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 繁花四月,又是扎堆春游的時節,翻翻曬爆朋友圈的花紅柳綠,一水的哪人多往哪擠的節奏。按說,到了乘公交都享受優待的歲數,安安穩穩跟個團踏個青,應該是個明智的選擇。奈何生性寡淡,不好熱鬧,湊夠一撥“軋鬧猛”之類的玩法,雖也偶爾為之,但大都保持禮貌性的距離。糾結權衡再三,最終還是決定“一意孤行”,一個人一臺車,說走就走地奔了江西的蒼山野嶺,十六日驅一萬里,在贛鄱大地兜了一個大大的圈。 <br></b><b> 江西并不陌生,走過不止一次,或為過客,打尖駐足匆匆而過;或為游客,忙里抽閑走馬觀花,終歸是“到此一游”的那撥,介于浮光掠影的層面,從來沒有像這次天馬行空、獨來獨往,做了一回竹杖芒鞋、吟嘯山林的行者。只身單影,輕車徐行,隨云由風,且行且停,不想來路,不思歸程,靜心傾聽山水的故事,深度感受熱土的陰晴。隨著一路山高水低,撫今追昔,“高路入云端”竟是那么的觸手可及,那些碎片化的模糊印象也變得越來越完整、清晰。紅土地依然熾熱滾燙,風雨后還是郁郁蔥蔥。</b></h3> <h3><b> 沒有哪一個省份像江西,天然的色彩和歷史的色調如此的契合,紅土和熱血偶然的交匯卻自然的交融,演繹著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精彩,鑄就了不可磨滅的紅色基因:人民軍隊在這里誕生,建國大業在這里奠基,萬里長征從這里出發,星星之火從這里燎原……,上個世紀上半葉開天辟地的史詩大劇,都能在這里找到最原始的舞臺。紅都瑞金的蘇維埃舊址、圣地井岡的漫卷紅旗、模范興國的將軍群雕、熱血萍鄉的起義廣場、于都河長征第一渡斑駁的碼頭,蓮花縣一支槍傳奇的故事、沙洲壩依然甘甜的紅井、龍源口古橋邊不起眼的紅軍墓碑,還有零星散落,隨處可見的遺址舊地,無不刻錄著那段烽火硝煙的崢嶸歲月,書寫著紅色搖籃曾經的波瀾壯闊。站在歷史的橫斷面,你會真切的感受到那代人創業的艱難,你也會真正聽懂《十送紅軍》戳心的凄婉,你也許會真的相信那漫山遍野的殷紅,就是數十萬江西英烈的血染,那種發自內心的感動更會讓你真誠的鞠上深深的一躬。<br></b><b> 歷史并不虛無,傳統依然鮮活。作為新興旅游資源已經和正在開發的紅色遺存,在我看來更像是一排排迎面而來又頻頻閃過的歷史路標,提示著我們的來路,記載著我們的初心。它們昭示著先輩們的曠世偉業,也把漸行漸遠的歷史再次拉進現實,作為景觀值得觀賞,作為史觀更值得敬仰。雖然略顯冷落,游客也不多,像我這樣千里迢迢跑來尋蹤朝拜的更是寥寥,但你走過的一草一木,看到的一桌一椅,觸摸的一磚一瓦,或許都有著驚天動地的故事和鮮為人知的經歷,就像塵封的典籍,殘破卻厚重,無言卻內涵,讀來讓人心生感慨,思緒萬千,平生一種虔誠的敬畏。<br></b><b>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認清來路,才有前程。那段歷史,那片紅色,那種忠于信念的執著追求,不僅僅屬于某一個黨派或某一種意識形態,早已沉淀為國家和民族豐厚的精神資產,成為共和國永久的集體記憶,也是一種值得共同擁有的文化傳承。<br></b><b> </b></h3><h1></h1> <h3><b> 都說江西風光好,誰又能擺脫“擠熱點”的老套,就連資深的游客也常常被廬山、婺源、鄱陽湖這些所謂的“大片”一葉障目,卻不知深山藏璞玉,荒野埋珍奇,所謂“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名氣不大未必顏值不高,低調的奢華往往美的驚世駭俗。“萬嶺千山百里云,十花九樹八成蔭”,紅土地上隨處都是斑斕的世界,別樣的風景就在那一路的山野。<br></b><b> 發源于贛浙閩交界的丹霞地貌,由贛北沿著省際線綿延不絕、磅礴逶迤,一山一世界,一石一洞天,異同之間各顯神奇。靈山的異峰突起,龜峰的怪石嶙峋,銅鈸山的崖高澗深,通天寨的峰云際會,大自然狂草般的神來之筆,總能給你一次又一次的驚嘆或驚喜。而贛南的山勢又別是一番景致,多為林密谷深的植被型山體,進得山去瞬間就淹沒在茫茫林海之中,山路蜿蜒,千回百轉,猶如漫長的綠色隧道,不知何處是盡頭。凡事沒有周全,旅途總有遺憾,小有名氣的三百山、九連山、小武當以內部整為由封山謝客,贛西的武功山、明月山、三爪侖也因各種意外來去匆匆,未能深度體驗一覽眾山的暢快。再說,眼看奔七的歲數,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時候,也只能望山興嘆了。<br></b><b> 山總是和水脫不了干系,山有多遠水有多長,高山仰止間必有流水相伴。江西的山秀名冠天下,水美也不輸江南,煙波浩渺的鄱陽湖自不必說,就連偶然路過的一片濕地也是靜美的讓人流連。還有聽起來就詩情畫意的醉仙湖、仙女湖、陡水湖、孔目江、蘿卜潭、槎灘陂……,雖然小眾卻也飄逸靈動、秀甲一方。而真正讓你如墜仙境的,要算柘林湖了,水面300多平方公里的柘林湖,為修河經武寧柘林截流而成,有點像壓縮版的千島湖。靜謐、安然、恬淡、清澈的湖面,綠島星布,宛若水中浮玉;遠山朦朧,恰似水墨丹青;波瀾不驚,一如明鏡可鑒。更有蘭舟輕渡,懸橋搖曳,亭榭煙繞,水岸影綽,濃淡相宜,清新脫俗,就連游船劃出的波紋都蕩漾著一種韻律和柔美。<br></b><b> 其實柘林湖已經易名多年,現在的大名叫“廬山西海”。坊間流言,柘林湖改名這事曾有不少非議,這也難怪,就連我這個不相干的外人,也不免腹誹,本就天生麗質,何必假人衣冠,聽起來是高大上了許多,卻如徽州改黃山一般,多了份奢華少了點地氣,再說柘林湖和廬山可有半毛錢關系?</b></h3> <h3><b> 江西歷史悠遠,古韻濃厚,都市有故地,山野有遺風,不經意間就冒出一片古村,一座古橋,一尊古塔,一段古道,一處古隘,動輒千年歷史,直追唐宋元明。<br></b><b> 或許是大山的封閉,開發的滯后,民風的淳厚,許多古鎮古村大都得以完好的保存,一路走過樂安的流坑、龍南的新圍、全南的梅溪、贛縣的白鷺、吉安的渼陂、南昌的安義、景德鎮的瑤里……,都有著幾百上千年的來頭,雖經歲月的侵蝕和沖刷,依然還能看到原本的模樣,仿佛還能觸摸到年華的呼吸和脈動,鮮活而有質感。其中最能代表贛南民居的建筑群,要數龍南的關西圍屋了。不僅建筑規模宏大,保存最為完好,而且鮮明的客家風格獨樹一幟,很地域很江西,是中國五大特色民居之一,被稱為“東方的古羅馬城堡”、“散落在民間的皇宮”。美譽是否科學準確姑且存疑,但設計的精巧,功能的實用,構建的牢固,尤其是外簡內繁的建筑特色,安全宜居的人文理念,迷宮一樣的結構布局,不得不讓人贊嘆客家先民的建造智慧和工匠精神。<br></b><b> 相比一些古鎮的商鋪云集、繁華喧囂,我更喜歡贛南古村的原汁原味、幽靜閑散。穿越幾個朝代的古民居、古建筑,隨意散落,素面朝天,雜亂破舊卻自然古樸,散發著一種陳年的氣息。老宅子,老樣子,老街道,老味道,鮮有人為的雕琢,沒有刻意的包裝,只有擱淺的光陰、流年的印痕,猶如時空隧道,一眼望千年。一條條逼仄的古街小巷,蔭蔽而恬靜,斑駁的山墻爬滿了苔蘚和藤蔓,濕滑圓潤的青石路泛起幽幽的光澤,像歲月的小溪,緩慢地流淌著平淡的時光,人們的思緒也隨著時光拉的很遠很長。<br></b><b> 偶然想起很多年前寫下的一句話:美,只有不加粉飾,才值得凝望。</b></h3> <h3><b> 常在旅途,都會有這樣的經歷,當你執著于心中那片風景并一路尋它而去,卻意外地發現,最曼妙的風景往往不在孜孜以求的終點,而是不期而遇的路邊。也許是無意間走過的那座山,那條河,那片原野,那片叢林,那條普通的山路,那些尋常的田園;也許是林間的風,途中的雨,山里的霧,它鄉的月;還有那些人,那些事,那些相遇,那些再見……。你心心念念的那個地方也常常會因為一場美麗的邂逅、一種偶然的意境而變得無足輕重了。江西就是這樣,在漫不經心的行程中充滿著一個又一個意外,雖然不是所有的意外都那么美好和難忘,至少是一場難得的經歷吧。<br></b><b> “ 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縱情山水不分年齡,我行我素也非任性,誰說一個人的行程只有寂寞,唯我獨享的逍遙自在何嘗不是一種難得的人生快意,誰說人之將老不去遠行,只要</b><b>活著就要保持對這個世界的好奇和熱情。自駕控的世界其實很簡單:行者無疆,一條路走到黑!<br></b><b> 人至暮年,與其在嘆息中荒蕪歲月,何不用余下的時光瀟灑地多走幾回。</b></h3> <h3><b>宋成璽圖文(原創)</b></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濉溪县|
肇源县|
通榆县|
仁怀市|
苗栗市|
班戈县|
柏乡县|
宜丰县|
陆川县|
文化|
石景山区|
永城市|
涪陵区|
普兰县|
临猗县|
宜兴市|
石狮市|
孟津县|
绵竹市|
兴义市|
赫章县|
桑植县|
云南省|
镇平县|
上犹县|
遂川县|
文化|
镇安县|
两当县|
甘肃省|
海丰县|
鹿邑县|
平顶山市|
依安县|
冀州市|
外汇|
昭觉县|
苍梧县|
遂川县|
饶阳县|
什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