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休寧婺源兩地古時皆屬徽州六縣(歙縣、休寧、婺源、祁門、黟縣、績溪),其中婺源縣在民國時期才從安徽劃至江西,在此之前的一千多年離婺源都在徽州府治下。故休婺地區(qū)不僅文化一脈相承,而且休婺兩地之間方圓百公里左右都是連綿的群山和星星點點落在其間的徽州村落,明清時期徽商在這里蓬勃發(fā)展,略有余資的商賈們紛紛捐錢修路,徽州古道漸成規(guī)模。通往徽州府的道路大多為羊腸小道,依山傍水且翻山越嶺,但休婺古道這些蜿蜒小徑多是用規(guī)整的青石板鋪成,每到一定距離就會有涼亭、臺閣等供人休憩。“休婺古道”距今已有六七百年的歷史,但幸運的是至今保留完好,已成為周邊徒步愛好者的頗佳去處。也已經(jīng)走過不少。一直想在油菜花盛開的三月下旬走個古道,婺源、家朋等地的油菜花也看過不少 ,古道陸陸續(xù)續(xù)也走過不少。于是就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換種方式,在油菜花盛開的時候一邊走古道徒步穿越,一邊近距離走在金黃燦爛油菜花的田野,領(lǐng)略感受油菜花的芬芳。</p><p class="ql-block"> 我最早知道休婺古道,是在8264上徒步路線介紹時知道的,是跨越安徽浙江兩省的一條很有名的古道。8264上稱為最美的鄉(xiāng)村古道,在安徽休寧西部和江西婺源北部的崇山峻嶺中。休婺古道共分為三段,第一段是從安徽休寧石屋坑到婺源沱川,到理坑還要遠一點,總距離12公里左右,這段也叫石坨古道或塘窟古道;第二段是從婺源沱川(或理坑)到虹關(guān),這段也叫坨虹古道,后面繼續(xù)從嶺腳,到官坑,總距離25公里左右;第三段從江西婺源官坑又返回到安徽休寧<span style="font-size: 18px;">凰騰,這段也叫覺嶺古道,總距離13公里。</span>經(jīng)過安徽石屋坑,婺源沱川、理坑、虹光、官坑,最后返回安徽休寧,古道又分為石沱、沱虹、虹光、覺嶺古道等幾段,攻略記載的全程55公里。實際距離接近50公里。</p><p class="ql-block"> 出發(fā)之前從網(wǎng)上查找了很多資料,安徽徽駱駝,8264上都有記載有攻略。軌跡也收藏了一些,但也比較凌亂。問了一些皖南的資深驢友,想請個向?qū)В矝]有人走過。先是和做過攻略的徽駱駝聯(lián)系,但他也沒走過。后來又和網(wǎng)上公開發(fā)過古道穿越的召集帖的淮北戶外的朋友聯(lián)系了,他們最后沒有走成。再對攻略軌跡進行了認真研究之后,又和婺源那邊的地接取得了聯(lián)系,確定了沱川、官坑的農(nóng)家住宿以后。決定2018年3月下旬,24_26日開始休婺古道輕裝徒步穿越。</p><p class="ql-block"> 3月24日早上6點,求索戶外一行18人從馬鞍山出發(fā),開始了漫長的休婺古道徒步看花之行。先是包車從高速到休寧,然后拐到黟縣方向開始走縣道,路越來越窄,鄉(xiāng)野風味卻越來越農(nóng),人開始變的蠢蠢欲動,心旌蕩漾。</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到了石屋坑已經(jīng)要到中午十一點多了,</span> 石屋坑村位于安徽休寧西部邊陲,與婺源毗鄰,是皖浙贛省委的常駐地之一,是當年游擊戰(zhàn)爭的中心區(qū)域。石屋坑是個沿溪而建的小山村,溯溪而上翻山越嶺可以抵達婺源的鄣山頂村,中間有岔路。石屋坑是個寧靜安詳,清新宜人的古村,村莊不僅具有皖南古典建筑之美,還具有悠久的革命歷史。是個一眼看上去就會讓人喜歡,讓人流連的村莊。回來的時候大家還戀戀不忘,以后走五股尖,六股尖的時候再去。</p><p class="ql-block">我們穿越村莊,這一路上的一個個村莊具有明清時候徽派古建筑的韻味,別有韻味。</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潺潺的溪水從村莊中間流過</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們穿過田野穿過村莊,這一路上我們經(jīng)過了一個又一個獨具特點的明清時候徽派古建筑韻味古村落,過去也去過一些古村,只是一個個的走,這次卻是一連串的走。</p><p class="ql-block"> 石屋坑是休婺古道的起點,這是一處紅軍時期的遺址,留下了革命時期的明顯印記。</p><p class="ql-block"> 從紅軍屋左邊的路上去,經(jīng)過紅軍紀念碑上去,經(jīng)過一片茶園往上開始徒步穿越。</p><p class="ql-block"> 我們穿過凝聚古代徽商智慧和汗水的古道,休婺古道是好幾條古道的連穿。第一段石屋坑開始到婺源沱川的是石沱古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h3>石屋坑紅軍紀念碑</h3> <h3>從山上俯瞰石屋坑村</h3> <h3> 石沱古道上布滿了厚厚的落葉,包括不少倒下的擋住路的樹木,可見這條路已經(jīng)很少有人走了。明清時期,盛極一時的徽商賺了錢不忘造福一方百姓,很多古道都是由當?shù)赜忻母簧叹栀Y修建的,大大縮短了兩地之間的距離。方便了民間來往交流,物資貨物流通,促進了封閉的山里經(jīng)濟發(fā)展。</h3><h3> 徒步的時候有個隊友聊天的時候就說到,古道那么久遠,那么長時間也沒人修繕維護了,但一直保存完好,沒有因雨水沖踏的痕跡,一點也不像現(xiàn)在的很多豆腐渣工程,這邊休了那邊就要倒。可見古人的智慧 古人的建造技術(shù)和質(zhì)量的高超。</h3><h3> </h3><h3> </h3> <h3> 我們穿過古道,穿過山崗,仿佛也在穿越時空。古道上有許多巨大的古樹,記錄著古道的悠久的歷史。把我們帶進五百年前的明清適代,如今的零落掩蓋不了往日的徽商的輝煌。<br></h3> <h3> 開滿鮮花古道山崗上的一處涼亭,清澈的溪水流過,是一個絕佳的休息路餐的地方。</h3><h3> 在鮮花盛開的古道上徒步行走,平日里忙碌的沉重的心情也開始舒展綻放起來,談笑風生之間心花怒放起來。特別是在歷史積淀的古道徒步,更有一種穿越歷史,穿越時空的感覺。</h3> <h3> 我們穿過一個又一個開滿鮮花的山崗</h3><h3> 在這樣開滿鮮花的古道徒步穿越,神清氣爽,一點也沒覺得多累。</h3><h3><br></h3> <h3> 古道邊上到處開滿了各色各樣的叫不出名字的鮮花,休寧境內(nèi)的鮮花要少些,等到了江西沱川境內(nèi),快要下到山底的時候,各色各樣的野花多了起來,人在花中走,心緒也飛揚。</h3><h3> 石沱古道全程8264上記載有15公里,實際上只有12公里左右。上去的時候坡度有點陡,翻過埡口之后就是比較漫長的下坡路。</h3><h3><br></h3> <h3> 走過這塊巨石,就到了江西婺源境內(nèi)的沱川了。</h3><h3> 我們穿過的第二個村莊就沱川的汪王村,大家圍坐在一起,好好的休息調(diào)整了一會。沿著河邊和田間的水泥路一直走到沱川村。</h3> <h3> 沱川是個很美麗的山村,充滿詩情畫意。有很多美院的學生在寫生。溪水流動,柳葉搖曳,油菜花星星點點,別有一番滋味。</h3><h3> </h3> <h3> 跋山涉水,終于快要到目的了。此情此景,一個個按捺不住內(nèi)心的激動了,開始盡情的嘚瑟拍照。</h3><h3> 住宿是在網(wǎng)上聯(lián)系的,由于可以利用的資源很少,好不容易通過婺源的網(wǎng)友找到沱川的網(wǎng)友,也沒分清沱川和理坑的區(qū)別,在網(wǎng)上聯(lián)系了一家客棧,說是要經(jīng)過理坑景區(qū),要買票。</h3><h3> 只好繼續(xù)走到理坑。這時候客棧的老板娘已經(jīng)在景區(qū)門口等我們了。還好門票也不貴。20元一人。</h3> <p class="ql-block"> 第一天,我本來是考慮住在坨川的,陰差陽錯,聯(lián)系住宿的時候聯(lián)系了理坑的一戶人家。理坑村是個有歷史的古鎮(zhèn),古時候出名的人不少 ,所以成了儒雅之地。前來游玩的人有不少,據(jù)說之前門票要60一張,嚴重影響了當?shù)卮迕竦纳虡I(yè)營運收入,后來降到20。</p> <h3> 理坑村能夠賣票 還能吸引很多游客前來游玩自然有他的魅力。村子里有很多有歷史有故事的古跡。司馬第是一處有名氣的古跡。</h3><h3> 這是一處婚房,楹聯(lián)對聯(lián)還有古韻</h3> <h3> 這里的米酒還不錯,這是一處酒坊。晚上大家還買了一些米酒評嘗,收到大家一致贊譽。</h3> <h3> 理坑村邊的一處風景。人在田野里行走,如詩如畫,好有鄉(xiāng)村田園風光。</h3> <h3> 晚上的月色很美,明亮的月光掛在屋頂,和屋頂?shù)臒艄饨幌噍x映,別有韻味。</h3> <h3> 理坑的夜色燦爛,繽紛的燈光在水面上涌動,五彩斑斕。</h3> <p class="ql-block"> 25號出發(fā)前隊友們在小橋上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 從理坑到虹關(guān)也有一條路,前面一段和沱川到虹關(guān)不同,后面重疊。早上七點半左右,部隊開始出發(fā)。我們從理坑北側(cè)的一處廟宇的地方出發(fā),一路上基本上都是比較完整的古道山路</p> <h3> 在開滿鮮花的山坡上隊友們合影</h3> <h3> 背負行囊,開始一天的漫漫長路。</h3><h3> 3月25日,天氣晴。我們先是要走過沱虹古道,古代徽饒古道的一段。從理坑經(jīng)過白石坑到虹光。</h3> <h3> 古道兩邊杜鵑等各色各樣的花已經(jīng)盛開了,走起來的感覺是特別清爽宜人。</h3> <h3> 在高處的山崗古道上徒步,可以從遠處觀看星星點點的油菜花田,而且看到的還是全貌,這是和近處景區(qū)看油菜花完全不一樣的感覺。</h3> <h3> 古道上有不少古樹,見證著古道的歷史。</h3><h3> </h3> <h3> 一路走到這里,風景不錯,但是還沒有看到大片的油菜花海,估計還是多少讓大家有點心急了。</h3><h3> 終于能看到成片的油菜花了,這里纖塵不染,油菜花也散發(fā)著特別的清香,清爽迷人。后來查資料才知道這里加小沱林場。</h3> <h3> 這里的油菜花除了我們一隊人之外,沒有任何其他人員。和婺源熱門景區(qū)的看油菜花并肩接踵的人群完全不同。這是徒步賞花和旅游看花的最大不同。</h3> <h3> 小沱林場往前走不遠遇到一個水泥路岔口,記得沿著水泥路往左走往上走。到達一個小村莊之后,村莊右側(cè)的位置找到一個古道的入口。一直往前走,就要到白石坑了。</h3> <h3> 婺源以及皖南的油菜花基本上都是開在四處環(huán)山的凹地里,一層一層,很有層次,具有觀賞性和美感。每年這個時候都會吸引無數(shù)的游人前來觀賞。</h3><h3> 徒步穿越可以從一處一處高高的山崗上遠看油菜花的全貌,這是不愿意付出體力的旅游的人無法看到的。</h3> <h3> 我們走過山崗,走過田野,終于又走到一個村莊_白石坑。這是我們一路上經(jīng)過的第四個村莊。一個寧靜的,油菜花盛開的,幾乎沒怎么看到人的村莊,好有世外桃源的感覺。</h3> <h3> 竹林桃花忖下的油菜花田別具一格,散發(fā)著無窮的魅力。</h3> <h3> 我們 穿越一道道山崗,穿越 一塊塊原野, 又從白石坑走到虹光了。</h3> <h3> 快要到中午的時候我們到虹光了,這里有大片的油菜花田,應該是一個比較成熟的地方,游人也明顯多了不少。</h3> <h3> 虹光村里種了很多色彩艷麗的紫云英,還是很小的時候家鄉(xiāng)種過的,后來該種蔬菜就再也沒看過了。</h3><h3> 美女們一個個忍不住要在花田里照相,擺弄著各種姿勢,讓自己的心靈一次次釋放。</h3><h3> </h3> <p class="ql-block"> 虹光有顆著名的古樟樹,據(jù)說根植于唐代,至今已有千余年歷史,號稱“江南第一樟”,樹高26.1米,直徑3.4米。冠幅達3畝,氣勢非凡,1994年中央電視臺就這棵樟樹專門作了報道,它自浙源河邊直沖天界,似一把大傘,樹枝伸出,巨大的冠幅遮天蔽日。古樟旁的古驛亭有字跡斑駁的楹聯(lián):“試問幾何年曰宋曰唐古樟自曉,溯回多少事論榮論辱浙水長流”。</p><p class="ql-block"> 中午我們就在樟樹邊上的一個涼亭里休息吃點路餐,說是輕裝,我還是帶了爐頭灶具不少吃的,重量也沒輕多少。</p> <h3> 從虹光沿著縣道行走不遠就到了嶺腳村了。</h3><h3> 江西婺源浙源鄉(xiāng)嶺腳村的一顆直徑3米多的古樟樹,因遭雷擊火燒,樹的中間是個巨大的空洞卻依然屹立不倒,郁郁蔥蔥,不能不感嘆這個“生命的奇跡”</h3> <h3> 樹干僅剩兩片樹皮,卻依然巍然屹立,讓人稱奇,被稱為“樹堅強”。</h3> <p class="ql-block"> 從嶺腳村的一處明顯標記上山,就是虹光古道了。嶺腳到官坑,也稱浙嶺古道。這條古道特別是油菜花盛開的時候走的人比較多。</p><p class="ql-block"> 油菜花桃花盛開的村莊格外美麗。</p> <h3> 古道,層層疊疊的油菜花野花多姿多彩,燦爛輝煌。在這樣美麗的古道上行走不心花怒放才怪。</h3> <h3> 偶遇山里的挑夫,年紀那么大了,居然還能扛著這么大一顆圓木走山路,不能不感嘆山民的偉大和堅韌。</h3> <h3> 虹光古道剛開始的時候連續(xù)拔高將近900米山路,下午的時候天氣特別悶熱,有點讓人吃不消。后面的幾個隊員明顯放慢了速度。</h3><h3> 一直走過五個涼亭就快要到官坑了,這時候從山上遙望官坑村,有種特別的美。</h3><h3> 官坑村口的一段古道,油菜花茶樹古道交相輝映,別具一格。</h3> <h3> 下午四點半左右我們經(jīng)過9個多小時長途跋涉,總共有將近25公里的路程終于到達官坑村。晚上入住的地方。這里也是一個很有味道的古村落,村子對外沒有公路,都要靠徒步才能進來。</h3><h3> 村子很古樸,接待能力也不夠。我們在驢友客棧一家住不小,又被分散到其他家住宿,而且大家反應,住宿條件也不怎么樣。</h3> <h3> 我們被一個村婦帶到了一家,才知道這一家小兩口出去打工了,老人帶著孫子,這就是典型的留守兒童吧?房間比較空,被褥也比較干凈,感覺像是新房。</h3><h3> 臨走的時候,我從包里拿了一包餅干給小女孩,女孩心不在焉的聽著隊友的講話,好奇的打量著我我給她的餅干。</h3><h3> 希望隨著美好鄉(xiāng)村的建設,像官坑這樣古老的偏遠的鄉(xiāng)村也能多一些創(chuàng)業(yè)致富機會,讓那些在外打工的青壯年農(nóng)民回歸鄉(xiāng)村,讓這些成長中的留守兒童能更多的享受父母的關(guān)愛,家庭的溫暖。</h3> <h3>傍晚的官坑油菜花田</h3> <h3>雨后清晨云霧繚繞的官坑油菜花田</h3> <p class="ql-block"> 26日,早上吃過早飯以后,七點多種,收拾行囊開始上路,這是我們要走的最后一條古道_覺嶺古道,從婺源官坑到安徽休寧凰騰。</p><p class="ql-block"> 到達官坑后,也可以走婺源官坑--裔村--登頂五龍山--休寧里莊村(回嶺古道),約30華里。</p><p class="ql-block"> 后來我查了一些資料發(fā)現(xiàn),從官坑出村左拐上老橋,沿田間小道前行,翻一小嶺下公路后,還有一條路進入裔村。裔村分為上下村,村莊為典型的徽派民居。古道穿村而過,沿溪水蜿蜒而上,往左跨過溪水過嶺腳亭、半嶺亭至回嶺洞。<span style="color: rgb(72, 64, 64);">回嶺海拔742米,坳口有一拱形石門洞,上題“峽挹”二字。此線路為古時裔村至休寧的古驛道,青石板保存完好,只是古道少有維護,竹枝、箬葉叢生,頗顯荒涼。我一直想在杜鵑花盛開的時候走走回嶺古道,五龍山環(huán)線。</span></p><p class="ql-block"> 昨晚下了一場雨,一大清早走在古村落,走在田野里,空氣沁人心脾,讓人神清氣爽。</p> <h3> 山上開滿了野花,地上張滿了青草,雨水打過以后,更加晶瑩剔透,花香夾著野草的清香,清香四溢,清新宜人。這時候會忍不住大口大口的呼吸,把自己五臟六腑徹底的洗洗。</h3><h3> 自己的每個細胞也都激發(fā)出巨大活力,按捺不著內(nèi)心的沖動,恨不得一路狂奔。天成、林玲幾個走的飛快,我要不是惦記后面的幾個,也一定會追上他們。</h3> <h3> 古道涼亭野花,</h3><h3> 穿越古道</h3><h3> 穿過開滿鮮花的山崗 </h3><h3> 穿過時空穿過無常</h3><h3> 走在這樣的古道,有種難以表達的快感和愉悅</h3> <h3> 這條古道明顯少有人走了,倒下的大樹擋著了山路,一直也沒有人清理。我們只好從上面攀爬或者附身從樹枝下面鉆過去。</h3> <h3> 大樹擋住了去路,平日里也是矜持的兩個美女,一個從上面攀爬,一個從下面鉆過去。</h3> <h3> 這個美女鉆個樹洞卻也格外開心,洋溢著迷人的微笑。</h3> <h3> 覺嶺古道上長滿了野蘆葦和雜草,可見走的人少了。</h3><h3> 古道邊上有不少古樹,見證著古道的歷史悠久。</h3> <h3> 穿過雜草叢生的古道</h3> <h3> 古道的后段,走在半山腰的山路上,俯瞰山谷,視野格外開闊,走起來也特別心曠神怡,這種感覺在一起皖南的大山里很少見到。</h3> <h3> 盡管走的少了,但古道的印跡卻很清晰</h3> <h3> 過了這個拱橋,在走過一段機耕路,就要到休寧凰騰了。凰騰也是一個安安靜靜的皖南古鎮(zhèn),估計現(xiàn)在來的人少,村民們看我們走過來,流露出好奇的目光。我們走的蠻快,11點半左右,我們就已經(jīng)走完了將近15公里的山路。</h3> <p class="ql-block"> 3月24_26日,求索戶外一行18人。</p><p class="ql-block"> 穿越安徽休寧到婺源沱川,婺源官坑到休寧凰騰的崇山峻嶺,穿過一個又一個開滿鮮花的山崗</p><p class="ql-block"> 穿過時空,穿過一條又一條既有歷史沉淀的古道</p><p class="ql-block"> 穿過一個又一個開滿油菜花田野</p><p class="ql-block"> 穿過一個又一個有歷史有特色的古村莊</p><p class="ql-block"> 完成了休婺古道全程約50公里的徒步穿越</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我們在茫茫人海相遇 </p><p class="ql-block">為了共同的興趣愛好 </p><p class="ql-block">為了共同的戶外理念和追求而走到一起 </p><p class="ql-block">在戶外活動中相知相識 </p><p class="ql-block">我們都是一群熱愛生活,熱愛運動,積極向上的人 </p><p class="ql-block">運動是我們生活的重要組成 </p><p class="ql-block">目的就是為了超越自己 </p><p class="ql-block">輕松的走過一個又一個充滿挑戰(zhàn)的戶外之旅 我們都是一群簡簡單單,真實快樂的人 </p><p class="ql-block">想說什么就說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p><p class="ql-block">沒有那么復雜,沒有個人目的,也沒有太多的顧忌</p><p class="ql-block">我們都是一些豁達大度,互相幫助的人 </p><p class="ql-block">不會因為一些小事而互相埋怨挑剔 </p><p class="ql-block">不會因為遇到一點困難而喪失信心自暴自棄 每個人都會盡力做好自己的事情 </p><p class="ql-block">也不會擔心遇到困難無人問津 </p><p class="ql-block">只要你有困難都會得到伙伴們的及時幫助 這里的每個人都很有個性 </p><p class="ql-block">但遇到矛盾時都會包容諒解 </p><p class="ql-block">決不會因為一些小事惡語相向, 鬧得不可開交 </p><p class="ql-block">我們一直堅守AA戶外的原則 </p><p class="ql-block">目的就是希望每個隊員都能積極主動 </p><p class="ql-block">在團隊中 找到自己的位置</p><p class="ql-block">以自己的方式發(fā)揮自己的 作用</p><p class="ql-block">讓強驢走的盡興,弱驢也會得到關(guān)照 </p><p class="ql-block">我們這里強驢如云,</p><p class="ql-block">但沒有人會肆意妄為,盲目逞強 </p><p class="ql-block">我們走的路線都是精心策劃的最美最好的不打折扣的真正的戶外路線 </p><p class="ql-block">每一次活動都要讓你心靈自由放飛 </p><p class="ql-block">每一次活動都會讓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p><p class="ql-block">我們經(jīng)常能輕松完成在其他一些戶外群看似不可能的事情 </p><p class="ql-block">靠的是強驢們的辛勤付出,大家的同心協(xié)力 我們不畏風險,但也絕不會盲目冒險 </p><p class="ql-block"> 始終堅持安全第一的原則 </p><p class="ql-block">不在自然面前逞強 </p><p class="ql-block">不與別人爭強斗勇 </p><p class="ql-block">順其自然,盡力而為,適可而止 </p><p class="ql-block">我們這里是戶外交流結(jié)伴的平臺 </p><p class="ql-block">沒有任何戶外群之間自私狹隘的偏見</p><p class="ql-block">退出或參加,戶外交流都很自由 </p><p class="ql-block">我們走的大多是荒山野嶺</p><p class="ql-block">搞的也大多是高強度的只能是小眾參與的活動 </p><p class="ql-block">沒有精力比較休閑的大眾口味 </p><p class="ql-block">有的人缺少共同的愛好根本就走不到一起 有的人因為差異太大走著走著就散了,</p><p class="ql-block">想著想著也就淡了 </p><p class="ql-block">有的人為了共同的理想和信念, </p><p class="ql-block">一起經(jīng)歷過風風雨雨 </p><p class="ql-block">一起同甘共苦,同生共死 </p><p class="ql-block">一起看在高山之巔看日出日落 </p><p class="ql-block">一起徜徉在古鎮(zhèn)花涇 </p><p class="ql-block">一起慢慢變老</p> <p class="ql-block">走完了這段漫漫征程</p><p class="ql-block">或許身上沾滿了泥土和汗臭</p><p class="ql-block">但每個細胞里卻浸透著油菜花和各色野花青草的芳香 </p><p class="ql-block">或許也有些累了,腳步也有些滯重</p><p class="ql-block">但心靈里積淀著古道歷史的厚重,古村落的淳樸的古風古韻,思緒也會隨著裊裊炊煙縹緲飛揚</p><p class="ql-block">一群志同道合、和睦相處的人</p><p class="ql-block">一起走過艱難險阻,</p><p class="ql-block">一起經(jīng)歷同甘共苦</p><p class="ql-block">一起去欣賞最美的風景</p><p class="ql-block">一起去感受最好的人間冷暖和真情</p><p class="ql-block">一次次難忘的經(jīng)歷</p><p class="ql-block">一次次美好的記憶</p><p class="ql-block">一次次心靈的放飛</p><p class="ql-block">一次次生命的激情綻放</p><p class="ql-block"> 一起去追逐夢想</p><p class="ql-block"> 一起去尋找自己心中的理想家園</p><p class="ql-block"> 生活會變的更加美好充盈</p><p class="ql-block"> 生命也會變的充滿回味芳香四溢</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卢氏县|
肇庆市|
大理市|
通江县|
瓦房店市|
乐都县|
佛冈县|
乌审旗|
郓城县|
三台县|
区。|
汉沽区|
杭锦旗|
睢宁县|
桐柏县|
兰考县|
阳新县|
徐闻县|
长寿区|
峨眉山市|
巩留县|
长白|
容城县|
芷江|
泾川县|
离岛区|
略阳县|
错那县|
柳州市|
茂名市|
苍南县|
讷河市|
客服|
略阳县|
宜城市|
松溪县|
苍山县|
文安县|
天津市|
崇左市|
盐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