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喜歡電影,打小起就喜歡。</p><p> 看電影是除了看小說之外我的最愛。</p><p> 它總是魅惑我,勾引我,總能讓我情不自禁地淪陷。</p><p> 盤點近年我的觀影足跡,其中有12部電影,在我的記憶中印痕深深。</p> <h3><font color="#39b54a"> </font><b><font color="#39b54a"> </font><font color="#ed2308"> 1.肖申克的救贖</font></b></h3> <h3> 2017年元月7日,看了電影《肖申克的救贖》。其實這部電影早在2014年女兒就曾推薦于我,說這是一部很好看的電影。<br> 這部電影被譽為“影史”第一。它的確夠經典。沒有動作,沒有特技,甚至沒有美人,《肖申克的救贖》卻依然能深深打動人。<br> 肖申克是一座監獄的名稱。影片講述的是一個名叫安迪的銀行家在肖申克監獄救贖的人生。他被誤判槍殺了妻子和情夫。</h3><h3> 影片反映了“希望”和“自由”之于人的寶貴。安迪在逃獄后給瑞德的信中有這么一句話:“記住,希望是個美好的事情,而美好的事永不消失。”這句直戳人心的話或許正是這部影片最想告訴我們的。片中直接講到希望的地方有很多,影片中的另一句臺詞:“害怕讓你被禁錮,希望讓你自由”,已成名言。</h3><h3> 評說這部電影,經典一定是一個最關鍵和重要的詞。而經典之所以成為經典,我想其中必然含有雋永的美、永恒的情、浩蕩的氣,必然容納了深刻流動的心靈世界和鮮活豐富的本真生命以及思想的極具穿透力。<br> 觀看影片后,我急切地讀了同名小說《肖申克的救贖》,作者名斯蒂芬.金。</h3> <h3><font color="#39b54a"> </font><b><font color="#ed2308"> 2.海街日記</font></b></h3> <h3> 在日本不起眼的海濱小鎮住著三姐妹,她們的父親早年和情人私奔,母親負氣把她們扔給外婆照顧。外婆去世后,大姐就承擔起了照顧家庭的責任,盡力照顧著兩個妹妹。在父親過世的葬禮上,她們遇見了父親與情人生的妹妹野鈴,雖然素未謀面但畢竟有血緣之親,三姐妹邀請失去了父親的野鈴一起來小鎮的大房子里生活。<br></h3><h3> 電影的敘述輕緩平靜,日式小清新的溫暖滲透在瑣碎的凡常生活中。仲夏,海灘,煙花夜,梅子酒,沙丁魚,窗花貼,就像是一首首溫柔的關于生活的小詩。<br> 有人這樣評價《海街日記》:“有些電影驚心動魄是在提醒你它是部電影,而有些電影平平淡淡是在告訴你這是生活。”<br> 看電影時,禁不住在想,這得是多么透徹通達的人,才能拍出這樣的電影。看完這部電影只想說,謝謝你的溫柔。也許,做一個溫暖的人,生活也會變溫暖。</h3> <h3><font color="#39b54a"> </font><b><font color="#ed2308"> 3.婦女參政論者</font></b></h3> <h3> 這是一部英國影片,片名《婦女參政論者》。</h3><h3> 觀看于2017年3月8日,以此紀念婦女自己的節日。</h3><h3> 1918年12月14日,第一次世界大戰剛剛結束,英國人即將選舉新的政府。與以往不同的是,這一次英國30歲以上的婦女可以像男子一樣參加選舉,而這歸功于多年前,英國早期女權運動組織的反抗行動。女權運動的主導者之一埃米莉·戴維森為爭取選舉權,在賽馬場上迎面與國王的馬相撞,不惜用鮮血和生命來換取平等的可能。這就是歷史上的賽馬事件。</h3><h3> 這部電影重塑了這段歷史。電影的女主角莫德,原本只是麻木的旁觀者,她每日洗衣照料家人,并未感覺這場應運而起的女權革命與自己有何相干。 直到一日她問丈夫, “如果我們有一個女兒,她會過什么樣的生活?” 丈夫心不在焉地回答,“和你一樣。”這讓莫德感到慌張,她并不想自己的女兒過與自己相同的生活,只能做最底層的工作,日日圍著三寸機器與家庭瑣事操勞運轉。她在想,或許這一生還能有別的活法?<br> 她決定加入爭取權利的浪潮中去。當莫德被一次次抓捕的時候,她問警察,“你要怎么做?把我們都鎖上么?每個家庭都有我們,我們是一半的人類,你無法阻止我們全部人。”警察說,“你在這結束前可能會送掉你的命。”莫德堅定的回答:“而我們會贏”。<br> 電影采用了近乎白描的方式。電影結束,或許我們難以記住她們的名字,但對我們女性來說,這絕不是一段隨著歲月逝去的陳年舊事。影片讓我們明白,權利的獲得都不是理所當然的,平等是依靠所有人的努力才可能實現的愿望。</h3> <h3><font color="#39b54a"> </font><b><font color="#ed2308"> 4.可可香奈兒</font></b></h3> <h3> 觀影《可可香奈兒》是在讀過香奈兒的名句后。</h3><h3> 可可.香奈兒說:“我崇拜美,但是討厭所有僅僅只是漂亮的東西。”第一次觸到這樣的話,便深陷了進去。</h3><h3> “奢華的反面不是貧窮,而是庸俗。”“輕輕拍打下垂的肉毫無用處,不如按摩一下精神。”可可.香奈兒的這些名句句句都往心里戳。<br> 網上找來電影《可可香奈兒》,在一個夜深人靜的晚上靜靜看到夜更深人更靜。<br> 影片2008年上映,克里斯丁.杜瓦執導,莎莉.麥克琳主演,分兩部,時長約3小時。電影的敘事內斂平靜,傳記式的敘述風格,講述了一個生下來時沒有翅膀,卻從不阻止自己的翅膀不斷茁壯成長的女人的詩史和這個女人由一只麻雀變成了鳳凰的傳奇。 <br> 也許我們會認為這部電影更象是為女性熬煮的心靈雞湯。<br> 看完這部電影,我想說的是, 其實不管我們對時尚感不感興趣,都可以看看這部電影,關于美,關于女人,關于人生,關于金錢,關于工作,關于愛情,總會有一點適合我們。<br> 看過影片后,我做了美篇《不敗的女神》,分享到了朋友圈和微信群。</h3> <h3><font color="#39b54a"> </font><b><font color="#39b54a"> </font><font color="#ed2308"> 5. 我不是潘金蓮</font></b></h3> <h3> 這部電影是我在2017年4月份從上海飛往羅馬的飛機上看的。</h3><h3> 馮小剛的片子總能引起輿論的嘩然,這一部也沒有例外。</h3><h3> 對于這部改編自劉震云同名小說的影片,熱議的焦點和尖銳詬病多集中于電影的圓形畫幅。極具代表性的有兩種意見,一種認為圓形畫幅對故事并沒有多大幫助,特別是那些中國畫般的美景,和這個故事之間沒有更深層次的互動,只是為了美而美,就像這個故事為了荒誕而荒誕,為了諷刺而諷刺一樣。</h3><h3> 與此相左,另一種意見認為,原本《我不是潘金蓮》屬于北方的粗糲和塵土,馮小剛做了一次大膽的挪移,把故事背景地挪到了婺源,平鋪直敘的北方變成了幽深婉轉的江南。看起來,這種轉化更多出于視覺考量,但最終,這個故事的內在邏輯和發生的外部環境卻產生了一種奇妙的互文關系。潮濕的空氣、拱橋與奇石,成為了電影中人物心理景觀的外顯,微妙的官場,如同幽秘的曲徑,被長久的時間塑造成復雜的結構。那個由范冰冰飾演的孤獨、執著、單純甚至有些愚蠢的女人李雪蓮,被置于其間,形成了一幅遠觀柔媚安逸,近看冰冷絕望的山水畫。這種呈現,和影片講述的故事相得益彰,和事件本身的意味相得益彰,和馮導與劉震云不急不緩又調侃嘲諷的講述口吻相得益彰。</h3><h3> 憑心而論,我并未看出其中這樣的隱喻與深意,但我以為在一個把方畫幅盡量擴大的巨幕時代,一個不是3D都不好意思投進院線的時代,馮導有膽量做出這樣的嘗試與創新,單單這一點就難能可貴。試問,在此之前,我們又有誰看過圓形畫幅的電影呢?<br> 而這種別具東方韻味的圓形構圖和煙雨朦朧的江南,白墻青瓦的小鎮,如一幅幅宋元古畫,真心美。<br></h3> <h3><font color="#39b54a"> </font><font color="#ed2308"><b> 6. 拯救大兵瑞恩</b></font></h3> <h3> 與老同學微信私聊,論及普世價值,談到電影《拯救大兵瑞恩》,遂找來重觀。<br> 這是一部經得住反復觀看,看后不由回味咀嚼的影片。影片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視覺的沖擊,更多來自心靈的震撼。<br> 二戰期間,當百萬大軍登陸諾曼底海灘時,一小隊由約翰?米勒上尉率領的美軍士兵卻深入敵區,冒著生命危險去拯救一個名叫詹姆斯?瑞恩的士兵。</h3><h3> 詹姆斯?瑞恩是家中四兄弟中最小的一個,他的三個哥哥都在這次戰役中相繼陣亡。為了不讓不幸的母親再承受喪子之痛,美國作戰總指揮部決定派一支特別小分隊,下令不惜一切將她僅存的兒子瑞恩安全救出戰區。<br> 當小分隊的士兵們陷入敵區時,面對隨時降臨的各種危險,他們開始懷疑這項任務的合理性:為什么這個士兵,就值得讓八名士兵去冒死拯救?瑞恩的一條命為何比他們的生命更有價值?小分隊的成員在路上一直在不停的爭論著八個生命換取一個生命的意義。<br> 尋找如同大海撈針,危險叢生,一個小分隊隊員犧性了,又一個小分隊隊員失去了生命,影片對生命價值的思考也一步步向深觸及。<br> 其實凡是觀看這部影片的人都會在心里發出扣問,會有這樣的事嗎?這真實嗎?用八條命換一條命值嗎?人道嗎?人性嗎?</h3><h3> 影片的精妙之處和偉大之處正在于用這樣一個簡單的故事情節將一個完整的人類精神世界和盤托出。<br></h3><h3> 真實的是,《拯救大兵瑞恩》就是由二戰的真實故事改編而成。故事的主角本名為弗里茨·尼藍。他的母親尼藍夫人在同一天中同時接到三封兒子陣亡的電報,弗里茨是家中剩下唯一生存的兒子,陸軍于是下令將他優先送回國。</h3><h3> 這部電影,讓我記住了它的導演史蒂文.斯皮爾伯格。</h3><h3></h3> <h3><font color="#39b54a"> </font><font color="#ed2308"><b>7.戰狼2</b></font></h3> <h3> 8月13日,看了由吳京執導和主演的電影《戰狼2》,當時發朋友圈,我說看得熱血熱血的。</h3><h3> 《戰狼2》的確是一部名副其實的熱血荷爾蒙電影,確實值得坐到影院去觀看。</h3><h3> 電影講述了盡顯男兒英雄本色的冷鋒,正經歷人生最低谷,痛脫軍裝,女友遭害,想在海上漂泊了此一生,卻卷入了一場非洲國家叛亂和撤僑事件的故事。故事主線硬朗,主題明確,很主旋律,很血性,很燃,有最刺激的感官體驗,最熱血澎湃的認同感,最值得驕傲的那一行熱淚。</h3><h3> 固然一部電影不能簡單以票房論好壞成敗,但票房卻也指向人心。</h3><h3> 《戰狼2》于2017年7月27日正式上映,上映第一周成為全球票房榜的冠軍影片 。7月30日這天,一天拿下近4個億,刷新了華語影史單日票房第一的紀錄。到8月8日,已破40億,打破國產電影歷史最高票房紀錄。截至8月18日,《戰狼2》在中國市場的累積觀影人次達1.4億,超越《泰坦尼克號》北美市場觀影人次1.38億的記錄,榮登“單一市場觀影人次”全球榜首。</h3><h3> </h3> <h3><font color="#39b54a"> </font><b><font color="#ed2308"> 8.戰狼</font></b></h3> <h3> 看《戰狼2》那天是個周日,我們一家人一起到影院看的。</h3><h3> 周六的下午,我正在ipad上看《血戰鋼鋸嶺》,外孫湊了過來。</h3><h3> “姥姥,你看過《戰狼》沒有?”,</h3><h3> “沒啊,好看嗎?”,我隨口問:“你看過啦?”</h3><h3> 外孫無比自驕地說:“嗯,挺好的,我看過好幾遍。”</h3><h3> “我告你姥姥,你得先看《戰狼》,要不明天看《戰狼2》會看不懂的。”外孫一臉認真。</h3><h3> 正說著當兒,外孫已拿過ipad,極熟練地打開騰迅視頻,找到了《戰狼》的片子遞給我。</h3><h3> 我就這樣看了這部影片。</h3><h3> 爾后,外孫問我,“怎么樣?”</h3><h3> “過癮”,我用了過癮兩個字形容。</h3><h3> 《戰狼》是2015年的片子。影片是國內首部3D動作戰爭電影,吳京七年磨一劍。電影講述的是吳京主演的冷鋒,從一個有些痞氣的小人物鍛造成鐵血男兒、孤膽英雄的傳奇故事。</h3><h3> 心里話,相較于火的一塌糊塗的《戰狼2》,我喜歡《戰狼》反而要多一些。《戰狼》人物的塑造更細膩和立體,敘述更流暢,節奏感更好,整部片子更加自然和純粹。尤其喜歡飾演龍小云的余男。</h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span><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9.血戰鋼鋸嶺</b></p> <p class="ql-block"> 《血戰鋼鋸嶺》是一部戰爭歷史片,由梅爾·吉布森執導。</p><p class="ql-block"> 影片于2016年11月在美國上映。</p><p class="ql-block"> 這部電影用毫無保留的手段,真實還原了沖繩戰役的宏大奇景和點滴細節。呼嘯而過的子彈聲、震耳欲聾的爆炸聲,焦土上橫尸遍野,《血戰鋼鋸嶺》中對于戰爭血腥與殘酷的展現,以及戰斗規模的宏大,在同類題材影片中可以說是高山。</p><p class="ql-block"> 更可貴的是,影片既極度寫實,又飽含了詩化的美學風格,在慘烈中努力營造出了一份崇高之美。</p><p class="ql-block"> 導演費了不少篇幅去講主角多斯的成長背景,他的家庭環境,他的父親。并不惜花大筆墨講述多斯小時候的一件事。多斯和兄弟打架,差點失手殺了對方,這令他第一次體會到生命的脆弱。而這件事為他之后立誓不殺人提供了合理性。</p><p class="ql-block"> 已經參軍的多斯在軍營受訓,因為不殺人的原則,他雖然參軍,卻立志當個醫療兵,只救人,不殺人。他堅決不碰槍的一行為不僅讓他和戰友們的關系變得緊張,還直接觸犯到長官,讓他上了軍事法庭,差點被判決。</p><p class="ql-block"> 多斯的信仰,讓他得以對抗整個體制。他的不合作,讓人心生敬意。</p><p class="ql-block"> 我喜歡這一部分的戲,它雖然沒有戰爭部分那么暴烈,但凸顯了多斯信仰的堅定和因此產生的力量。如魏小河在影評中所說,拋開宗教,其實一個人面對自己也應該如此。有些原則,你越是堅持,越能活得簡單、透徹,有力量。相反,隨波逐流,得過且過,則只會猶疑、疲憊、虛弱。</p><p class="ql-block"> 這部電影讓人真實地感受到信仰的力量。</p> <h3><b><font color="#ed2308"> 10.二十二</font></b></h3> <h3> 海上明珠國際影城聯洋店8號廳,電影《二十二》正在播映。觀眾席上除3排4座5座的我倆,就只有身后斜座電影開始了才來的一位中年婦女。</h3><h3> 日本侵華戰爭期間,中國至少有20萬婦女被迫淪為“慰安婦”。此片導演郭柯在2012年剛接觸“慰安婦”題材時,國內尚有32位“慰安婦”幸存者,他拍了紀錄短片《三十二》,到2014年拍攝這部紀錄片時,就只余22位在世,因此片名叫《二十二》。</h3><h3> 這部講述“慰安婦”故事的紀錄片《二十二》,于2017年8月14日世界慰安婦紀念日上映,這也是我國首部獲得公映許可的“慰安婦紀錄片”。<br> 影片拍得隱忍克制,用平靜和真實講述了22位老人的生活。全片無解說、無歷史畫面,音樂也僅只在片尾響起。寂靜的雪野,靜穆的崇山,滴滴答答的雨聲,北方的葬禮,江南的老屋,一切都是靜的,正是這安靜,讓我深深體悟了什么叫靜水流深。<br> 對這些曾飽受凌辱的靈魂來說,活著,本身就是一件很偉大的事情。從20萬到32到22,老人們必將逐漸凋零,但這一頁歷史不該被忘記。<br></h3> <h3> <font color="#39b54a"> </font><b><font color="#ed2308"> 11.芳華</font></b></h3> <h3> 下面是我看過電影后寫下的文字。</h3><h3> 心仍然濕著,仍然留在昨天的電影里。昨天,馮小剛的電影《芳華》正式公映。影片國慶檔被莫名撤下,胃口一直吊著,便有了一種渴望。</h3><h3> 天下著小雨,初冬的雨印象里多半是無聲的。撐了把雨傘到影城,時間早了,但也已經有人等在那里。我們的場次是9點40分,最早一場。<br> 《芳華》改編自嚴歌岺的同名小說。故事發生在70年代,講述一個省軍區文工團,一群青春芳華的文工團員,他們的愛情、人生。馮小剛解讀片名:芳指芬芳,氣味;華指繽紛,色彩,非常有青春和美好的氣息,很符合記憶中的美的印象。<br> 在馮小剛過往的電影里,最喜歡《集結號》,《芳華》應該也算。于我而言,這是近年來最觸動到我,最感同身受的一部國產電影。</h3><h3> 暗黑的劇場里,仿佛自己獨自一人,能感覺到心在隨著劇情起伏翻滾,眼熱熱的,淚就噙在眼里。那也是屬于我們的時代,屬于我們的青春,在我們身上也有過青春的美好,也有大時代碾壓過的痕跡,烙印下的創傷,也有那些相似于電影的獨特回憶。<br> 電影始終浸染在溫情又懷舊的氛圍里。走出影院,雨還在無聲無息下著,留在我心里的是青春的美好,劃過心頭的還有世事滄桑。<br> 屬于我們這一代人的芳華已逝,但青春從來不需要想起,永遠也不會忘記。</h3> <h3> <font color="#39b54a"> </font><b><font color="#ed2308"> 12.胭脂扣</font></b></h3> <h3> 雪小禪在她的《胭脂》一書中說,李碧華的電影《胭脂扣》一直讓我寫了又寫,那實在是值得珍藏的好電影。電影中,演十二少的張國榮和演如花的梅艷芳都還年少傾城,看起來一副素眉薄顏的勾魂模樣。 </h3><h3> 喜歡雪小禪,雪小禪說好的那一定好。 </h3><h3> 果真好。<br></h3><h3> 《胭脂扣》,僅聽名字便讓人感覺色彩十分濃郁,而整部電影里始終充斥著玫瑰色的氤氳。</h3><h3> 喜歡那精致如舊年畫的片頭。舊時花樓,樓梯曲曲折折地延伸開來,十二少緩緩走來,饒有閑情地和擦身而過的女子眉目傳情。轉彎,踏過走廊,進入包廳,一轉身便是那站在面前女扮男裝的花容女子。這是兩人的初見,張國榮細細勾畫了那一個多情儒雅的十二少,先是淡淡垂眸好奇地看向面前女子,繼而面部的所有肌肉都舒展開來,雙眼微微瞇起。鏡頭旋轉,再打上特寫時,他已略略側頭,目光里沾上了欣喜,眼神上下輕微移動,繼而嘴角揚起一抹幾乎淡不可見的笑意,目光讓面前的空氣一下子變得粘稠,看至此你已知道,那個人,愛上了。</h3><h3> 一個好的演員不需要過多的臺詞,甚至是動作和表情,只需幾個鏡頭,幾秒鐘,便成經典。<br> 十二少當然是愛如花的,他忍氣吞聲去做了“下九流”的戲子。他在劇場外面的地攤上看到胭脂扣,臉上閃過了一絲歡喜,繼而想起那花樣的女子,便蹲下身,掏錢買下,從攤主手上接過胭脂扣時,小心翼翼,用柔軟的袖口輕輕擦拭,再放入袋中。</h3><h3> 整部劇中你可以清清楚楚地看見如花的痛和心情,但十二少基本是被琉璃隔開的畫,始終沉默。<br> 吞鴉片的那場戲,當如花挖了鴉片要喂十二少食用,十二少只是輕輕皺眉,眼神垂落恍惚,青澀的面龐已經表明了內心的恐懼。喝酒的時候動作有些許的決絕,再張嘴時已沾上了膽怯。二人吞完鴉片,穿戴整齊相對而立,如花緊緊摟住他喃喃說著來生相認的暗號,這邊十二少已經藥效發作,身體微微顫動,臉上是深深的不知所措,淡淡的恐懼和溫柔的順從。就連臨死他也是這樣溫柔和安靜,吐血的瞬間他用最大的力氣摟住那女子,錯開了兩人的視線。</h3><h3></h3><h3> 在這部影片里,張國榮眼里的迷離,梅艷芳的風塵和韻味都拿捏的恰到好處。</h3><h3> “如夢如幻月,若即若離花”,十二少與如花的愛情結局,也許早在十二少贈送這副對聯時有了預見。</h3> 興許正如李碧華在書中幽幽嘆到的一樣,這便是愛情:大概一千萬人之中,才有一雙梁祝,才可以化蝶。其他的只化為蛾、蟑螂、蚊蚋、蒼蠅、金龜子……就是化不成蝶。<br>
主站蜘蛛池模板:
锡林浩特市|
兰州市|
玛曲县|
道孚县|
微博|
鄢陵县|
辽宁省|
卫辉市|
庆阳市|
铜山县|
沂源县|
三门峡市|
叙永县|
凤庆县|
富川|
新余市|
金沙县|
镇原县|
清新县|
平湖市|
河津市|
嘉峪关市|
柘城县|
万安县|
瓦房店市|
平湖市|
甘德县|
扎鲁特旗|
斗六市|
来宾市|
伊川县|
太仆寺旗|
武清区|
闻喜县|
大埔县|
望江县|
乌苏市|
保康县|
卢湾区|
桐梓县|
扬中市|