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 不知不覺驅車走過了鋪頭進入了石青村山頭,沿著Z型盤山路正下山,路邊閃出了三位小朋友要搭車,他們說要下山底河里玩。車停人上,三個小朋友和我高興噴起來。</b></h1> <h1><b> 幾年前和家人到過石青村一次,不過當時路沒有這么順暢,一看直陡直下沒敢開車,徒步來回累的夠嗆。今次路也寬敞,靠路崖邊有路沿阻擋更安全,路經石青村不大一會已下到河谷底。</b></h1> <h1><b> 沒想到新認識的三位小朋友,在下山途中一路拉呱閑淡居然好似和我如熟人一般。當知道我是來此采摘點山韭菜時,三人竟爭先恐后要幫我去采。</b></h1> <h1><b> 不過只有個子稍高年齡稍大的小王知道采山韭菜的地方。他說以前和他父親采過。</b></h1> <h1><b> 小李才十一歲,三人數他小,但數他調皮,還沒見過韭菜啥樣,拿了幾根青草問是不是韭菜。</b></h1> <h1><b> 小王今年十四歲,體質好,小閆看似瘦瘦的,戴著副小眼鏡,今年也十三歲了。</b></h1> <h1><b>河谷邊的山壁上山韭菜還真不少。</b></h1> <h1><b> 兩山夾一溝,丹河源頭的水流經三姑泉注入河南孔莊青天河水庫。</b></h1> <h1><b>山綠水清空氣新鮮,徒步的好地方。</b></h1> <h1><b> 小李不認識韭菜,想抓河里的小魚回去養,但魚也沒看到。</b></h1> <h1><b> 小閆還要往上扒,我趕緊拉他下來了,三個小朋友安全是主要大事。我這個倔老頭作為臨時監護人有責任保護好他們,因為無意中相遇結合成了一個臨時小團隊。</b></h1> <h1><b> 山壁上的《為人民服務》雕刻的非常清晰。</b></h1> <h1><b>向下游方向路經三姑泉水電站。</b></h1> <h1><b> 到此有三米多高的斷頭瀑布,下面就是青天河景區的庫尾。河南人上不來,山西的人下不去。下面的景點人頭攢動,丹河流下的水筑起大壩聚成了財源滾滾,賺的盆滿缽滿,上面還正在開發。</b></h1> <h1><b>和三位新朋友合個照,作個留念。</b></h1> <h1><b>山美水美</b></h1> <h1><b> 回到家查了一下資料,史料記載:早在北魏年間,著名地理學家酈道元在《水經注》中有對三姑泉的描述:“丹水又東南歷西巖下,有大泉涌發,洪流巨輸,淵深不測,單藻茭芹,競川含綠,雖嚴辰肅月,無變萱萋。”這些記載足以證明三姑泉在千年以前已相當知名,噴涌而出的三姑泉,川流不息的丹河水,即使在嚴寒蕭瑟的冬季,也令周邊的山川綠意猶存。<br></b><b> 在當地民間流傳著這樣一首歌謠:“翠崖腳下三口洞,噴云吐霧浪飛騰,大姑二姑羞未出,三姑立志人間行。”形象生動地描繪了泉水的特點和氣勢。</b></h1> <h1><b>櫻桃樹下采櫻桃</b></h1> <h1><b>中午十二點返回石青村</b></h1> <h1><b> 順著石板路走近村口的老槐樹,只見有不少人圍坐在樹下的石碾旁,悠閑地喝茶聊天唱歌吃燒烤,陣陣涼風吹過,很是愜意。大槐樹后面,是一排青石建造的房屋,黑色的木制門窗,更顯房屋的古老。門頭上寫著老隊部,磨房,農民之家,農家樂。站在老槐樹下周圍都是滿眼翠綠。與四五年前相比變化巨大。</b></h1> <h1><b>金瓜土豆粉條豆腐</b></h1> <h1><b>農家饸饹</b></h1> <h1><b>三位小朋友吃的好香</b></h1> <h1><b>你看調皮搗蛋的小李子</b></h1> <h1><b>一碗不夠再來一碗</b></h1> <h1><b>香噴噴的</b></h1> <h1><b>休閑的好去處</b></h1> <h1><b> 三位小朋友陪我們吃飽飯并喝足了面湯后,返程。</b></h1> <h1><b>返回山頂遠望石青村</b></h1> <h1><b>今天上午的成果。純山韭菜。</b></h1> <h1><b> 最大的成果是又見三姑泉,結識三位新朋友一一一三個山里娃,三個山里娃成為我今后生活的牽掛。(三個山里娃和我噴的故事很讓我心里酸楚,且聽關注下回慢慢道來)。</b></h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乐至县|
府谷县|
阿城市|
大渡口区|
大同县|
灌阳县|
丰顺县|
鸡泽县|
民乐县|
雷州市|
灵台县|
洪泽县|
云霄县|
高邮市|
乐平市|
望江县|
徐闻县|
灵川县|
五华县|
诸城市|
通州市|
海阳市|
浙江省|
什邡市|
射洪县|
古蔺县|
阿城市|
静海县|
平罗县|
西宁市|
普格县|
咸宁市|
华亭县|
东乡县|
庄河市|
凉山|
清水县|
长葛市|
铁力市|
寻甸|
红桥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