|
太和县|
镇宁|
淳安县|
专栏|
澄迈县|
蓬莱市|
内江市|
东辽县|
云浮市|
汕头市|
潼关县|
邹城市|
拜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